抛弃传统观念和企业暂时利益得失,一长重组可能开创中国汽车强强整合的先例。
一汽拟组长安的声音尚未尘埃落定,坊间又传出一汽欲联手福特共同制衡长安的最新消息,这场关乎中国第一大汽车集团的重组之势,因为外资力量的介入,再次变得扑朔迷离。
长安再次否决
绝对不可能1在记者向长安福特马自达董事长尹家绪求证之时,他断然否定了一汽参股长安福特马自达或收购长安福特马自达生产线的相关说法。尹家绪表示,媒体关于福特汽车与一汽集团沟通意向的报道,长安之前并未获得任何相关信息,仅从合资企业层面来讲,如此重大之事,长安怎么可能不知道?
尹家绪的适时表态,应是这场可能性重组中第一次出现的高层声音,某种程度上,这也暗示了一汽重组长安难度甚大。
据接近长安集团的人士透露,自一长重组的消息传出以后,长安内部一度造成了紧张气氛,因为他们所不理解的是,正处于健康发展的长安怎么可能会与一汽集团进行整合?
更为重要的是,有着军工背景的长安汽车身份特别,通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军民结合产品开发的互动阶段,而包括哈飞、昌河、江南、长丰等一批同为军工前身的汽车企业,还在为未来发展之路苦苦探索。
党的十七大报告已经明确提出,国防科技工业要走出军民融合的发展道路,军转民将依然作为中国军工行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导向。这也意味着,作为军民结合的典型代表,长安集团为同是军工前身的其他企业做出了表率。更何况,长安汽车近年表现可圈可点,更让人看到了中国汽车自主的希望。
迂回路线之惑
若真能顺利整合长安,一汽集团将从中受益甚多,但这条设想美好的整合道路,显然因为长安的态度而阻力重重。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表示,一汽集团欲与长安整合的意向,实际早在竺延风离任一汽集团总经理职位时就已有构想,而国家相关部委甚至也对此表示出一定倾向。
事态进展至此,正如相关媒体所评价的那样:既然不能正面沟通重组,那么一汽集团先与长安的合资公司搭上线再图后计也是好的。
且不论此次一汽集团是否希望借助第三方力量迂回重组,但必须看到,因为双方的合资伙伴马自达汽车与福特汽车存在股权关系,一汽集团与福特汽车的接触不可避免,双方也必须考虑一汽马自达和长安福特马自达由来已久的渠道问题,只是在重组浪潮下,一汽集团与福特之间的任何动向都会让业界变得敏感。
即使真如媒体报道的那样,一汽集团有意参股长安福特马自达或者收购长安福特马自达生产线,福特也在其中发挥了推动作用,但一汽欲联手福特制衡长安的效果究竟有多大?
从现状来看,一汽集团参股长安福特马自达难度甚高,毕竟,长安汽车所占有的70%股份使其在合资企业中拥有最大话语权。相比而言,由于马自达与福特拥有共同的生产平台,从生产线入手,应该对理顺马自达在华关系有一定帮助。但对于长安汽车而言,长安福特马自达是其最大的利润来源,出让生产权万万不能,如果不考虑政府可能干涉的因素,只要长安方面不松口,这条道路就难以行通。
强强整合尚有可能
看起来,一汽整合长安似乎并不现实,但这样的判断仅是从企业层面出发,如果站在国家鼓励汽车业兼并重组,诞生能参与世界汽车竞争并与国外企业相抗衡汽车集团的角度,一长重组又并非没有可能性。
中国汽车产业的整合步伐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几乎所有被整合的企业都打上了失败者的烙印,强弱并购成为了兼并重组中被默认的规则。
因此,不难理解质疑一长重组的声音的出现:自主领域表现平平的一汽集团,有什么理由去整合发展势猛的长安汽车?
随着兼并重组成为汽车产业的必然趋势,强弱并购不会是惟一的手段。面对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国企业需要直面跨国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巨大优势,即使在潜力巨大的中国汽车市场,真正的主体也并非本土品牌,而是占据绝大市场份额的合资企业。
全球化背景让薄弱的中国汽车业面临国内外的紧迫挑战,需要快速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能力。但企业若继续采取以强吃弱的模式,无法在短期内做大做强,只有强强整合,才能更好集合优势资源。这也意味着,大型国有集团之间的整合将是一条有效的道路,因此,国家近几年也一直表态支持国内汽车企业重组。
但强强整合在中国推行存在着太多困难,几乎所有的大型国有汽车企业都背靠政府力量,受传统观念影响,谁都不愿承认自己是弱者,且两大企业整合还涉及当地GDP和税收等诸多因素,这已超出企业范围上升到各地政府沟通的层面。
目前,几大传统汽车集团仍停留在合资框架以及强弱并购模式之中,一长重组有可能因为打破惯例而成为关注焦点。
尽管双方都未有具体动向,也不排除一汽集团提出整合的初衷是希望吸纳长安的优势资源以壮大自身规模,但如果双方都能放下暂时的利益得失,一汽集团不去考虑中国汽车老大的身份,长安汽车着眼于超大规模的集团化方向,二者更多从优势互补、资源积聚、外资关系协调、未来可持续发展等高度协商,这场关系中央直属企业与国资委下辖企业的兼并重组,将开创中国汽车产业强强整合的先河。
届时,究竟是由一汽集团重组长安汽车,还是由长安汽车重组一汽集团,这样的争论不再重要。
(作者/黄超)【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