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华:“新生”赶考

汽车人传媒 2015-03-25 23:46:54 作者:安丽敏

外界对于这个新生的公司也抱有很多的疑问,仅从尹同跃的缺席就推导出奇瑞捷豹路虎沦为“代工厂”的结论;从销售高管们冗长而众多的title中所带来的关于联合销售机构的猜想,都在考验着朱国华和奇瑞捷豹路虎。

《汽车人传媒》记者|安丽敏

在出任奇瑞捷豹路虎常务副总裁之前,加盟奇瑞十余年的朱国华几乎没有引起过媒体的注意,随着奇瑞与捷豹路虎合资项目的逐步披露,他的名字才开始逐步见诸报端。在最近一次的奇瑞捷豹路虎国产极光上市会上,朱国华再度亮相,熟悉奇瑞捷豹路虎高管名单的人知道,他可能是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惟一一个奇瑞的“老员工”。

不知道朱国华是否已经习惯了身处聚光灯下,但可以感知到的是,这个小个子男人源于内心的一股沉稳:他知道自己为什么出发。

朱国华可以查询到的少得可怜的个人经历这样显示:1995年至2003年,朱国华供职于法雷奥集团中国。2003年加入奇瑞汽车集团后,先后担任芜湖耐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奇瑞汽车采购部部长、战略规划部部长、总经理助理等职务。

1995年,法雷奥进入中国也仅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这家法国车企工作的8年时间,给朱国华带来了怎样的改变我们不得而知,此后他的职业生涯全部在奇瑞度过。对于一个从业20余年的人来说,这份履历简单得有点过分,然而却透露出朱国华的一些隐含的性格特质。

对于奇瑞捷豹路虎这个新生的合资公司来说,这种特质可能正是它急需的。

见证者

虽然奇瑞捷豹路虎董事长陈安宁是整个项目的策划与主导者,但各种信息显示,朱国华不仅是这个项目的核心成员,更重要的是,他曾经是奇瑞整个对外合资计划的见证者。

曾经有媒体报道,奇瑞内部将这一对外合资项目称作“阿波罗计划”,而这一计划的对象并不仅是捷豹路虎。彼时,作为奇瑞战略规划部部长的朱国华就身在其中,也曾有消息认为他就是这个小组的主导者。

联想到朱国华的身份——战略规划部门往往是企业管理者的输送部门——这样重要的战略性规划,由他主导是非常有可能的。

当合资项目的对象锁定为捷豹路虎时,这个由“兼职”人员组成的松散机构才正式有了真正的目标。

奇瑞与捷豹路虎的合资过程,媒体已有不少的报道和解读,但很少有人站在朱国华的视角对这一过程进行审视。

首先,奇瑞头上曾经罩着的光环是自主品牌的旗手。这样一家车企为何会考虑合资?合资又会带来什么?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自然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但可以明确的是,这是奇瑞一项重要的战略转型。

虽然奇瑞此前也与多家车企传出过合资意向,但大都无疾而终,最终也是选择了量子合作,并且重新打造一个观致品牌。与真正的整车企业合资,这或许一开始并不在选项菜单之中,但随着市场和竞争形势的演变,奇瑞自身的发展也进入到调整期,合资合作变成了一个更具诱惑力的选择。只是,作为这一规划的执行者,朱国华需要衡量更多的可行性与细节问题。

其次,从奇瑞一开始实施多品牌,到推出观致、到与捷豹路虎合资等态度的演变之中,可以发现,奇瑞对品牌是有“野心”的。即便是与捷豹路虎合资,奇瑞也并不希望妥协。在这样的过程中,当时加盟奇瑞不久的陈安宁和朱国华的搭档,要很好地实现这一意图,而对于奇瑞更加熟悉的朱国华显然需要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同时,朱国华个人的素质也使得他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前在法雷奥集团的任职经历,应该让他对于欧洲企业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在法雷奥和奇瑞的工作履历也表明,作为一个有着极强韧性的技术派,能够挺过那一场场艰难的谈判是一个重要的加分项。

或许正是基于此,朱国华在奇瑞捷豹路虎成立之时,被委任为合资公司的常务副总裁,这也意味着,除了董事长陈安宁外,他是中方的实际操盘者。(部分节选,详细内容见《汽车人》杂志3月刊)(作者/安丽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