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没了!如何不上头?
继去年10月到今年7月,长城汽车在A股和H股惨遭市场做空后,外界一片哗然,各种议论不绝于耳,魏建军却出奇地淡然。按理来说,最着急的应该是他,长城汽车的股价惨遭腰斩,魏建军的个人财富半数也灰飞烟灭。
长城H8导致股价暴跌这事,不少人说是“阴谋论”,事实上,不是阴谋也是阳谋。一位持有H股头寸的对冲基金合伙人说,垃圾股是空不动的,空的就是市场热门股且不达预期的股。从技术上,空股做右肩。尤其是有预料之外的空头事件发生,以此 引燃导火索。从这些经验看来,长城汽车的条件全部符合,被大举做空也就不足为奇了。
行内的人都知道魏建军是技术控,善于学习和思考。可魏建军本人不善言谈,或者说是不喜言谈,尤其对外界。有传闻说他要求公司上下不得透露相关事宜。和投资人的关系,有时候既暧昧又敏感,恰恰因为不善于沟通,H8的问题才更多地被外界猜测。
长城汽车A股和H股在2014年5月7日、9日和12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暴跌20%,就是因为市场上有传闻说奔驰控诉长城汽车剽窃其底盘技术。虽然马上就有人士分析出现这种情况非常不符合情理。但由于长城汽车官方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应,引来了市场的一片恐慌,股票被抛售。
如果是私人公司,如果领导人有远见,是技术控,管理强就非常理想。可长城汽车是一家上市公司,一家公众公司,那么和投资者的有效沟通就非常重要。市场上每一个传言、每一个误会、每一手股票的买卖都决定了这家公司的价值。
在前不久的一次行业沟通中,魏建军反问记者:你们能决定消费者买什么车吗?其实,应该告诉魏建军同学,每一个投资者可以决定用什么价格买进或卖出贵公司的股票。
刚才说,和投资人的关系有时候是既暧昧又敏感,而有些投资人,他们是既凶残又阴险。比如说,摩根大通和贝莱德,可谓是闯进长城汽车家中的野蛮人。
5月中旬,在长城股价暴跌的前一个交易日,放出奔驰控告长城汽车伪消息就不禁令人怀疑是否是大空头所为。为了弄清楚主力做空长城汽车股价的机构是何许人也,我们查询了H股长城汽车的机构持股情况。记者从公布的资料获悉,长城汽车H股主要是由摩根大通和贝莱德公司频繁买入和卖出。
但不难发现,从去年10月到今年10月一年的时间里,摩根大通仍旧保持了长城汽车H股16%的股份没有变,而贝莱德公司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虽然频繁操作但扔持有长城汽车H股7%~8%的股权,持股总量变化不大。但两家机构占机构总交易量的七八成以上。
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两家机构,贝莱德是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摩根大通是在美联储成立以前,担当者美联储角色的机构,两家可谓是全球金融首屈一指的狠角色。
这两家机构共同持有长城汽车H股23%的股份,但要知道,在今年9月份长城汽车限售股流通之前,长城汽车的全部流通市值占总股比也不过44%的股份,这44%当中H股流通股有33%,A股为11%,而贝莱德和摩根大通两家机构就持有33%当中的24%(7.7%和16.1%),此外,摩根斯坦利还持有4%。
显而易见,长城汽车这只股的庄家就是这几位国外的机构投资者,由于摩根大通在这一年的总持股比例未变,却频繁交易,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是摩根大通在频繁地更换手中的筹码,目的是降低筹码的成本。第二,持股总量未变意味着摩根大通仍旧看好长城汽车的前景。
那么回到刚才的话题,既然长城汽车H股的庄家是这些机构,那么反手做空长城汽车的机构会不会是他们呢?有理由相信,从这些机构的持股总量和操盘能力来看,他们是不会允许其他人在太岁头上动土的。
但仍不排除大机构的职员能力参差不齐,导致有类似涨停板敢死队或一些其他的机构大举做空长城汽车导致摩根大通被套牢。有趣的是,这些野蛮人闯进魏建军的家中,弄得家里一团糟,魏建军因此也损失了大量的财富,他的心态又如何呢?他是没有好办法,只能眼看着这群野蛮人在他家里肆意妄为,还是在用佛法的“无”来化解身边的灾难?
比较来说,笔者认为前者的可能性更大。最后回归本文的建议,作为一家公众公司,没有和投资人积极有效地沟通是不行的,即便大股东心若止水,是“得道的高僧”,但也应该更多顾忌一下千千万万的中小投资者利益。请魏建军同学能用更多的沟通和信息披露让中小投资者做出更有效的选择,或许还能让家中的野蛮人不易肆意妄为,于人于己都有益。【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