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年:东风雪铁龙

2014-12-22 15:28:21 作者:汽车人传媒

按照业内不客气的评价,法系车在中国的“边缘化”处境,至今都未能得到有效改善。即使2011年的表现“尚可”,但在2012年整体萎靡的中国车市中,由于品牌力赢弱,以PSA为代表的法系车,又只能以“很受伤”的角色出场,这远不是其百年历史的真实解读。

  市场的暂时表现,不能抵挡法系车的雄心,这包括入华多年的东风雪铁龙,而其是以雪铁龙、标致以及雷诺在内的法系车中国阵营中,最有优势的“得分者”。在过去的2011年,东风雪铁龙全年销量为23万余辆,同比增长5. 3%,刷新了该品牌的历史纪录。

  当潘家年履新东风雪铁龙总经理一职时,必然接手了其前任魏文清一直努力的长远任务:法系车要在中国获得一席之地,并且要成为欧系正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他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比魏所在的时期,更加微妙。

  中国市场纯粹卖车的“黄金10年”完结之后,新的时代则意味着新的机会;PSA在华两大品牌雪铁龙与标致,运营多年的商务部正迎来整合协同时期。与此同时,魏文清直接掌管两大品牌的总运营,意味着PSA中国两大合资企业将有着来自上层更高的支持,这避免了沟通的繁琐与企业的内耗。

   当然,不容忽视的是,欧洲市场正在急速萎缩,尽管PSA的上半年财务数据要在2012年7月25日才公布,但已有分析师给出“令人失望”的预言,而且届时,PSA在欧奈苏布瓦市的工厂或将关闭。至于在竞争白热化的中国市场,东风雪铁龙还只是一个二线品牌。

  如此,“绝地反击”这个词对于东风雪铁龙而言,并不太合适。即使某些在高速发展时期顺风顺水的跨国品牌,已经在接受考验,但相对落后的东风雪铁龙,其实不需要一场暴风骤雨般的裂变。瞬间改变命运的奇迹,不会发生。

  按照潘家年的说法:“东风雪铁龙必须要制造‘聚变效应’,在能量积聚到足够当量的时候,用创新去引爆市场。法系车在3-5年时间内,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会。”近年,东风雪铁龙这家中国老牌的合资企业之一,发生着自成立以来最深远的变革。艰难的时刻还未过去,但一切又存在可能,如全国乘用车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所坦言的那样:“欧系份额应该是德意法等品牌的协同发展,法系车,有机会!”聚变路上,从东风雪铁龙销售部长到品牌部总经理,这考验着潘家年的管理智慧。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汽车人》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