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树文:本命年 新起点

汽车人传媒 2014-12-22 16:00:40 作者:管宏业

《汽车人传媒》记者|管宏业

对即将跨入人生第四个本命年的葛树文来说,眼前似乎已经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去年7月他所接掌的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在品牌底蕴以及销售规模上都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以至于每到年底,有关国内高档车“第一”的猜测总是那么没有悬念。

问题在于,高位接盘的葛树文所面对的不只是鲜花和奖杯,他同时面临更多考验和压力。无论长春还是英戈尔施塔特(Ingolstadt),对奥迪在华业绩的期望值都在不断加码;另一方面,竞争对手亦步亦趋的跟随性策略也在不断侵蚀它的领先地位……倘若只是依靠过去十余年在华积累的惯性优势,很难保证赢得未来。

毫无疑问,从品牌传播到产品营销,奥迪在华都需要注入新的驱动力。葛树文的到来恰逢其时。在一汽内部,长期从事自主事业的葛树文早就被高层领导评价为“有激情、有干劲”的少壮派领导而予以特别关注。在他就任一汽轿车销售公司总经理的7年时间里,奔腾从零起步直至被打造成为品质过硬、口口相传的国产中级车代表,其所采用的创新营销方式也成为竞争对手效仿的楷模。这些过去在艰难环境中磨练出的敏锐判断力和果断执行力,正是葛树文操刀奥迪的基础。

让业内观察人士颇感意外的是,去年7月至今加入奥迪事业部后的葛树文显得更加低调。他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上来就“烧上三把火”,而只是适度地出现在公众面前。9月,在天津达沃斯论坛贵宾用车交车仪式上,葛树文携手世界经济论坛高级运营总监让路?迪纳雷亚茨,尽显奥迪贵宾用车的尊贵与高档;10月,在奥迪RS高性能运动车战略发布会上,一身职业赛车手装束的葛树文又激情洋溢,将奥迪品牌内涵中的进取精神与科技魅力展露得淋漓尽致……在这几次数不多的公开亮相中,葛树文所表现出的充沛活力与高效务实,已经让人过目难忘。

当然,对葛树文来说,从去年7月份至今,他更多地还是在学习适应与运筹帷幄,而其认真细致与“用功”程度已可见一斑:在奥迪RS战略发布会前一天,直至深夜12点,他还在为新闻稿中的一个用词与同事推敲;每次发布会前夕路演上,即使再忙他也一定亲自走台。

如果说过去的半年时间他更多的是在酝酿,那在时钟进入2013年,葛树文的第四个本命年也将是他真正走向台前、舒展宏图的一年。

摆在葛树文面前的,是奥迪过去一年的巨大“财富”。得益于产品上的创新,奥迪2012年在华销量再创下历史记录。仅在去年11月,奥迪销量就达到37396辆。其中全新一代奥迪A6L、奥迪Q5的单月销量创造历史新高。国产车销量攀高的同时,进口车也取得不俗业界。2012年1至11月,奥迪品牌进口车已销售72229辆,与2011年同期相比,增长超过四成。按照前11个月销量预计,2012年一汽奥迪整体销量达到40万辆不成问题,将继续笑傲国内高档车市竞争。

对葛树文来说,如何继续保持在高档C级车以及SUV领域的优势已不是问题,他的目光已放得更远。葛眼下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再聚动力,推动一汽奥迪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如果不出意外,2013年葛树文将在两个领域大展拳脚。

首先就是继续扩大奥迪在华国产化优势。葛树文清楚,虽然竞争对手也在扩大本地化生产,但作为国内最成熟的高档车生产基地,一汽-大众奥迪无论是工艺成熟度还是上下游配套适应度上,依然具有竞争对手无可比拟的优势。从2013年开始,一汽-大众位于广东佛山的工厂将投入运营,奥迪最新的A3车型将在这里投产;而更早时间,紧凑型 Q3将会在长春奥迪的数字化工厂与A4L和Q5共线生产。经过改造后,奥迪位于长春新老工厂将实现50万辆的产能,佛山工厂奥迪将占20万辆左右的产能。奥迪的中期目标是,到2015年在华产能达到70万辆。

其次,也是最紧迫的一点,即继续推进奥迪品牌内涵在中国的多元化转型,赋予奥迪品牌更多科技内涵与年轻化气质。正如奥迪所强调的,在将消费者转变为品牌用户的过程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消费者变成该品牌的“粉丝”。为此,葛树文势必力促从市场营销、公关传播等过程的再创新,为奥迪品牌注入更新诠释——摘掉原有公商务用车的帽子,演化成为更多元、更年轻的消费趋势,用动感激情却又不失理性的品牌哲学,博得大批年轻用户的青睐。

2013年对奥迪更特别的意义还在于:两年前所制定的“3年一百万辆”目标将进入收官阶段,对葛树文来说,这既是收获过去成就的终点,又是大展抱负、舒展宏图的新起点,当所有这些荣耀与期待、使命与责任交织在一起时,葛树文的2013年里将注定不平凡。

(作者/管宏业)【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