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松 修炼传祺

汽车人传媒 2011-07-17 11:03:13 作者: 陈瑶

当传祺2011年3万辆的销量目标抛出来的时候,“八卦”的网友们,开始在相关论坛“晒”传祺目前的表现了。自上市以来,不足半年时间累计销量近7000辆、月均千辆的成绩,有鼓劲的声音,但“拍砖”的网友也普遍存在。

与传祺一同“晒”出来的,还有与传祺同处B级车市场的其他品牌,不仅是如荣威、奔腾这样的自主品牌,更有包括凯美瑞、雅阁、帕萨特在内的强势合资军团。

如此对比,对于尚属新品牌的传祺而言,实在不公。但同时,也正是受制于品牌力的局限,加之产品、产能、渠道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以及今年中国车市首次出现负增长的大势,有网友甚至在论坛中直接向吴松喊话:“吴总,B级车合资品牌降价都凶着呢,你这传祺再不降价,3万辆的销量现实吗?”

“降不得。我不能砸了传祺这个品牌。”即使今年中国车市的下滑势头超过了当初制定目标时的预想,但变数之下如何调整,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吴松必须有数。品牌关,这是必须跨越的门槛,就像当年上汽首款自主产品荣威750投放市场初期,销量平平自然是一种常态。但上汽以足够的耐心坚守住了品牌的底线,现在,还有多少中国用户是冲着当年的“罗孚”名号去购买荣威与名爵呢?

“消费者看不见的地方很多。就像ESP(电子稳定程序),传祺2.0全系车型除基础款外,全都配备,一个ESP并不便宜啊。”的确,按照传祺12-18万元的价格区间,同类价格的产品,并不会将昂贵的ESP当做必要配置。在吴松心中,传祺品质并不输于合资品牌,但受困于新品牌的弱势,传祺的售价相比同级合资品牌已被拉下一大截,如果要打价格战,并不是一件讨巧的事情,不仅品质受到波及,甚至会伤及元气。

2011年,他迎来自己人生的第四个本命年,“先是北京限购,再有现在的整体下滑,你问我本命年,其实真的不轻松。”修炼自己,修炼传祺,这是《汽车人》对吴松“本命年”的解读。

品质的竞争

3-4月份,吴松在市场上“跑”了一段时间,从经销商处反馈回的信息是,自去年12月份上市以来售出的传祺,因品质问题带来的维修量几乎很少,这让他的心很安定。而对于一个全新品牌,同时又是一个自主新军而言,实属不易。

虽然这一情况与传祺相对较少的市场保有量也有关系,但吴松对自己的产品有足够的自信。“整合全球资源,消化吸收,品质取胜”,这本就是传祺的打法。在各大网站的传祺论坛上,车主们对于传祺的评价,普遍都超过了他们购车前的预期。

更有专业的数据对其进行证明。4月8日,C-NCAP 2011年第一批测试车型的评价结果正式公布。传祺凭借着总分48.8分的优异成绩获得五星级评价,这一高分比起C-NCAP历史最高成绩仅相差1分多,入列历史成绩榜单前5名。

“集团对我们很支持,投入了30亿,不容闪失,没有退路。”2011年,吴松将其定为“以品质提升带动品牌提升”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在市场不好的前提下,对品质更是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品质好了,产品力就上去了,自然的,口碑也就传承了。”

今年的供应商大会期间,300多人的供应商团队被安排亲自试乘试驾传祺,按照吴松的想法,供应商只有通过亲自的体验,才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传祺的优点与不足,相比于之前由整车厂单方向供应商提出的高品质要求,这样更能提高后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

不过,吴松也有头痛的事情。传祺用户都在反映车身震动的声音太大了,他们认为这是不应该出现的“噪声”。这多少让吴松有点委屈:“其实,传祺相比某些欧系品牌,声音并不大。我们是整合了阿尔法·罗密欧的底盘,这是世界有名的运动汽车品牌,所以传祺具备赛车基因。如果声音小了,也许有的用户在驾驶过程中反而觉得没有感觉。”

为此,广汽乘用车内部有了两种意见,一是坚持驾驭感,一是坚持尊重用户的意见。“现在我们自己的发动机还在磨合,而究竟把声音减到什么样的程度,需要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品质依然是我们今年的工作重点。”

这件事,吴松的最大感慨在于,如果不是传祺,而是诸如倡导“驾驶激情”的宝马,用户是否也会有如此反应?他甚至在考虑,接下来的宣传活动中,“赛车文化”是否要成为一种方向?

谨慎建网

说到底,还是品牌的问题。要让更多的人认识传祺,了解传祺,即使在市场培育期遭遇到大势的回落,这也是必行之事。

2011年,传祺开始加大了对华南市场之外区域的拓展,但并不是没有章法的大撒网。

6月份的重庆车展,传祺下足了功夫,尽管这只是一个地方展台,传祺展台却按照北上广国际车展的标准进行了布置。原因很简单,在重庆这个山多弯急的二线城市,平常的驾驶过程,就能很好体现出传祺的操控感与强动力。同样,甘肃、陕西等西北区域,以及沈阳、哈尔滨等东北城市,也被划为今年重点拓展的市场。

“我们的车,冬天行驶优势很大,在冰面上开到120码的速度也不会打滑,即使取消ESP,也能到80码。而且在东北区域,那里的用户对欧系车更认可。”吴松并不掩饰自己对传祺的赞誉。

集中优势力量,在能够最快速彰显产品力的地方进行推广,这就是传祺2011年的打法。

事实上,广汽乘用车的渠道布局已经搭好了框架。为进一步提升渠道能力,全国市场分拆成4个销售大区,实施“一区一策”的精准营销,加强终端销售能力。而地方车展作为一个重要的区域营销平台,被提高到了营销战略的层面。经过慎密的市场调研与精心策划,以厂家整体参展,厂家参展、特约店协助,厂家与特约店共同参展等多种形式,对地方车展进行了规划布局,以塑造全新的广汽乘用车企业品牌形象,并拉动终端销量。

预计到2011年,广汽乘用车将在原有50家4S店的基础上扩为65家。有质疑观点认为,这个数字,相比于其他企业而言,实在是太少了,在渠道为王的时代这将会严重制约传祺的销量。难道是新品牌不受经销商待见吗?

“不是那样的。我们的招商情况非常火爆,但是网络扩张与企业发展必须同步进行。”吴松说。而保证网络的健康成长,保证经销商的利益,是其渠道布局必须把握的原则,目前产品只集中在2.0排量的传祺,支撑不了激进的扩张。

而在行业内,因为疯狂扩网而导致渠道危机的案例,并非没有。尤其在目前市场形势不好的前提下,有些品牌即使有庞大的网络,但单店销量与利润却遭遇考验。

政府效应

“本命年变化很多,有压力,也有机遇。”吴松所说的机遇,是指国家即将出台的公务用车新标准,由之前的“2.0排量、25万元以下”,调整至“1.8排量、18万元以下”,且比例高达60%。

工信部公布的225批新车目录中,广汽乘用车编号为GAC7180的新车在列。GAC7180为广汽传祺新的产品系列,排气量为1.8L,该车也将承担起广汽进攻未来公务车市场的主力军。早在4月份的上海车展,吴松已经透露,该车将于今年9月份推向市场。

“这是我们事先规划好的车型,并不是短时间突击,刻意要去向公车采购新政策靠。”吴松解释说。

事实的确如此。早在传祺规划初期,确有1.8L版本。先前曝光的数据显示,传祺1.8L的额定功率为103kW/6500rpm,最大扭矩为161N·m/3500rpm。吴松没有透露具体价格,但多次提到“厚道”一词,按照此思路,传祺1.8L将比2.0L来得低。

前期有2.0排量打基础,不仅成为普通用户的选择,在华南市场,政府机构也将其作为采购范围,传祺口碑正在形成,而9月份上市的1.8排量,不仅强化了传祺了产品阵容,又“巧合”地搭上了公务车采购的顺风车,这对于传祺这一自主新军而言,属于利好消息。因为相比于那些顺应形势而后发布局的品牌而言,传祺1.8排量产品有更周全的准备。

“传祺的市场策略,似乎更多是借助政府力量来进行推广。先有亚运会的形象展示,后有政府采购的助力。”

面对《汽车人》的提问,吴松坦言,亚运会的确给传祺塑造了很好的形象,但传祺所获得的市场名声,更多是靠自己的“品质”取得的。至于公务用车对于传祺的选择,依然是由市场说了算。“政府用车是很好的宣传,这样的资源为什么不用?他们选择我们的车,本身就是对我们的认可。就像当年的奥迪来中国,道理是一样的。公务用车新政出台了,我们希望今年能够成为传祺的转折点。”

如果2.0L与1.8L形成合力,那么传祺即将于年底推出的SUV,将会积累更多的人气。

吴松坦承,3万辆是广汽乘用车传祺今年的预期目标,鉴于今年形势的变化,内部仍有保底线。仍处于销量爬坡阶段的传祺,背后需要扎实的战略和成熟的体系进行支撑。他笑言:“明年这个时候你到广汽乘用车来看,绝对和现在是不一样的。”

小问卷

《汽车人》:您对本命年有什么期待?

吴松:希望广汽传祺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汽车人》:上半年让您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

吴松:上半年,传祺品质的分阶段目标超过了我们的预期。个人来讲,通过锻炼,体重下降了,身体也强了很多。

《汽车人》:上半年让您最难过的事情是什么?

吴松:也不能说是难过。上半年,中国车市整体走势下滑的势头,超出了预想。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对传祺也是机遇,促使我们更加注重产品竞争力和营销体系。

《汽车人》:如果人生只有一个本命年,您会做什么事情?

吴松:休假。我已经4年没休过假了。工作不是目的,只是过程,人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要享受到创造的乐趣。

《汽车人》:理想中的汽车社会是什么样的?

吴松:汽车应该让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并同时实现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应该让人们享受到驾驶乐趣,当然,大家应该提高自己的安全驾驶意识,形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汽车人》:最希望政府出台什么样的汽车相关政策?

吴松: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自主品牌的扶持力度。类似像传祺这样的中高级自主品牌车,希望能纳入政府采购,并且鼓励名人、明星开我们的车。

《汽车人》:请用一种动物,形容您这个年代以及上个年代出生的人。

吴松:50年代的人,像牛。我们60年代的人,也能负重,但是传统意识相对较少,也能积极开拓进取,可能像老虎吧。

(作者/陈瑶)【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