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柯达先生”付强

汽车人传媒 2015-10-15 15:17:09 作者:汽车人传媒

如果没有子品牌斯柯达助力,上海大众或许不会在2009汽车产销排名榜上的“头把交椅”上笑得如此灿烂,因为它比位居第二的上海通用仅仅多出了1000辆而已,这完全可以用“险胜”二字来形容。

  若是从增长率来看,斯柯达甚至掩盖了大众品牌的光芒。2009年售出 123455 辆,实现销量翻番,全年较2007年增长高达355%,较2008年同比增长108%,这已经大大超过了上海大众45.6%的总体增长率。毫无疑问,斯柯达已经成为上海大众的重要增长极。

  一个曾经不被看好的品牌,走到如今的高度,从基本不被认知到跻身主流阵营,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与传奇?“斯柯达速度”又是如何炼成的?“斯柯达先生”付强会是一个很好的讲述者。从2005年斯柯达入华以来,这位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执行副总监一步一步带领着这个新生品牌,在质疑的眼光中执着前行。至少2009年斯柯达出色的表现,已经能够很好地说明问题。

  “一个默默无闻的新兴品牌,经过短短几年的时间,有了今天这样的成就,我觉得还是令人满意的。”付强笑言。然而,笑容的背后,这几年所付出的艰辛,相信也只有付强与自己所在的营销团队真正能够体会。要让一个本身具备115年历史的百年品牌在中国还原本来面目,这一任务何其之难,更何况,斯柯达入华也才短短的4年时间。

  所幸,付强正在日益接近这一终极目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去提及斯柯达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出口到中国,更多用于“出租车”的那段历史。付强曾说的“要针对那个时代的用户,将斯柯达品牌这张在中国并不太白的纸洗白”,历经4年时间也基本已经做到了。

  对于斯柯达而言,一年就是一步跨越。按照付强的说法,2006年是斯柯达品牌的中国元年;2007年是明锐年;2008年是真正确立斯柯达品牌中国地位的重要年度;2009年,则迎来斯柯达在中国的第二个品牌年,力保斯柯达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主流品牌阵营;至于2010年,如果不出意外,中国将成为斯柯达全球的最大市场,而这是一个超乎了德国大众本部预期的局面。

  从A级车明锐,到A0级车晶锐,再到介于B级车与C级车之间的昊锐,如今的斯柯达在中国已经拥有了完整的产品线,不用再受几年前业界所谓“斯柯达产品线单一”的议论。而在付强看来,斯柯达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当初花费整整3年时间倾力打造的明锐功不可没,因为它奠定了斯柯达在中国的消费者基础,目前的新车用户起码有50%以上是由老客户介绍而来。由明锐、晶锐、昊锐共同构成的“三位一体”产品阵容,将在2010年共同发挥协同效应,斯柯达的品牌形象将更趋于立体化。

  尤其是在经过明锐与晶锐的铺垫之后,昊锐的上市有了更为重要的意义。付强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尽管国人对斯柯达品牌的认识已经有所改变,但并不代表对于斯柯达有了全方位的理解。他希望传达的消息则是:“斯柯达品牌在中国是原汁原味的欧洲技术,秉承了德国大众高科技、高性能、高品质的特点,包括原型车特有的一些丰富配置,都完全得以保留甚至进一步得到提升,会给消费者带来惊喜。”而相比同级别产品拥有更丰富配置、更实用性能、更具性价比的昊锐,自然成为了斯柯达品牌在中国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尽管在2009年的销量数据中,明锐依然是斯柯达的销售主力车型,而昊锐自2009年8月上市以来,月销3000辆左右的成绩并不能媲美雅阁、凯美瑞、天籁这些“明星车型”,这也让某些业内人士感叹昊锐的“生不逢时”。但是,付强并不介意这些非议,因为一个新兴品牌的成长注定会是曲折的过程,稳健前行,一直也都是斯柯达的作风:“斯柯达昊锐不像其他成熟的品牌和产品,它们在推出新品牌时的品牌认知度在消费者心目中已经有足够的说服力。而斯柯达昊锐属于新品牌,新产品,我们预期是一年甚至更短时间,使其像一个成熟产品品牌,尽快得到消费者的认知。”

  相关研究结果也表明,不同级别的车型要走向成熟,必须历经不同的销量爬坡阶段,比如,A级车基本需要6个月的时间,B级车基本需要一年的时间,而稳定的销量,是企业获得用户口碑的基本条件之一。从这个层面来讲,已经走过爬升期的明锐和晶锐,将为斯柯达提供相对稳定的市场销量,而随着强大的网络建设工作深入开展,更宽广的分销渠道将会为昊锐的上量提供支撑,毕竟,这款曾是新中国开国元勋朱德元帅的座驾,其真正魅力还需要时间去被消费者全面认知。

  一直以来,斯柯达品牌与大众品牌的内部竞争,都是业界谈论的焦点,甚至有观点认为,由于始终遮掩在大众品牌之下,斯柯达在中国的品牌形象始终未能清晰。但付强并不认同,他强调不仅二者有着清晰的品牌定位区分,甚至从某种角度而言,大众品牌反而是斯柯达品牌建设的有力助推者。

  他对《汽车人》表示,正是依托上海大众20多年的本土化经营经验和全球统一标准,斯柯达在华发展迅猛。自2006年正式铺建网络以来,已在全国建立了143家4S店和88个分支机构,总计231家销售服务网点。而作为德国大众旗下的主力品牌之一,斯柯达现在采用的技术工艺都是建立在德国大众的平台之上,而且,一个百年品牌在汽车语言和汽车文化方面,绝对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大众与斯柯达,就是一个完美的优势组合。

  虽然斯柯达品牌在中国甚为年轻,品牌影响力相对弱势也是一个事实,但我们看到了一种与国际市场有着根本不同的“中国式现象”:作为德国大众的两大主流品牌,斯柯达本被定位在大众品牌之下,但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后,斯柯达一改其在国外的传统形象,俨然以中高端品牌的身份,与大众同台亮相。用强势的大众品牌扶持相对弱势的斯柯达,二者进行“中国式换位”,以将其品牌形象快速有效地传递给中国消费者。 

  “我们是在集团内部做加法,而且是加加法,这就是差异化的力量”,从付强自信的表述中,我们有理由期待,2010年,在这位“斯柯达先生”的带领下,斯柯达会在上海大众旗下,将“1+1>2”的加法做得更漂亮,而斯柯达品牌中国“归真”的步伐也会愈加清晰。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