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杂志记者陈瑶报道)这是一次特殊的采访。
没有所谓的企业发展规划,没有所谓的车型引进探讨。郭振甫坐在那里,说着自己想说的话,完全是自己内心想表达的东西。
就在几分钟前,郑州日产牵手工程未来五年规划发布刚刚结束。他以总经理身份宣布,未来5年(2015-2019),将捐赠1500万公益基金,专项用于对贫困地区小学生和困难大学生帮扶;将每年为5所贫困地区的小学,持续捐赠累积不低于50万元的文体器材,每年为不少于350名贫困大学新生提供不低于每人5000元助学金。
毋庸置疑,这是一次企业性质的慈善公益活动,但有一个细节被前排工作人员发现了,他们在私下议论:“郭总又哭了”。 也即是说,在这个持续已有10年(5年为一期)的公益活动中,郭振甫的泪水,成为典型的个人标识。
“你只有亲历过了,才能知道那种感觉。你看到他们住的那个房子,还是河南的土坯房。家里唯一的桌子,随便在外面捡一个都会比他们那个好。那种环境……”说着,他的嗓音有点低沉。
了解郭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内心柔软、颇有人情味的企业领导。面对外方合作伙伴的强势,他绝对据理力争;面对企业的生存危机,他扛着压力寻找新机;但是在面对感情世界时,这个汉子却显得很是脆弱。
慈善见人心。中国的慈善,存在着太多误解,近年暴露出来的问题随处可见。郭振甫坦承,企业做慈善,必然也会存在压力。“可是,当你去做对别人有意义的事情,任何一个不做的人都是没有权力去指责。”
有人说,郑州日产的“牵手工程”,属于相对传统的“社会责任”。相比于某些企业在“社会责任”营造的强大声势以及各种创新的手法,郑州日产在“授人以渔”的教育捐助,至少从方式来看,确实显得普通。
这和企业领导人的性格有关。河南中原,这个曾经繁华的历史古都,如今的人口大省,有着其他城市不一样的负重。郭振甫身在其中,不需要太多花哨的东西,也不需要想得太过复杂,仅仅是因为责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郭振甫希望资助的这些贫困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正能量。
“慈善不是施舍,绝对不是高高在上。我一直在给孩子们讲,你一定要阳光一点,不要觉得心里不安。人的本质都是纯正和善良的,当你应该去做一些事情而没有去做的时候,难受的是你自己。因为这是发自本能的一种心理。”
是否是“企业家”的心态去做慈善,这倒不是很重要。站在道德的层面,郭振甫选择相信内心。而他最大的希望,是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
比如,郑州日产在对贫困学生们进行捐助的过程中,会让贫困学生同时参加公益活动,学会感恩,反馈他人;比如,郑州日产的企业发展,必须是要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以保证良性运转;比如,郑州日产的文化建设,无论是从员工到管理层,从企业到经销商,都应是统一的价值观念。
让郭振甫唏嘘不已的是,在云南鲁甸地震时候,郑州日产经销商在第一时间自发参与救灾。很多险峻地带,诸多车型无法行驶进去,但郑州日产皮卡却能进驻,并参与抢险。
“在迪拜的时候,我们和当地经销商聊,他们说自己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年经营利润的5%要捐助社会。所以我就在想,一件事情如何能够做到始终如一,并且长期持续。现在有很多做的事情,还是存在阶段性的问题。”
郭振甫真正思考的,是希望能够构筑好慈善的顶层设计,也即制度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慈善的本质。因为随着公益活动的深入,你会发现,所做的每一步,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你觉得父母最幸福的时候是什么时候?”他反问。答案各种各种。而郭的答案是:“当他们被需要的时候。”
同样的道理。当一个人被需要,当一个企业被需要时,所谓的幸福感,就这样出现了。用幸福驱动社会正向发展,而也许,你不过是做了一件小事而已。(汽车人杂志记者陈瑶报道)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杂志独家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杂志社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汽车人杂志)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