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价风变,外币贷款风险激增

汽车人传媒 2016-01-21 06:09:51 作者:张恒

◎ 汽车人传媒记者 张恒

‍‍

利率和汇率是经济周期中最重要的两个变量,中国经济进入快行道以来,人民币并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贬值。在十二五的后期,关于人民币汇率定价和走向的讨论声已不绝于耳。

事实上,从2014年末到2015一整年,人民币经历了数次闪贬,每每都令市场心惊肉跳。称为闪贬是因贬值时间短,下跌速度快。中国央行都会很快入场干预,阻止贬值趋势,每次人民币汇价最终都被拉了回来,且进一步创新高,在这数次轮回中,投资者对人民币闪贬逐渐变得不再那么极端敏感。这也暴露了风险,即处在历史高位的人民币正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去年股灾期间的811汇改,最高和最低汇价差达到了8%,这次不同的是,811之后的几周里引起了全球股市共振暴跌,并引发多个新兴市场的货币相继贬值。这是之前人民币闪贬从未发生过的现象。

2016年初的贬值又大不相同,央行于1月11日到13日也入场干预了汇价,尤其是对离岸人民币CNH汇价进行干预,使两天内涨幅超千点。但交易员和分析人士都认为,中国央行对人民币贬值的容忍度在提高。这意味着,人民币贬值的大幕拉开。

除了811汇改提出,人民币从紧盯美元改为盯住一揽子货币,实际的意思就是贬值。因为近几年以来,全球最强的货币就是美元和人民币,欧元、日元、英镑都经历了大幅贬值,盯住一揽子货币的现实意思就是贬值。当然,811更像提前放风,由于当时金融市场遭受了短期流动性危机,人民币汇价很快又被拉了回来。

本次央行入场干预CNH和港元HKD所发生了不同以往的状况。为‍‍‍‍了拉抬CNH,央行大肆抛售美元买入人民币,由于海外人民币本来就不充裕,央行虽然拔高了汇价,但流动性因此变得紧张起来,直接导致CNH短期利率大幅上扬。夹在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港元在对垒当中地位尴尬,市场转向抛售港元,导致港币快速贬值,令人出乎预料的是央行同时选择了入场干预港币汇价。港币被购买也引发了短期流动性缺失,隔夜拆借利率暴涨,对香港的金融系统直接构成了威胁。现实是,如果选择控制汇价,那利率就会失控。

面对市场一致预期,央行不可能冒着短期流动性风险执意拉抬汇价。从宏观到技术,人民币贬值趋势已经确立,虽然无人有能力和中国央行打对手盘,但央行只能在市场出现极端波动时进场短期干预,长期下,心有余而力不足。

人民币贬值对汽车产业影响几何呢?简言之,以人民币计价的产业链成本一定上升。具体到每家企业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例如两家企业进行跨国交易,自然都想用本国货币计价,这样可以避免汇率波动风险。两家企业到底由谁来承担汇率波动是需要具体谈的,通常情况是,议价能力较弱的一方承担汇率或大部分汇率浮动风险。

中国的贸易企业在历经了2014年和2015年人民币巨幅波动后,逐渐在学习对冲汇率的经验技术,这是一个进步,对冲本身也是成本。

风险敞口最大的一直都是进口车这块,多数贸易商没有什么规避风险的经验,只能选择自己承担部分成本,消费者承担部分成本。对于国产化率不高的车型,发动机、变速箱、SUV的四驱系统和音响等重要部件多是进口。即便国产化率高的车型,附加值最高的部件也多是进口的。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只要是以人民币计价,那么成本一定会增加。

这些杀伤力多数还是可以预见的,预料之外的风险才是风险。如前文所说,人民币贬值将是一个长期可控趋势,这是央行的责任。如果可预期,那么通过外汇互换、掉期等交易,就能够锁定风险。

真正的风险来自外币贷款,由于欧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一直是极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再加上这些外币兑人民币不断贬值,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行外币贷款,尤其以欧元贷款为多。一旦人民币汇价转向,这些本以为升值还能赚的外币贷款,就要补双边汇价差,高杠杆运营的起来说,打击不可小视。从去年年中到现在,人民币从低点到高点汇价贬值大约10%,再加上利息成本,汽车制造业,乃至大部分制造业企业难以承受如此高的贷款成本。

所以,对于企业来说,主动降低外币贷款,甚至不进行外币贷款才是上策。(作者/张恒)【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