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新观察

汽车人传媒 2016-02-15 07:05:47 作者:赵英

◎ 《汽车人》评论员  赵英

转眼春节已过,值此假期回归之际,谈谈对全球经济走势的新看法,与大家分享。

笔者提出的新看法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在的动因发生了较大变化。简而言之,就是全球经济增长已由2008年在金融危机打击下导致的以经济秩序换乱,国家信用危机,去杠杆化为特征的不景气,转变为由于实体经济内在增长动力不足导致的不景气。由于全球实体经济运行在经济周期的下行轨道,因此中国经济在2016年将面临着重大挑战。

全球性的实体经济不景气,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全球贸易总量增长放缓,作为监测全球贸易状况的波罗的海航运指数持续下降。由于韩国是全球第七大出口国,出口数据反映了韩国全球贸易伙伴的经济状况。韩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贸易商品种类较其他出口大国更多样,除了汽车及零部件、钢铁、石化产品,还包括电脑、手机等在内的电子产品。

此外,韩国出口数据通常在每月1日发布,其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一系列月度重磅经济数据将相继发布。韩国出口数据被经济学家视为全球经济“标志性”指标之一,因此韩国出口数据也可作为全球贸易增长放缓的例证。

韩国媒体报道,对中国海运出货量占到韩国总海运出货量的四分之一,同时也占据了韩国一半的出口量。全球贸易疲软以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拖累了韩国的出口增长。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认为,韩国1月出口锐减,是因为工作日数和船舶出口减少等临时因素以及油价大跌、中国及全球经济不景气、出口主力产品价格下跌等综合影响。

金融危机以来,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脚色——金砖国家,除印度仍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外,其他国家或增长速度放缓或陷入负增长。

发达国家自金融危机以来,仍未走出不景气的状况。美国经济状况最好,也就是低速增长,并且前景迷离。欧洲则由于中东战乱雪上加霜。日本经济在“安倍经济学”打了鸡血后,又恢复了萎靡不振的状态,上周日本央行意外宣布负利率政策,日元急跌2%。发达国家和金砖国家经济如此,全球经济增长难寻有力的推动力。

全球面临着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问题。

不仅实体经济增长乏力,自金融危机以来,有关国家实施的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相应的推动实体经济增长,并且正在堆积起越来越大的金融泡沫。全球金融体系的深刻结构变化引发风云变幻,美元升值前景导致大量资金从其他国家流出,金融体系的潜在危机正在酝酿。金融体系不稳定,使实体经济更加低落。

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衍生商品交易中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相当一批依靠能源、资源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经济陷入困境,例如俄罗斯、委内瑞拉、尼日利亚以及中东国家。俄罗斯经济2015年负增长3%。委内瑞拉已经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尼日利亚向世界银行和非洲开发银行申请35亿美元紧急贷款,以填补日益扩大的财政预算缺口。这些国家经济加速下行,又导致全球商品需求进一步萎缩,影响全球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则同样是源于实体内在动因。经过本世纪初以来,以住房、汽车两大消费品带动的经济增长周期,已进入了明显减速的时代。随着这两大经济引擎的减速,中国本世纪以来的重化工业发展景气也走过了鼎盛时期。一系列与汽车、住房两大产业密切相关的产业——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等也随之陷入不景气。

更为严重的是,笔者认为,钢铁、煤炭等产业已达到了绝对过剩的时代,今后就是逐步收缩产能了。中国这部全球经济增长发动机减速,使全球能源、资源价格下跌,中国国内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方向标。

中国面临的经济结构调整,是深刻的,没有5-6年的时间,难以见到成效。尽管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正在加速发展,但是仍不能替代传统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长过程中,第三产业则更多对就业产生影响。

全球实体经济内在因素导致的经济下行,不是宽松货币政策能医治得了得,更不是医治金融危机的药方能够对症的。因此,2016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是负重前行,能够实现6.5%的增长已非常不错。

当然,也要看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条件和有利因素还是乐观的。中国政府实施的一系列制度改革,将逐步显现其效果。产业结构调整也将逐步产生作用。供给侧改革政策出台,恰逢其时。“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不能急,坚持正确的战略与政策,坚持把提高经济增长水平放在第一位,中国经济就将以较快速度得到更好发展。

最后笔者还有一个看法,那就是全面提高中国市场的产品技术标准。通过提高消费品的技术标准,为中国人民提供更好、更安全、更健康的商品,以刺激新消费的增长;通过提高资本品的技术标准,全面淘汰能耗高、污染大的装备和工艺,淘汰落后产能,刺激资本品的更新与购买;或可更好地推动供给侧的改革。在淘汰落后产能时,不能搞单纯追求完成指标的“一刀切”,在建立更加严格的产业准入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多搞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多搞混合所有制改革,减少社会震动。(作者/赵英,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版权声明】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