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依赖科技,而不是彼此依赖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2014-12-22 14:55:27 作者:刘葳漪

从长得像移动电源的iPod开始,经典的苹果产品我都会第一时间出手:iPod nanoN代产品、iPod shuffle的各种颜色、iPadiPad MiniiPhone4/4S/5/5C/5S... ...这是源于对前沿IT产品的好奇心,尽管我手上的型号通常是ZPLL,而非CH

但是,我的iPhone只是拿联通的某号码当导航用,从未插上常用的SIM卡进入工作状态。因为不支持存储卡扩展和待机时间越来越短是iPhone的致命伤。对于一个需要长期出差、通话量很大的人来说,iPhone像个废物,它不仅让你出现待机焦虑,还要作茧自缚地带上一个叫“充电宝”的有中国特色的、全球民航专业人士都反感的闹心物件。心理正常的人都懂,手机是为了提供便利而不是让自己闹心的,到底是你用手机还是手机用你啊?人生就这么几十年,我们没理由成为手机的奴隶不是?

不仅仅是手机,车也一样:现在许多量产车型都配备了主动安全系统,比如碰撞预警、泊车辅助、自适应巡航、盲点探测,这些技术逐渐将车辆调教至自动化。通过传感器、雷达、GPS、摄像头一系列设备的密切合作,车辆能发出预警,让新手们寻求到心理安慰。甚至,在必要时,车辆能够代替司机做出行驶决定。

这当然是好事,科技是为了让生活更便捷。通过媒体可以知道,全球首个大规模自动驾驶公共试点项目“Drive Me”征选了100位志愿者,已经开始在瑞典哥德堡公共道路上进行自动驾驶测试。

在谷歌发布的一段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视频里,我们看到,图中那辆自动驾驶的汽车拥有强大的“理解能力”,能够更好地躲开障碍物。自动驾驶汽车还能从后方探测到前方的行人,并且在施工路段保持慢速行驶,或者在有火车通过时避免驶入铁道。

不过,现在针对无人驾驶汽车相关法律规范的制定远远落后于科技的发展速度:撞车事故发生后,或者在某次无法避免的交通事故中,如果自动驾驶汽车选择保护车上的乘客但造成了行人伤亡,抑或是出现了相反的状况,那究竟谁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呢?

有一个事实不能否认,汽车越来越智能,我们驾驶汽车的技术却越来越差。最简单的事实是:开自动挡的还有多少人会开手动挡?依赖倒车影像的,还能记得倒车看后视镜的要领?会不会有一天,我们连最起码的倒车、停车技术都会感到生疏。要么尽量少用这些智能辅助系统,要么让所有的车都必须标配智能系统,除此之外,长远看来都是副作用,正如飞机上的自动驾驶仪正在剥夺飞行员的驾驶技术。

科技的所向披靡有的时候会事与愿违:在美国,目前还只有内华达州、加州和佛罗里达州等几个州相继通过了法律条规(还有严苛的附加条款),允许自动驾驶车辆上路测试。在美国,明确规定自动驾驶车辆一旦发生车祸,司机须负全责。

作为汽车的从业人士,我当然没必要唱衰智能驾驶这项方兴未艾的技术,但是,随着驾龄的增长,我们的驾驶技术是越来越差,还是越来越好?是车为我们提供便利,还是最终我们成为被绑架的奴隶?这个答案,我们得抽空想想。
【版权声明】本文系《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中国商报·汽车导报》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商报·汽车导报)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击汽车人网:www.cnqcr.com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