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汽自主第二代战略车型为契机,上汽股份执行副总裁、乘用车公司总经理陈志鑫正力图构建自主汽车的全新中国力量。
近年来,随着产品实力以及销量稳步提升,荣威高端自主的概念已经被市场所认可,不久前上市的全新荣威550也一改以往“以价格迎合市场”的模式,制定了11.88万-18.28万元的价格,进而与主流合资品牌A+ 级轿车形成完全竞争。
陈志鑫相信,全新荣威550不仅具备世界级产品品质,同时更是目前国内A+级车主流细分市场中科技含量最高、技术水准最强的车型,这些都表明,“它的火候到了”。
冲刺黄金窗口
凭借旗下荣威、MG双品牌过硬的产品实力,上汽自主最终从价格血拼中脱颖而出,对此,陈志鑫感慨很多。
陈志鑫坦陈,做自主品牌面临诸多难题,首先是前期投入巨大,规模不到20万辆很难盈利,另外对自主品牌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品牌的溢价能力。
所幸的是,上汽自主如今已经迈过了这两个坎。
2012年,上汽乘用车去年销量达到了20万辆,平均单车售价达11.2万元,打破了自主品牌单车平均售价低于10万元的瓶颈。特别是旗下荣威品牌溢价能力的显著提高,使其品牌影响力或许已经达到中等合资品牌。
尽管如此,陈志鑫依然有很强烈的急迫感。他判断,到2025年前后,国内汽车市场规模将趋于饱和。在一个成熟市场里建设品牌的压力,远远大于在快速增长的环境里。“我相信大家对这一点都有共识,现在去欧洲建设新品牌,难度远远大于在中国。所以,未来5年到10年时间里,实际上是自主品牌的惟一黄金窗口,这个时间窗口,对中国的自主品牌非常重要。”
“所以对我们自主品牌来说,这实际上是一个空间、时间的机会,我们叫时间窗口。也就是在这个5年、10年中,我们要做大做强。错过了这个时间窗口,基本上就与做强做大的机会失之交臂了。”
双品牌区隔合力
按照陈志鑫判断的量化时间标准,中国自主汽车做大做强比想像中显得更加急迫。尽管如此,陈志鑫并不显得过分担忧。
一方面,中国汽车刚性需求依然很大,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当前国内汽车千人保有量不足70辆,远低于发达国家标准。
陈志鑫估算,今年国内汽车总量突破2000万辆没有问题,到2015年预计突破2500万辆,最高点位可能出现在2020年,达到3500万辆,增量空间巨大。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上汽乘用车已经踏上了自主汽车做强做大的正途。
“我们上汽乘用车自主品牌汽车始终定位中高端,一路走过来,越过了许多障碍。尽管我们碰到很多问题,但是我们坚持中高端定位不动摇。因为我们要做百年老店,关键要在两个能力上坚定不移,其中一个就是创新能力,包括研发能力和技术能力。”
为了更好地协同旗下两个品牌合力发展,经过深思熟虑,陈志鑫启动了两个品牌运营和营销方式的调整,决定彻底分开两个汽车品牌。
“在去年迈上了20万辆的台阶以后,我们今年将两个品牌完全分开,各自成立了运营团队。我们成立了8个大区,4个荣威大区,4个MG大区。”
经过调整,二者的定位更加清晰。“荣威现在主要是承担着打造国货精品的重任,我们要将荣威打造成中国的民族汽车的旗帜。这次我们决心很大,这也是荣威应该承担的责任。”
“MG,因为它有近90年的英伦历史背景,主打英伦设计,品牌精髓是‘个性、气质、创造力’。MG品牌在我们集团定位是国际化品牌,往这个方向来看,今后上汽自主品牌走出海外发展的,一般情况下以MG品牌为主。”
彻底分清二者定位,打造更加清晰的品牌形象,不仅避免了内部损耗,更有可能实现双品牌“1+1大于2”的战略合力企图。
启动“全新中国力量”
继2012年上汽乘用车销量突破20万辆后,陈志鑫对今年上汽自主品牌的销量目标再度加码:同比增长20%,达到24万辆。他坦言,在车市微增长的大背景下,“这个目标对我们来说,具有挑战性。”
实际上2013年的目标不过是陈志鑫心中的阶段目标,陈的中期目标是,到2015年,上汽乘用车销量达到50万辆。这意味着,在短短3年时间内,要将自主品牌提升30万辆,而这绝不是容易的事。
陈志鑫强调,要达到上述目标,上汽自主品牌必须在品质、品牌方面有所突破,打造属于自己的竞争力。
以全新荣威550上市为契机,上汽乘用车同时提出了“为全新中国力量,为全新的你”的公益化活动,陈志鑫相信,集合当前国内A+级车主流细分市场中最高科技含量、最强技术水准,全新荣威550的上市,也正预示着中国车系崛起一股全新的“中国力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转载请标明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联系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