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杂志记者安丽敏报道)广州车展前夜,奔驰全新子品牌梅赛德斯-迈巴赫S600正式发布,联系到今年以来奔驰在多个领域的动作,或许很多人心里会隐隐有一种感觉:奔驰这是在布一个很大的局。
在产品层面上,全新子品牌梅赛德斯-迈巴赫的加入,为S级确立了一个更高的品牌地位:S级在中国完全具备再上一步的实力,同时,迈巴赫的品牌资产也能充分盘活,可谓是一举双得。除了高端产品优势的继续加强之外,在紧凑级产品线上,奔驰的布局也已经全面铺开。众所周知,全新长轴距C级车今年已经上市,明年国产GLA也将正式推向市场。毫无疑问,由高到低的超长产品线阵容,将为奔驰带来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在价值链层面,奔驰在中国的全体系布局更值得关注,今年,奔驰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培训中心,以及此前在海外设立的惟一发动机厂投产⋯⋯可以说,对于一家跨国车企来说,这足以证明它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和野心。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唐仕凯透露:“戴姆勒董事会只为中国市场单设了董事席位,意味着整个戴姆勒集团董事会充分认识到了中国的重要性,在我们所有业务决策中,把中国市场、中国客户、以及中国的重要性都放在了我们的决策考虑和决策流程中心。”
更何况,在奔驰2020年的全球登顶计划中,中国将成为关键的决胜市场,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倪恺表示:“明年奔驰完成年销量30万辆已经没有任何问题。”据透露,奔驰将冲击更高的销量目标。
2014年对于奔驰来说是一个关键的年份,许多关键性的转折在这一年已经完成,未来的奔驰将是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产品布局的考量
做过品牌的人都知道,向来都是由低到高难,从高到低易,奔驰在产品布局方面,显然有着这方面的考量。而且对于它来说,当然属于后者。
据悉,本次广州车展上,奔驰带来4款首发车型、7款中国上市车型参展,其中,梅赛德斯-迈巴赫品牌首款车型——梅赛德斯-迈巴赫S 600全球首发,不仅扩充了现有奔驰S级轿车家族车型序列,同时开创了一个独有的、全新的细分市场;全新S 63 AMG 4MATIC轿跑车与S 500 4MATIC轿跑车同步上市;全新GLA 45 AMG 4MATIC上市;S级家族迎来配置升级;国产家族再添新血,E 180 L与GLK极致版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
首先,梅赛德斯-迈巴赫和梅赛德斯-AMG两个子品牌,在为奔驰带来更多产品选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品牌高度的全面提升。事实上,在高档车的上端,一直是由奔驰掌控的,此次既有优势的再度加强,将为奔驰带来更好的品牌辐射力。
其次,国产车型方面将迎来真正的发力期。全新长轴距C级车以及已经在中国发布不久将要国产的GLA,都将加强国产部分在奔驰销量体系中的比重,在唐仕凯看来,奔驰之所以在今年能够取得良好的市场表现,与加大国产化力度密不可分,倪恺也表示:“我们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执行,毫无疑问有着非常巨大的承诺和投入。我们认为未来国产车和进口车的比例会达到2:1,特别是随着GLA SUV的国产,我们国产车的占比会显著上升。”
在由高到低的产品布局之下,销量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
据倪恺透露,“今年前10个月,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在华销量超过216000辆,同比增长近30%,一举超过了去年全年的销量。”
在中国 为中国
产品布局只是奔驰在中国本土化战略中的一部分,为了支撑整个体系在中国更好地发展,奔驰已经在中国扩展了整个价值链的本土化体系。
在产能和产品投入方面,北京奔驰的股东双方可谓是不遗余力。
在产业链方面,奔驰研发中心和发动机工厂的建成投产,都表明了奔驰对于中国市场更大的期待。
同时,众所周知,在销售领域,奔驰已经创新性地整合了销售渠道和资源,到现在再回过头去看,这一整合带来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在新能源、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奔驰也牢牢把握着先机。
在新能源领域,唐仕凯表示,“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梅赛德斯-奔驰产品系列的插电混合动力技术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在中国市场的产品中。同时,我们会通过腾势这个品牌,在纯电动汽车方面发力。”
而在互联网领域,奔驰更是希望能够“重新发明汽车”,事实上,奔驰的无人驾驶技术始终占据着更具量产可能性的地位。
在应用层面,譬如车内互联网,奔驰正在努力把中国广大用户最常用的那些互联网应用在其产品中得以实现。唐仕凯认为:“毫无疑问,汽车产业中的互联网应用是接下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我们专门成立了团队来分析这个趋势,也和一些顶尖的中国企业合作,抓住这一趋势。”
从奔驰这一系列的布局可以看到,重回第一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个正在逐步接近的可以触摸的目标。而中国,将最终助力奔驰实现这一宏大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将见证这一时刻的到来。( (汽车人杂志记者安丽敏报道)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杂志独家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杂志社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汽车人杂志)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