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关注】乐视窘境的警示意义

汽车人传媒 2017-05-20 09:30:51 作者:张恒

所谓马太效应,在造车的新来者面前将更为残酷。这不是一种退步,而是一种进步。只有真正的好东西,才能存活下来,并得到挑战原生态的资格。那些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来者,被淘汰出局将是大概率事件。

◎ 《汽车人》记者 张恒

关于乐视的负面消息,也不用再一一列出了,什么高管离职、大规模裁员,类似的新闻接踵而至。一直以来,乐视的公关团队在强力地维持公司的正面形象,但现在看来,已显苍白。很多人说,乐视造车压垮了整个的乐视生态,笔者却不这么认为。乐视的造车是独立项目,而整个乐视生态的分崩离析,原因又岂止这么简单。

可以说,乐视是一家把我国资本市场“无风险套利”玩儿到极致的公司,或者说,是一家想把这种套利玩到极致的公司。今天,正是这个“无风险套利”的玩儿法压倒了乐视。

我国金融市场的游戏规则彻底改变了。从2016年开始,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已在大跨步改变,货币市场也从宽松转向紧缩。这直接导致了融资环境的变化,其中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股权融资里还包括了风险投资。

股权融资最终都要到二级市场上退出,而二级市场的环境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证监会不遗余力地保护中小投资者,严查、严打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一个可以量化的例子是,上市公司壳资源已经从50亿至60亿元跌到了15亿元没人要的境地。

上市公司乐视网收购乐视集团旗下的乐视影业,后者的估值已经成从近百亿元跌到了70亿元。

二级市场上的老玩家都知道,在基本面不发生任何变化的情况下,随着社会关注度的提升,公司股价可以疯狂地上涨。所以,对公司的价值来说,“关注度”是一件实打实的重要事儿。

一直以来,乐视正是利用关注度这个法宝来提高旗下各项业务的估值。但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曝光越多,关注度越多,人们的期望也就越高。一旦公司达不到期望的时候,股价就会顷刻而泻。

实事求是的看,乐视网A股的股价其实跌得不算多。纵向对比其他互联网类上市公司,乐视网A股肯定不算最差的,当然复牌后会如何就不好说了。

一直以来,很多互联网企业,尤其是互联网造车企业,在创业之初或多或少是冲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无风险套利而来的。可“一行三会”对监管的理念已经今非昔比,对监管呈现出高压态势。

简言之,创始人想打着金融市场套利的旗号去融资,已经非常困难。且估值水平也会大打折扣。各种渠道下的融资成本也今非昔比,越来越贵。

如果你的项目不是风口浪尖上的第一名、第二名,如摩拜或OFO这样的企业,不能创造健康的现金流,将会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可以看到,乐视生态旗下除了上市公司之外,多数项目都不能持续地创造现金流,所以造成了今天的窘境。

当人们在大谈汽车行业中的一些创新模式时,也需要思考这种模式是否能够创造足够的现金流?毕竟,造车是重资产行业。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我国监管、货币等金融环境的变化,很多造血能力不足的项目,融资能力不够强的企业,甚至是传统制造领域中的新汽车品牌,都将面临洗牌。

所谓马太效应,在造车的新来者面前将更为残酷。这不是一种退步,而是一种进步。只有真正的好东西,才能存活下来,并得到挑战原生态的资格。那些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来者,被淘汰出局将是大概率事件。(《汽车人》记者/张恒【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qcr0505)。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