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预料的那样,雾霾的再次大范围长时间爆发轻易地让汽车成为罪魁祸首,在2014年,汽车与社会的矛盾将会以更加激烈的方式展现出来,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也将是汽车业在一段时间内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由于大范围的重度污染天气,环保部组织12个督查组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对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及《大气十条》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各地也纷纷采取机动车限行等措施应对。河北石家庄自23日零时起,市区三环内采取机动车按尾号限行20%的措施;天津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从24日零时起到污染天气预警解除,实施按尾号限行措施。
环保部负责人在阐述造成污染天气的原因时,机动车污染也被放在了燃煤取暖造成污染的前面。在2014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时,这无疑又会使得“美丽中国”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而汽车业将不可避免地被推上风口浪尖。
尽管这些环境以及宏观的政策很难在短时间内对汽车的销量带来直接的影响,但是其带来的长远考验需要车业采取切实的措施,否则这很有可能关乎汽车企业的生死。
限购限行或成常态
自从去年年底以来,汽车尾气排放一直被认为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而在随后的一场争论之后,汽车尾气排放究竟是不是“真凶”在很多人心中仍然存有疑虑,但是汽车业这顶污染的帽子却很难摘掉了,而且这也将逼迫车业做出改变来予以应对。
同时,由于这顶帽子,汽车业还将面临限购限行的风险。此次,作为应急预案,天津和石家庄都采取了限行措施,而天津已经宣布还将全面实施限购限行。今后,随着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不断突出、激化,采取限购限行措施的城市将有可能不断扩大,而当前的大范围雾霾天或将助推这一趋势。
在去年,中汽协曾经做出预测:在几个一线城市实施限购政策后,未来可能将有8个城市——天津、深圳、杭州、成都、石家庄、重庆、青岛、武汉也会实施汽车限购措施。现在天津限购已成事实,其余的城市也在跃跃欲试,不断试探,以寻找合适的时机。
“只要是10万元左右的车,现在都特别好卖,好多人买车跟买白菜一样。”日前,一位石家庄市的居民告诉本报记者,在传出过限购的传闻之后,汽车销售更加火爆起来。而交通拥堵的问题也愈加明显,同时,石家庄也是在重度污染天气中最容易“上榜”的城市。
尽管在限购限行之前会带来短暂的销售利好——有分析人士认为,2013年车市火爆中因为限购而恐慌性购买占有一定的比例——但长期来看,汽车都将为目前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买单”。
环保门槛不断提高
除了雾霾带来的排放考验之外,其他环保问题也都不断地和汽车业发生联系并且影响着汽车业的发展进程。
2012年,工信部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以下将简称之为“CAFC法案”。 按照规定,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每百公里6.9升,到2020年降至5.0升。
这意味着汽车企业要达到这一标准需要尽可能多地生产小排量车,更重要的是,新能源将获得实质性的鼓励。在当前自主品牌正在谋求向上突破,也就是在大排量市场有所作为之时,这样的法规要求无疑将带来严峻的考验。但也有不同的声音,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表示:“(CAFC法案)真谈不上是‘大限’,而且对部分企业而言或许是机遇。”
“在同等情况下,日本企业占优。”在王秉刚看来,无论是在华车型结构以及之前的技术积累,日系车都有明显的优势。
无论是节能还是减排,这些环保问题在今后将会始终伴随汽车业发展左右,而汽车企业们则要学会与它们“和平共处”。
更何况,汽车业作为一个广泛融入到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产业,其面临的社会问题还并不仅仅是环保,在今后,如何解决与社会问题的冲突将是汽车业发展的永久性命题。
【版权声明】:本文系《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独家稿件,版权为中国商报·汽车导报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商报·汽车导报)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