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向谁致敬?谁是英雄?

汽车人传媒 2018-07-19 09:37:12 作者:牛一龙

当代汽车人和汽车企业家切不可盲目乐观。尤其当一些媒体和机构把一个个带有40年厚重历史和沉淀的奖杯、证书呈送你时,要对此非常谦卑和谨慎。

◎ 作者  牛一龙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临近,神州大地掀起一股深改热、纪念热、评比热。各种机构、团体、媒体组织的各类“改革人物”、“影响40人”评比、拉票活动,在朋友圈层出不穷。

一位汽车研究专家私下对笔者说,汽车这样一部精密的机器,汽车行业这样一个严谨的行业,通过这种游戏、轻松的方式选有影响力人物,且参评的还有院士、专家、教授,显得沽名钓誉、浮躁。

从刚刚揭晓的某央媒评选来看,一些大的汽车集团企业竟有数位、近10人入选,还有企业有数名劳模、工匠入选。

更好笑的是,我老家的村支书最近受宠若惊:因为这个快60岁的庄稼汉子,意外地收到北京某邮政信箱邮寄的带有多个红色印章的评选组委会的“中国改革人物”入选通知。

曾几何时,中国汽车评选之多之滥,让人生厌。而且,评选没有严格、公正的标准和门槛,令人不屑。

前些天,一个公众号叫“手抄报”的老徐先生发表一篇雄文《40年中国汽车盛典写着两个大字:“耻辱”》,这篇文章有点偏激、有些吐糟。

当然,一篇文章,抹杀、抹黑不了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汽车巨大成就和汽车美好生活。

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中国走向春天的大门,国人开始造车、追车、有车、享车的奋斗之旅。1978年,中国当年汽车产销量约是10万辆。2018年,中国将是连续10年的全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连续4年的全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国——没说强国啊,预计到2018年年底中国汽车产销量达到3000万辆大关。

正如央广经济之声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词所云:四十年来,经济腾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历史机遇。中国汽车产业大胆突破发达国家传统发展模式,取得长足进步,形成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并造就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改变了普通百姓的家庭生活。

如今,中国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已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十九大之后,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中国汽车产业进入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历史机遇期。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与汽车产业加快融合,中国正在实现“汽车强国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但我们不能沉浸、陶醉在中国改革40周年的巨大成就中淡忘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也不能躺在伟人、前辈铸造的辉煌和功劳上取暖、乘凉。中国在集成电路、高档汽车和零部件、仪器仪表、显示面板、计算机及其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十大工业品领域仍依赖进口。

至今,中国传统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仍主要掌握在德美日韩国家的跨国公司手中,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仍然没有中国品牌的一席之地。改革开放40年,中国当初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虽收获良多,但在高端汽车发动机、变速箱、驱动桥等核心零部件及关键技术仍基本依赖进口。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不管是纯电、插电还是燃料电池汽车,通用、福特、大众、宝马、奔驰、丰田等世界汽车巨头在电动车领域一点儿没闲着,他们早在几十年前都有技术和产品储备。两年前,还听信这些世界汽车大佬“不着急”转向电动车。

今天,这些巨头纷纷拿出动辄投资上百亿欧元、美元的电动汽车蓝图和计划。再过两三年后,这些大品牌将把他们积累的和准备投放市场的电动车放到在华合资企业来生产销售,这意味曾经有那么一个百年一遇的变道超车机会,而我们又错过了。

因此,当代汽车人和汽车企业家切不可盲目乐观。尤其当一些媒体和机构把一个个带有40年厚重历史和沉淀的奖杯、证书呈送你时,要对此非常谦卑和谨慎。

人文财经学者、资深媒体人秦朔在今年新出版的《秦朔访问——照亮中国企业家精神》一书中,记录2015年10月复旦大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评选前讨论环节国务院国资委首任主任李荣融的发言:“我在国资委工作的时候,曾经和比尔·盖茨交流。他得知国资委管的企业有一百多家,而且块头都很大,说,我管一个微软已经压力很大,你下面很多企业都比微软大,你真的了不起。我说,虽然他们比微软规模大,但是没有一个能像微软有windows(窗口操作系统)这样的产品去改变世界。”

李荣融说,中国好不容易有了阿里巴巴这样有能力影响全球的公司,马云的贡献非常大。2015年,马云获得的这个“复旦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是复旦大学校友李岚清用个人稿费作为原始基金发起成立的。2014年,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是首位获奖者,2016年获奖者是联想创始人柳传志,2017年获奖者是腾讯创始人马化腾。

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中国汽车行业除“中国汽车之父饶斌”、“二汽教父黄正夏”等少数老一辈汽车家敢当诸如中央电视台二台财经频道的“致敬40年”、致敬汽车产业、致敬中国汽车人物的“人物奖”外,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长城汽车创始人魏建军、比亚迪汽车创始人王传福等都堪当此“人物奖”,这些年那些把中国自主品牌、中国电动汽车做得风生水起的本土企业家也是名至实归。

否则,即使有些人获奖了,他们的名字不过是中国汽车人的一个“人名”,顶多是一个“名人”,而不一定是大家心目中和世界汽车价值观公认的汽车“人物”和英雄。(作者/牛一龙,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