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这件事可大可小,往小了说昨天的我与今天的我都不是一个我,往大了说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才能称得上对人们生活造成巨大的改变,未来的智能汽车或许也会如此。想要做成汽车行业的小米、华为,除了改变的勇气,还需要实践的检验。
◎ 《汽车人》记者 邢秋鸿
成立四年的小鹏汽车终于成了广州塔的主角。8月15日晚,广州的城市坐标广州塔媒体发布中心,小鹏汽车举办了成立以来的首个品牌日活动,并对公众分享了小鹏汽车对于智能汽车时代的理解、对智能汽车的定义、同时在智能汽车上的独特竞争力以及未来的战略布局。重点不在前面,而在于最后小鹏汽车在所有媒体面前立下的誓言:年底大规模交付,至2019年底计划获得300亿元融资。这些都不是小事,小鹏汽车的信心何在?
智能是下一个分水岭
如今的汽车市场,不说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就是新造车企业的数量都在逐渐增长,在如此多竞争对手面前,以什么样的产品吸引消费者的眼光?各家都有自己的定义。然而小鹏汽车将智能汽车作为差异化的关键,而非仅仅是电动车。
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
智能汽车并不少见,但何小鹏认为,智能化的配置加传统汽车并不是智能汽车,真正的智能汽车一定是基于人工智能,从基础架构上就做出软件和硬件的融合,而不仅是在传统汽车上叠加简单的智能配置。
确实,从现在的市场上来看,智能化的配置在汽车上可以说是十分普遍,很多时候消费者却并不去应用这些。举个简单的例子,车道保持系统这个功能已经在汽车产品上十分普遍,但是有很多用户因为不喜欢它烦不胜烦的提示而希望关闭这项功能。还有自动驾驶,即使告诉消费者,该车配备级别很高的自动驾驶功能,到真正使用时,能够应用的用户却少之又少。
这些事实证明了一件事,没有被应用的有关智能化配置十分常见,做出能够让消费者真正解放双手的智能驾驶便是小鹏汽车想要打造的差异化。同时,形成一个智能汽车的App Store生态,提供更多的应用、覆盖更多的使用场景、创造更多的衍生产品和服务成为小鹏汽车接下来的关键。
之所以会有那么多智能化功能消费者并不去尝试,何小鹏认为原因在于后期运营不足,于是便有了“智能汽车的核心在运营,而不在制造”这句打在大屏幕上的话成为之后朋友圈的热点话题。还有行业人士觉得不妥的是,在整车厂谁在研发智能汽车这页PPT的时候,上面只有上汽、吉利、小鹏、蔚来四家。
不去做过分的解读,的确传统车企的重心是在制造领域,对于后续运营的宣传并不多,汽车智能领域或许也还没有做到像互联网产品一样频繁地更新迭代,像互联网产品一样始终将用户需求这个词挂在嘴上,这或许是传统汽车制造企业下一步可以提升的地方,但并不意味着制造就不重要。其次,提到研发智能汽车这件事,笔者认为如果有十家汽车企业,那么它们中十家都会在智能汽车领域有所侧重,这个范围或许会涵盖整个汽车制造领域。
“驱动下一个改变”是小鹏品牌日的一个主题。改变这件事可大可小,往小了说昨天的我与今天的我都不是一个我,往大了说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才能称得上对人们生活造成巨大的改变,未来的智能汽车或许也会如此。想要做成汽车行业的小米、华为,除了改变的勇气,还需要实践的检验。
300亿的“粮草”计划
两周前,小鹏汽车刚刚宣布完成B+轮融资,目前,小鹏汽车共获得65亿元人民币融资,估值已经达到250亿元人民币。在小鹏汽车品牌日活动上,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宣布,小鹏汽车计划在2019年底实现累计约300亿元的融资。新造车企业的资本问题最受关注的,蔚来前脚赴美IPO,小鹏后脚宣布了明年底计划融资300亿。先不说造车这件事,新造车企业都是资本上的好手。
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
至于300亿元融资能否实现,这是资本市场的问题,在这里就不进行深究,但是要实现还得看未来产品的市场表现。据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夏珩介绍,小鹏汽车制定了比肩主流合资企业的质量标准,秉承的是“一辆车该走的路,小鹏汽车一步不少走”。
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夏珩
生产上,与海马共建了智能化的生产工厂,拥有90%自动化率的涂装车间和85%自动化率的焊装车间,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地保持产品的一致性,但在很多拥有100%自动化率的整车厂中并不算十分突出。供应链上,小鹏汽车已经拥有运营顺畅的供应商管理及合作体系,并且和博世、大陆、高通、英伟达、德尔福等一系列行业内最优质的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未来的销售领域,夏珩介绍说,小鹏汽车将布局全国完全自营的销售和服务体系,区别于传统4S店,自营可以树立和对外输出统一的服务以及透明的价格体系,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使用体验。并不意外,采用体验店自营的方式销售是从特斯拉开始流传下来,已经形成了新造车企业的一个独特的传统。
从生产到供应商再到未来销售的介绍,小鹏汽车其实只想向市场传递出一个信号:我已经有充足的能力实现下一步的量产和交付,这也是发布会的重点之一,小鹏汽车的智能电动SUV——小鹏G3也在本次活动上由夏珩正式宣布即将于年底规模化量产并启动消费者交付。
成立到现在已有近四年的时间,在量产交付上,小鹏汽车并不是最快。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慢就是快。必须承认的是,速度不是衡量成败的惟一标准,至于能否改变,甚至重新定义智能汽车?一切都得等见到G3之后再说。《汽车人》记者/邢秋鸿)【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qcr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