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汽车需求怎么了?

汽车人传媒 2018-10-24 06:41:45 作者:张恒

整体逻辑是这样的,消费是经济的领先指标,那么汽车消费的下滑有可能是消费下滑的领先指标。所以从7月份起汽车销量明显走低,尤其9月份出现明显下降不光需要引起行业的重视,更需要引起经济决策层的重视。

◎ 《汽车人》 张恒

在房企之后,车企也要成热锅上的蚂蚁了,9月的市场数据显示,购车需求在快速下降,这两类资金密集的行业深感重负。经济这么不乐观吗?上周统计局公布了今年三季度的GDP,6.5%的增长率在预期之内,但已是2009年二季度以来的最低值。

纵观整个工业,汽车行业表现最差。海通宏观的数据显示:三季度工业增速回落,其中9月工业增速创两年半新低至5.8%。从各行业增加值看,钢铁、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医药增速明显上升,汽车、电子增速显著下滑。从工业品产量看,煤炭、钢铁、有色、化纤、乙烯产量均上升,水泥产量增速走平,汽车产量跌幅扩大。故无论从增加值还是产品量来看,汽车都是最大拖累。工业生产的亮点来自新产业增加值、新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

显而易见,如果把汽车行业除去,还不算差。惟独汽车行业衰?为了搞清楚,不妨再看消费端。数据显示,9月我国社消零售名义增速反弹至9.2%,主要归功于价格上涨,剔除价格涨幅后的社零实际增速创新低至6.4%。9月限额以上零售增速也下滑至5.7%,离历史低点一步之遥。

稍微解释一下,美国消费分为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其中汽车属于耐用消费品。中国的分法是把汽车零售归为限额以上零售,其占比重接近30%,也就是消费这块还是汽车在拖累。那么,汽车行业到底怎么了?

《汽车人》曾经做过一个简单的统计拟合,认为汽车的销售和货币的增量呈显著正相关。但现在来看这个模型失效了,甚至出现了背离。对这个模型,一直令人困惑的是,为什么没有时间上的滞后性?

现在的情况是,除了汽车行业,我国整体经济情况虽然偏弱,但还没有看出什么显著的情况。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有雷,汽车是第一个雷。为什么这个雷先响了?

2008-2010年,为了应对当时的全球金融危机,我国于2010年年底推出“四万亿”的刺激政策,这些长债的久期多是3到5年,也就是在2013年到2015年到期。为了还银行钱,从2013年到2015年期间,理财和信托大行其道,其实这些就是债务人再融资来还银行的钱。谁都知道,这样的方法虽然拖延了还钱的时间,却进一步推高了融资成本,还不起的就更还不起了,2015-2016年间,高层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才有从2016年开始的一波轰轰烈烈的去杠杆。

历经了两年左右去杠杆的痛苦阶段,取得了一些效果,虽说现在的调性还是货币中性,但实际上又开始宽松了。高层也表示杠杆大体可控。这么说经济该触底反弹了?其实在早期去杠杆的方法上,又出现了问题。

2015年到2016年,有一波全国性的房价上涨,当时政策的一个调性是用居民的杠杆和政府的杠杆去替换企业杠杆。最后的事实是,确实是老百姓的杠杆上来了。有机构统计,2014年年末居民的总负债是25.7万亿元,到2017年年末升至45万亿元,三年时间累计新增了约20万亿元的负债,使得中国居民债务/收入已经超过90%。进一步举债的空间有限。

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可以这么解读。如果房价上涨,居民预期资产上涨,他们有继续举债买车的可能。如果房价预期不涨了,居民对未来的资产升值预期不乐观,那么可能收紧大件消费,暂缓买车计划。

与其说是我国杠杆总体可控了,不如更精确地说是企业和政府的杠杆可控了,但是老百姓的杠杆更高了。当初这个所谓的替换杠杆说法流行的时候,笔者是坚决反对的。因为高盛集团合伙人约瑟夫·埃利斯的《我在高盛的经济预测法》一书中的核心观点是:消费是领先指标中的领先指标。作者埃利斯曾连续18年被《机构投资者》评为华尔街第一零售业分析师。

既然消费是绝对的领先指标,那么消费下降才是我国经济真正不能忽视的问题。现在,只是汽车消费下降,如果这一情况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变成连锁反应,扩散到其他领域消费下降,进而变成了整体消费下降,那么,我国经济下滑可能才刚刚开始,因为现在消费下滑还只是初见端倪。

桥水基金的达里奥认为:一个人的负债是另一个人的资产,资产价值剧烈下跌引发的财富效应,将会对商品、服务和资产需求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整体逻辑是这样的,消费是经济的领先指标,那么汽车消费的下滑有可能是消费下滑的领先指标。所以从7月份起汽车销量明显走低,尤其9月份出现明显下降不光需要引起行业的重视,更需要引起决策层的重视。

好消息是,2018年10月22日,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表示,明年减税、减费的力度有望达到甚至超过1%的GDP,即可能大于美国减税的力度。近期也会有一些实质性的措施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该消息直接刺激当日A股市场绝地反击,上证指数跳空高开,放量上涨4.09%,创业板上行5.21%。

从最新财政部公布的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来看,7月、8月、9月财政收入增速分别为6.1%、4%、2%,其中9月增值税增速已由正转负,降低1.2%。财政部国库司副司长杜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增速逐季放缓,充分表明减税降费的政策效应正在加速显现。1-9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5831亿元,同比增长8.7%。事情似乎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显示了我国高层的智慧和果敢,那么针对汽车行业的减税新政也会随之到来吗?(文/张恒)【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qcr0505)。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