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预估的是,即便A股市场变好了,创投市场随之转暖也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钱仍然不容易,应该会变得好一些,却不会到达二级市场的水平。为什么?
文/《汽车人》张恒
很多文章都说资本寒冬。这就奇怪了,A股都已经“热开了锅了”,最近两天单日成交量接连破万亿,一夜回到了最疯狂的时候,似乎四五年前的牛市再度到来。那为什么还说资本寒冬呢?
其实,所谓资本寒冬指的是一级创投市场的资本寒冬,所谓一级市场,就是还没有上市的企业进行投融资的市场。在交易所挂牌上市后的投融资市场,就叫二级市场了。股市快速进入疯狂状态,二级市场一直作为一级市场的锚定,是否意味着一级市场寒冬即将过去,春暖花开近在眼前了呢?
2018年可算是货真价实的资本寒冬。共享单车神话破灭,然后是有黄渤站台的二手车平台——人人车被曝出现危机并进行大裁员,网约车寡头滴滴出行也被媒体曝出裁员2000人,相当于总雇员的15%。融资之王滴滴出行现在想要继续融资,已经是一件非常难办的事了。为什么难办?你想融资,估值却没有办法调整,调整了之前的股东都不干,但是你不调整,这个价格已经没人投了。
这几家公司只是一个缩影,无论真假是非,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创投市场的钱不好找了,即便有,估值也要大打折扣。
归其原因,除了大货币环境和金融政策外,就是这些初创公司的目标标的——二级市场了。历经了三年多的熊市,A股上市公司估值被大幅压缩,市值只剩下1/3到1/5的上市公司比比皆是,成了普遍情况。这直接导致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估值倒挂。
倒挂了也就意味着,上市后一些投资人可能就没得赚了,甚至有可能亏钱。所以初创公司的吸引力便大大降低,机构精着呢,更不会当接盘侠。
如今,A股市场估值有所提升,对一级市场有帮助吗?多数上市公司股价已经腰斩再腰斩了,这时候涨个50%,整体来说仍处于低位。我们来看一下,近期统计A股的整体估值在全世界来看,仍是最低的国家之一。
退一万步说,即便A股涨起来了,中国创投市场就会恢复到之前的繁荣景象吗?
其实很难讲,我们清晰记得在2013年到2016年期间,爆发了一股上市公司收购的资本套利的浪潮。当时《汽车人》做过一篇评论,认为这和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上市公司收购大潮非常相似,但和美国不同的是,他们是用市场的方法来解决,而我们是用高层强力干预金融市场改革,增强市场监管,打击这些套利行为。由去年的影视公司“爆雷”引发的最近一波市场杀“商誉”的大跌,就是市场对套利做出的强力回应,出来混终究是要还的!
所以,无论是监管层还是市场里的韭菜,对一二级市场的套利行为,都深恶痛绝,这是十几年来的顽症了。一二级市场的套利方是一级创投市场高估值的元凶。市场本身是会进化的,而如今,对创投市场最大的打击就是监管层和二级市场不再接受这样的套利了。那些负责“吹泡泡”的,像孙正义的远景基金,还是反应不过来,到了今天,还想着凭借资本优势“吹泡泡”去二级市场割韭菜。
可以肯定的是,即便二级市场转暖,一级市场也难以再恢复到以前“大开大合”的时候了。利好的一面是,监管层和政策制定者确实想把那些优质初创公司的成长红利,从资本家的手里夺回来并分享给全社会,这就是“科创板”。
细心点的朋友会发现,近期监管层的容忍度变高了,至今也没有做出任何负面表态,只说要提高在证券市场违法犯罪者的犯罪成本。原因至少两点:第一,市场转好确实来之不易;第二,市场变好也为推出“科创板”建立良好基础。
汽车“新四化”领域的初创公司在2014-2015年上一轮牛市期间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能撑到现在的,也正是资金压力最大的时候,但它们的股权融资想随着A股市场变好,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应该会比最困难的时候强一些,却不会到达二级市场的水平。
条条大路通罗马,国家即将推出的“科创板”是注册制。那些在一级市场融资不顺利,认为自己真的有潜力的企业,大可到科创板来,但也别心存幻想。从蔚来汽车和北汽蓝股的估值情况来看,如今的市场已经理性多了。(文/《汽车人》张恒,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qcr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