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对全球汽车产业都会有影响,从中长期来看,美国今天对中国压得越紧,未来终将反弹得更高。对各国车企来说,在中国的布局投资就是看好中国的未来。
文/《汽车人》张恒
2019年的一场“春梦”,仅过了两个多月就被现实的残酷打回了原型。“春梦”二字还特别应景,因为梦的开始是2019年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梦的破灭是5月6号,这一天正逢立夏,春天结束。
5月6日A股的大跌,是自创业板成立13年来,三大股指(沪、深、创业板)史上跌幅的第8位(分别涨跌幅-5.58%、-7.56%、-7.94%,平均-7.03%)。有趣的是,史上十大跌幅之最都发生在2015年及以后。这意味着,即便你是2015年才入市的“新韭菜”,也能有幸亲身历经A股成立29年来最猛烈的几次下跌。
5月6日,代表汽车行业的汽车类板块下跌了6.88%,跑输上证指数。从4月18日到5月6日的10个交易日里,汽车类板块跌幅超过18%,很多车企的股价仅仅在这10个交易日里,就跌掉了全年的大部分涨幅。
在汽车销售的现实层面,今年3月份,我国汽车销量刚刚经历了大半年的黑暗时期,终于实现销量反弹(乘用车同比反弹超过10个点)。而现在,A股的表现又给行业蒙上了层阴影。
5月6日大跌的原因大家也都知道,特朗普在前一天晚上发推特表示对中美贸易谈判不满意,并声称要增加关税。之前传出的信号都是中美谈判很顺利,特朗普突发的这个推特,令人措不及防。
其实,贯穿2018一整年,尤其2018下半年,A股的一轮惨烈下跌最主要的触发点就是中美贸易争端,同期美国股市也出现了多年罕见的惨烈杀跌。但随贸易谈判逐渐明朗,释放的信号逐渐向好,两国股市从2019年开年之后,同时走出了一轮强劲的反弹行情,全球其他各大主要股市也随之上涨。这表明中美贸易争端,在资本市场看来是非常敏感的问题。
有财经大V评论说,汽车销量的好坏是社会经济冷暖的先行指标。近段时期来看,似乎是有道理的。如果谈判最终结果不好,中短期内汽车行业将继续面临寒冬。如果谈判结果令人满意,那么中国汽车行业触底回升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之前《汽车人》对于3月份我国车市产销量评论认为,本轮行业周期,汽车需求最糟糕的时候应该已经过去了。
但无论谈判结果如何,决策层应该已经深深认识到,只有下决心加速改革,自力更生,激发国内用户的消费能力,才能使我国经济走上不依靠他人的良性发展轨道。可这事儿任重道远,属于中长期策略,中短期来看,中美关系造成的影响是无法避免的。
由于2020年美国要进行新一届总统大选,对特朗普来说,会有一些心存芥蒂。假如特朗普成功连任,在未来的四年,他就真的可以“甩开膀子耍了”。所以,留给中国的时间窗口已经非常有限了。
从资本市场的心里层面看,由于2018年经历了一波“演习”,所以即便最坏情况到来,也应该不会更差了。考虑到目前的点位,下跌空间比较有限,而对于美国股市来说,历经10年大牛市,负面的预期对他们的破坏力应该会更大。特朗普是不想看到美股下跌的,起码在明年大选前是如此。
5月6日的美国股市大幅低开,但收盘基本恢复失地,仅是微跌而已,跌幅较大的是中国概念股。提前收盘的欧洲股市情况类似,低开高走,跌幅有限。但国外的主要汽车企业的跌幅都超过了股指。5月7日,美股出现大幅补跌,道琼斯工业指数跌473点,纳斯达克跌幅近2%,中概股继续下挫。明年总统大选前,美股是不能跌太多的,这一点特朗普尤为清楚和在意,可见经贸谈判谈崩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他成功连任,之后四年的事情就不敢想像了。
《汽车人》认为,中美关系对汽车行业现阶段的影响是肯定有的,甚至对全球汽车产业都会产生影响。但从中长期来看,美国正在倒逼中国加速社会转型,加速改革开放。
目前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已经是世界第一,中国整个社会消费力在2018年已经超越美国,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加速,国内内需会进一步增长。对各国车企来说,在中国的布局投资就是看好中国的未来。纵使现在面对全球经贸有一些不确定性,但美国今天对中国压得越紧,未来终将反弹得更高。(文/《汽车人》张恒,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