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伊朗石油禁运,中国咋办?

汽车人传媒 2019-05-14 14:03:35 作者:黄耀鹏

大国政治的窍要在于平衡。当前局面下,我们不可能为任何国家强行出头,也要向美国人要求尊重各自核心利益。美伊问题,到头来不会是中国必须火中取栗的问题。

文/《汽车人》黄耀鹏

5月3日以后,是全球舆论检验美国政策决心的时候了。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声称,在这个日子之后,不让伊朗出口“一滴石油”。去年给予中、印、日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豁免”,已经到期,不再延长。

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在1979年至今,几乎困扰着每一任美国总统。现在,历史又回到了紧张的窠臼,这次局势可能会上演不同的演化版本吗?

官方立场与现实

从2018年1月起,中国和印度轮流充当伊朗石油的最大买家。美伊角力,中国的原油进口受到影响,只是表面因素。更大的问题在于,美国利用自己的霸权,强力塑造全球能源供应、国际贸易和多边政治体系,中国的应对方式,将对未来产生标尺性的影响。中国的小心翼翼,是可以理解的。

就中国是否会在豁免期过后继续购买伊朗石油问题,记者们连续追问外交部发言人。中国官方态度一直是很明确的,反对美国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但当记者继续问如何操作的问题,外交部发言人显然不会踩这个坑,其回应是重申官方立场。

大家都知道,国际政治的现实,往往与各国官方立场和具体处理方式相去甚远。现实是美国仍然掌握国际贸易的钥匙——国际金融体系的监控权和入场券,其基本盘是美元结算体系,背后的保证是美国全球军事存在和独步天下的软硬实力。当然,后者随着中国的崛起,受到削弱,但格局没有改变。中美实力的消长,远未抵达临界点。而美国为首的西方经贸、金融游戏规则,中国的基本态度是融入其中。这其中包含了两点,一个是默认美国的大多数规则制定权,另一个是在其中有所作为。

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中国已经表现出某些脱离既定规则的倾向。譬如亚投行、“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尤其是后者,中国当初制订该计划的时候,是工信部领衔,只是工业发展原则性指导意见,也是技术愿景,并未上升到整个国家战略。

但华府对“2025”的反应是出乎中国人意料的。美国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智库,大都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新能源为代表的产业升级,将深刻重塑大国之间的游戏规则,进而夺走美国的霸主地位,这是无法容忍的。

如果有什么议题能够让国会山两党取得高度共识,那么“中国制造2025”应该算一样。以往支持接触而非遏制的声音(主要是经贸获利和施加政治文化影响),如今在华盛顿几乎细不可闻。“遏制”派再次占了上风。

中国将这种认识为“误解”,显然是对“误解”的误解。这是中美结构性矛盾,很难调和。因此我们看到中美关系走向不乐观,但也局限于有限的范围内。

中国不会带头反美

伊朗是中东地区大国、“什叶派之弧”的中坚。眼下,因为美国力量的收缩,很难对伊朗开展全面战争,转而采取绞杀手段,将伊朗从国际贸易体系和能源供应体系中踢出去。当然,美国没指望经济制裁就能迫其就范。

有人认为,豁免期不再延续,系美国对中国的测试。事实上,美国能“授权”豁免,就已经表明中国接受了其在各种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所以,显然中国不会和美国硬杠,堂而皇之地派遣自家油轮到霍梅尼港或者布什尔去运载石油。西方媒体报道,认为中石油、中石化已经“暂停”购买伊朗石油,但并未解除合约。

当然,有些小报永远在嘴上无视国际政治的现实,出的主意一个比一个馊。有的称,美国监控石油贸易,依靠GPS信号。所以只须在途中关闭一段GPS接收器,美国就会懵圈。还有声称使用人民币结算体系,甚至开展易货贸易,绕开美国监管,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建议有合理成分,但不包含GPS。对于船上的接收器来说,对GPS信号是单向接收,不发送信号。不存在“关闭”即可躲开监控的问题。

其次,美国的确使用众多低轨卫星载荷,监控油轮运行和到港情况。这些载荷包括但不限于可见光摄像头、C/Q波段雷达、红外遥感。大的油轮满排达到30万吨,很难躲避监控。

这是技术上手段。经济上也很难操作,中石油、中石化都必须深度参与国际贸易。它们需要银行开具信用证,而具备资质的银行一定参与美元结算体系。因此,任何一家这样的银行,都不可能得罪美国人,包括中资银行。多年前,中石油为了与伊朗进行石油贸易结算,专门授权成立昆仑银行。这家银行不参与美元交易,但仍被美国制裁,一度无法进行任何国际结算业务。因为欧洲银行也不会触美国人逆鳞。

同理,第三方船运公司,特别船队中有油轮的,无一例外都是大企业,其饭碗就在国际贸易体系内,绝对不会因为伊朗这点生意招惹美国人。

更重要的是,大国政治中,玩弄些鸡鸣狗盗的小伎俩,很容易被揭穿且无济于事。

中美关系平衡不会被伊左右

如果伊朗人接受人民币结算或者易货贸易呢?貌似可行,但如果中石油和中石化因此被制裁,中国将如何反击?

美国能够制裁中兴,罚它的款,命令其董事会集体辞职,是因为捏住了中兴的命门——只须令高通、英特尔等芯片企业停止向中兴供货即可。

不过,虽然中兴和中石油、中石化都是A股上市公司,但两者性质不同。后者是中国最大的国有能源公司,其经营活动与社会稳定相关。一旦美国制裁“两桶油”,导致后者运营被干扰,中国就不得不动用国家力量反击。

这样一来,一则加速了中美“脱钩”,而美国眼下仍希望中国留在美国主导的体系下;另则,反制后美国也会遭遇挫折和损失,有损其制裁的权威。

如此演变的话,伊朗就获得战略喘息,它成功地将美伊矛盾转化为中美矛盾。两大国绝不会成为伊朗的棋子,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

所以接下来,中国口头上无视美国的约束,但不会在明面上为伊朗火中取栗。去年以来,伊朗平均每天原油出口176万桶,而中国从伊朗的平均日进口量不足50万桶,为中国进口量7.2%。这点缺口从其他渠道很容易弥补。

中国众多有进口授权的地炼企业,要求伊朗用中小油轮运送,到岸交割,美国多半睁一眼闭一眼。各方会找到利益平衡。至于蓬佩奥的誓言,只是表明态度而已,不可当真。

伊朗号称如果禁运,就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伊朗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在30年前它就这样干过。但这样就与全球石油买家为敌。美国就别无选择,必须进行反“破交战”。和上一次一样,必将后退的是伊朗。

美国向中国展示了“踢人出群”的能力。但被踢者最多是地区强国,美国从无驱逐同量级玩家的经验。前苏联最大的问题是与国际金融贸易体系格格不入。中国副总理刘鹤这次在美国称,中美贸易仍是“压舱石”、“推进器”,虽是老话,但仍反映了现实。

大国政治的窍要在于平衡。当前局面下,我们不可能为任何国家强行出头,也要向美国人要求尊重各自核心利益。美伊问题,到头来不会是中国必须火中取栗的问题。(文/《汽车人》黄耀鹏,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