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产业链条中,美企缺位。我们希望将相关的全球产业链重新聚集在自己身边,增强竞争力。韩企由于本土市场狭小,必须对外投资,中国市场恢复吸引力是双赢。“白名单”取消得很突然,自然少不了对当前局势的考虑。
文/《汽车人》黄耀鹏
6月24日,工信部宣布,自2019年6月21日起,废止《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5年第22号),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批符合规范条件企业目录(即动力电池“白名单”)同时废止。
几乎所有的政策,都在实施日前颁布,有些甚至提前半年以上,目的是给新政策实施做好安排和铺垫。而此次取消“白名单”,则先取消后向社会公布的做法,显得颇为特立独行。
春江早暖
事实上,大多数动力电池企业,已经获知“白名单”即将解禁,只是不知道具体时间和方式。当时业内普遍猜测的是,名单大规模扩容,将中外资主流电池企业一网打尽,使名单在操作层面丧失限制准入的功能。没想到,工信部发文直接废止。此举显示了中外资一视同仁、营造市场公平的管理思路。
而最近一批“白名单”发布的时间,在2018年年底。也就是说,仅时隔半年,动力电池产业政策,发生了巨变。
此事早露端倪。去年以来,曾经黯然退出中国市场的三星SDI、LG化学、SKI纷纷回归。其中,SKI与天齐锂业签订供货合同,收购了电池材料企业灵宝华鑫;LG化学与华友钴业合资;三星SDI则在去年年底重启西安电池项目。松下则选择大幅扩张苏州和大连的动力电池产能。
外企显然嗅到了政策放宽的气息。
2015年11月起到2016年7月,工信部公布了四批白名单,共计57家电池企业,没有一家外资入选。2016年11月,工信部又发布了《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 征求意见稿,被称为“白名单”的升级版。
升级版方案提出,将准入门槛提升到8GWh产能,提升了40倍。该方案引发争议,直到2017年下半年,政策未能落地。
2018年,工信部将白名单管理权移交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由后者发布了新的白名单管理办法,第一次将氢燃料电池纳入名单。
主管部门由政府转向民间组织,规范条件变为管理办法,同时,名单准入与补贴脱钩。即采用不在名单上的电池产品,也不影响整车获取新能源补贴(反正也要退光了)。名单的威力大为缩小,在此过程中,外资企业自然心领神会,重新杀回来。
时移势易
不过,现在白名单废止,不表明当时政策有问题。在2015年,国内产业形势非常不乐观。日韩电池企业拥有先发优势,而这些企业滥用了优势。在自主品牌动力电池系统出厂价还普遍在2.5元-3元/Wh时,三星SDI将三元锂电池价格降至1元/Wh出货,试图用亏本倾销打压我国本土动力电池企业。
乱世危局,须用猛药。白名单+客车禁用三元电池,筑起防线,以行政手段对抗恶意营销手段。时隔几年之后,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代表的中企崛起,市场恢复了平衡。几家先发企业无法再以恶性价格战方式独霸市场。这个时候,强制性“白名单”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在彻底取消之前,白名单已经变成推荐目录,不再具有强制性。这是市场正常竞争格局逐渐恢复的信号。日韩企业自然可以回来,但他们已经从中汲取教训,企业的非正常竞争手段是不受欢迎的。不但达不到打压对手的目的,反而会令自身成为监管目标。
回归常态
此前市场已经传闻,今年很可能是动力电池补贴的最后一年。而新能源整车补贴,也有可能同时退出。整车采用的电池方案,不再受到白名单约束。虽然理论上主机商可以自由选择供货商,但其实选择非常有限。
主机厂遴选供应商,一看技术能力,二看连续供货承诺,供货价格反而不是优先考虑因素。还有个重要因素,就是供应商要遵循价值链的规矩,既让主机厂把握主动权。电池厂商不能利用“技术护城河”取得超额谈判权。具体讲,一个是要符合主机厂按年降低采购价的期待(成本压缩来自技术进步、产能规模效应和固定成本回收);另一个是要维持长期战略合作。
鉴于目前的供应格局,主机厂不会要求签订排他性合作协议,但电池供应商必须保证随着主机厂商的产能扩张和收缩,调整供货节奏。基于成本考虑,主机厂商不希望囤积电池,即便它作为特殊零配件,不可能实现理想的零库存。主机厂往往要求“灵活供货”,不想签“死合同”。而如今从市场整体看,电池生产能力已经放空70%以上。电池商也希望锁定合作关系,于是,主机厂倾向于与两家电池厂商同时结成战略协作关系。而自产或收购电池企业,则是小众做法。
有人认为,白名单取消,对特斯拉这种单一采用松下供货的主机厂有利。但实际上,特斯拉并不因此获得特别的竞争优势,只不过消除了它此前的担忧而已。
G20大阪会议即将召开,全球市场期望中美两国元首会晤,给当前的贸易僵局注入解套力量。但是,从去年到今年的几次反复来看,中美战略竞争的格局将长期化。中国需要塑造更公平、更“平坦”的市场环境,以开放对抗孤立。
而且,动力电池产业链条中,美企缺位。我们希望将相关的全球产业链重新聚集在自己身边,增强竞争力。韩企由于本土市场狭小,必须对外投资,中国市场恢复吸引力是双赢。“白名单”取消得很突然,自然少不了对当前局势的考虑。(文/《汽车人》黄耀鹏,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