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宽适的空间、更悦目的外观、更精致的内饰、更全面的NVH控制、更犀利的油耗表现,东风日产14代轩逸打磨着本就锐利的锋刃,继续提升传统强项,保持产品力优势,巩固东风日产旗下“销量一哥”的强势地位。2019年下半年的紧凑级轿车市场势必血雨腥风,而14代轩逸的战刀已经冒出了寒光。
文/《汽车人》麦可
“青城山中云茫茫,龙车问道来轩皇”,相传轩辕黄帝曾在青城山问道“龙跻之术”,遂可御风云。而今距离上海车展14代轩逸发布已经过去两个半月,东风日产选择在此“青城天下幽”之地举行14代轩逸的试驾活动,不仅对产品性能之自信可见一斑,而且隐约可窥其“御车市风云”之期望。
东风日产轩逸凭借其准确的定位和优良的品质长期霸榜乘联会各期销量报告。2018年,轩逸累计销售达467638辆,力压群雄,夺下乘用车市场第一桂冠。2019年4月,轩逸在华累计销量突破300万辆,“轩逸”二字已然成为车市明星“IP”。即使是在换代车型发布的第二个月,轩逸未受影响,销售依然火爆,2019年5月交出了36140辆的销售成绩,再次稳压各路豪强一头,夺得当月国内车市乘用车和轿车销量排行榜双冠。
14代轩逸作为换代产品,是否能够延续其前辈的辉煌,青城山一见,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视角。
放大优势,强者恒强
轩逸大卖的原因,大家早已心知肚明,空间大,乘坐舒适,省油,品质稳定,价格合理——家用车五大核心竞争力得其一二即可称优秀,而轩逸恰恰样样都有。东风日产此次在14代轩逸上进行的产品升级更是直接瞄准这些核心优势,尤其是在空间和燃油经济性提升方面似乎立志要榨出最后一滴油水。通过此次为期一天的试驾活动,《汽车人》可以负责任地说,东风日产,他们做到了。
从整体尺寸上看,第14代轩逸的高度降低了56mm,宽度增加了55mm,轴距也从2700mm提升至2712mm,宽高比接近豪华运动轿车的水平。在此次基础上,通过人体工程学设计,将每一个座位的空间最大化。1480mm的横向车内空间,在同级车型中首屈一指,即便三个人在后排落座,也能安然自适。加上646mm-907mm的后排膝部空间,任何一个1.8m身高的乘客都可以在自己的座位上享有充分的个人空间。值得一提的是14代轩逸的后排座椅为中间的乘客设计了相对靠前的坐姿,这样可以在后排坐满三人的情况下将乘客的位置错开,避免“摩肩接踵”的尴尬。
在轩逸这类产品上讲动力有点赶鸭子上架,1.6L自然吸气发动机102kw的功率和CVT变速箱从数据上很难让人心生波动,然而在节油方面,14代轩逸的第三代HR16智能发动机和以平顺著称的XTRONIC CVT变速器的表现着实惊人。如果5.9L/100km的工信部油耗数据还不足以撼动你,那么《汽车人》亲身经历的节油赛则堪称实实在在。
40km综合路况,电动车横行,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一个接一个,大量起伏路不断出现,东风日产此次节油赛设置的赛段可谓颇具挑战,这也是对14代轩逸节油性能的充分自信——在高速公路上跑节油赛有什么意思。《汽车人》为了模拟真实驾驶状态,并没有关闭空调(当然当天30多度的气温加上大晴天太阳直晒也没有给同车的四人关空调的机会),该刹车刹车该油门油门,只是稍微控制了加油的节奏,另外尽量保持经济车速,最终跑出了3.9L/100km的油耗表现,这个成绩已经超越了大部分的混合动力车型。最终一组媒体同行在关闭空调的情况下拉着四个成年人以3.3L/100km的成绩拔得头筹,也验证了14代轩逸令人振奋的油耗水准。
虽然说一辆车的油耗表现优劣取决于多个方面,但最核心的部分肯定还是发动机和变速箱。日产HR16算是自家小排量发动机明星产品,素以动力输出线性燃油经济性好著称。如今14代轩逸搭载的第三代HR16采用了镜面熔射缸孔技术、TCV多级扰流控制技术、e-VTC电动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控制技术及EGR废气再循环系统技术等多项黑科技,不仅把动力输出压榨到1.8乃至2.0自吸发动机的水平,更是在燃油经济性这个传统优势项目上再进一步,“技术日产”果然有料。
说完发动机,再说说14代轩逸其他有利于燃油经济性的改进。无论是一辆车还是一架飞机,只要开始运动起来就要与各种阻力不停地战斗,其中最大的敌人无疑就是空气阻力。14代轩逸全新设计的车体不仅从审美角度提升了一个档次,“低趴”的轿跑外观和精心的扰流设计也将整辆车的风阻系数进一步降低,在不影响驾乘空间的前提下达到了0.26Cd,接近了“战神”GT-R的水平。
扬长亦补短,升级要全面
除了节油和空间的提升,14代轩逸最大的改进恐怕当属内饰设计的变化。与前代内饰相比,14代轩逸可称得上旧貌换新颜。《汽车人》试驾的顶配车型采用双色内饰设计,高质感橙色皮质包裹的中控台、座椅等区域,配搭科技感十足的悬浮式8英寸高清触控屏、7英寸高清彩色TFT仪表屏、豪华三炮筒空调设计,则为乘客营造出一种更加高级、奢华的驾乘氛围。大面积花纹细腻的软包材质发泡层更厚,触感柔和而有弹性,中控台和车门等日常频繁接触的地方,都包覆了甄选的皮质材料。14代轩逸引以为傲的“零重力”座椅真皮手感柔软细腻,双缝线阵脚细密匀称,搭配最佳出色的剪裁与拼接工艺,让每一种材质都完美呈现其最佳质地,营造出“高一级别”的内饰质感与品位。
电子配置和主动安全方面,14代轩逸不仅保持了同级主流水准,还增加了IFCW超视距碰撞预警、EAPM油门误踩纠正、CTA倒车车侧预警和IDA疲劳智能预警等越级科技。其中IFCW超视距碰撞预警功能值得拿出来说一说。老司机都知道,车开在路上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前车又黑又厚的车窗贴膜挡住了司机了解前方路况的视线,往往让人抓狂,大多数追尾事故便是祸起于此。IFCW超视距碰撞预警功能实时监测前方同车道两辆车的行驶状况,及时制动,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试驾过程中,道路状况十分复杂,该系统曾多次提醒《汽车人》提前刹车,规避在车流中突然刹停的掉头车辆,如果司机没有及时反应,IFCW将帮助司机紧急制动,实测灵敏性相当到位。
CMF平台,雷诺-日产大杀器
热力学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孤立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而产品的成本和价值也基本遵循这一准则。14代轩逸在一定成本体系内如此大面积广维度地提升产品力,技术的创新是一方面,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雷诺-日产CMF平台的承托。
CMF平台是雷诺-日产的最新平台成果,将车身划分为4(发动机舱、座舱、前部底盘、后部底盘)和1(电气架构),共5个结构区域。一方面可兼容更多先进工艺、技术,提升产品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另一方面,该平台开发的车辆共享高级别车型的电气配备,通过搭载高阶配置,可以迅速提升车辆价值。
与现在圈内最为人熟知的丰田TNGA和大众MQB平台相比,雷诺-日产CMF平台在零部件通用性和研发自由度方面都有其独到的优势。CMF平台零部件通用比例高达85%,远超TNGA的75%。同时,CMF平台的每一个区域均可按照车型的研发需求,以任意尺寸自由组合,比MQB平台更加灵活。
14代轩逸是东风日产采用CMF平台研发制造的首款中级车,在结构、空间、技术、配置、性能等多方面都吃到了新平台红利,不仅产品本身提高了价值饱和度,在未来维修保养等多方面依然会受益良多。更高效的成本控制和供应链体系也为东风日产未来更进一步的服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etter than better,上限在哪里
14代轩逸在CMF平台的助力下,产品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尤其是在空间和节油这种家轿核心竞争力方面,本就难寻敌手的轩逸再次把优势拉开了一个身位,2019年下半年继续保持同级车型领航者地位目前来看局势十分乐观。
当然也有变数,自然吸气燃油发动机的综合性能似乎已经被东风日产提升到了极限,偏向经济性的动力配置已经在一些特殊驾驶场景下表现出了相对孱弱的一面(高速状态下的超车和爬坡)。与同级对手1.4T乃至1.5T涡轮增压发动机相比,HR16还有多大的提升空间,这里要画一个问号。
虽然CMF平台已经给14代轩逸在研发和成本控制方面提供了巨大的助力,而老迈的扭力梁后悬挂现今尚可一战,但下一代车型如果继续沿用,恐怕就要被对手全面超越了,毕竟全民独悬的时代眼看就要来临。
其实说起来有一些鸡蛋里挑骨头,14代轩逸目前来看已经具备了足够卓越的产品力以应对各方挑战,《汽车人》面对这样一款产品也只是不自觉地萌生了使其更加完美的想法。如果未来的轩逸搭载上日产独门绝技E-power,会不会在动力和燃油经济性方面再上一层楼呢?升级的动力系统和悬挂系统能不能兼容目前的平台?CMF平台还能再为轩逸拉开多少成本空间?这些问题其实都还太遥远,目前大家翘首以盼的其实就是14代轩逸的定价区间了,7月16日,我们再等一个惊喜。
“轩”者,安车也;“逸”者,舒适也,驾乘舒适的安逸家轿,加上令人“发指”的超低油耗,比更好还好的14代轩逸这次没毛病了。(文/《汽车人》麦可)【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