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跨国车企全速转向,新能源汽车面临洗牌

汽车人传媒 2020-03-10 16:33:16 作者:管宏业

以往抢得先机的本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将面临竞争升级、弱者出局的前景。曾经为自主赢得发展空间的窗口期不再,新能源市场全面对接全球竞争时代到来。

文/《汽车人》管宏业

尽管比中国起步慢了半拍,但回过味儿来的跨国车企正在重新布局,全速转向新能源车。

市场端率先给出不一样的信号。与中国遭遇瓶颈大幅下滑截然不同的是,欧洲新能源车就像打入了催化剂,启动井喷式增长。2020年1月,全球共销售电动汽车15万辆,其中欧洲占去了一半,销量达到7.5万辆,增幅高达121%。这也是欧洲新能源车市首次实现三位数增长。

《汽车人》认为,1月份欧洲新能源车热销并不是昙花一现,很有可能是开启大规模发展的序幕。这背后有两方面因素推动:一方面,欧盟理事会在2019年底通过了一项更加激进的法案,除了转向电动车,欧洲车企没有退路;另一方面,经过过去两年的技术储备和战略转型,从2020年开始,以大众、奔驰、宝马为首的跨国车企将进入一个电动车投放高潮。

对中国市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以往抢得先机的本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将面临竞争升级、弱者出局的前景。曾经为自主赢得发展空间的窗口期不再,新能源市场全面对接全球竞争时代到来。

 

传统车企已没有退路

受制于电动车补贴退坡以及新冠病毒影响,曾经高歌猛进的中国新能源车重重踩了刹车,2020年1月销量跌去了55%,仅录得4.3万辆。

自2018年2月以来,国内新能源车单月销量从未低于5万辆。可以确信的是,2月份新能源车还将呈现断崖式下降。

相比销量下滑更值得关注的是,自2019年补贴大幅退坡后,本土品牌新能源汽车中的领跑者,在新旧动能的切换上出现了较大的波动,过去赖以成名的热销车型风光不再,新一代车型还未获得市场认可。而这个过程中,跨国车企新能源车布局已基本成型,正蓄势待发准备在2020年发力。

在此之前,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榜单已经易位。中国身影不再居首,车型销量排名全面跌出前十,企业排名中也大幅下滑,此前的龙头企业北汽、比亚迪、上汽全都跌出前五。

此消彼长,与中国品牌下滑形成对比的是,欧洲品牌全面上位。全球电动车销量排行中,除了特斯拉以外,前十名中有7款车型均来自欧洲。在中国名不见经传的雷诺Zoe抢得第二位置,与特斯拉Model 3的差距仅为140辆。企业排名中,欧洲车企后来居上的势头也十分明显,前十中有6个来自欧洲。凭借在插电式混合动力领域的发力,宝马拿下了冠军头衔。

欧洲车在新能源领域发力,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得到解读。

也就是两年前,2018年12月,欧洲市场在售的新能源车统共只有60款。两年后,2020年或将发生根本性转变。

根据AUTOCAR汇总,仅以英国为例,2020年将有45个品牌、149款新车型在英国上市。与以往不同的是,不再是燃油车一统天下——149款车型中,燃油车总量虽然占比还是最大,共有63款,但包括BV纯电驱动和插电混动在内的电气化车型达到了73款,占比49%,也就是说,近乎一半的新车型都来自于新能源车。

欧洲车企之所以如此热衷新能源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严苛的政策限制。根据欧盟理事会2019年通过的EU 2019/631号法案,2025年,各厂商在欧洲销售的乘用车单车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将在2021年的基础(即95g/km)上,减少37.5%,达到59.375g/km。也就是说,对应的百公里油耗仅2.55L。

缸内直喷也好,分层燃烧也好,燃油机技术再如何发展,都不可能达到这个限值。发展电动车是惟一出路,传统车企已没有退路。

按照彭博社预测,2025年全球电动车年销量将达到1000万辆,2030年达到2800万辆,2040年更是将突破5600万辆,达到甚至超过销售总量的50%。

 

排兵布阵基本到位

同样是疫情原因,本年度日内瓦车展直接取消,但车企显然并不打算延缓电动化步伐,从相关的“云发布”信息来看,电动车依然是不变的主角。包括中国品牌爱驰U6 ion、大众ID4、宝马i4等在内,再次刮起电动旋风。

据爱驰汽车总裁付强介绍,爱驰U6 ion是继爱驰U5之后的第二款车型。新车定位为跨界轿跑SUV,在延续爱驰汽车家族化风格的基础上,加入智能化、极简主义和高辨识度的全新设计语言。由于日内瓦车展取消,爱驰随后将发布会改到德国斯图加特举行。付强强调,与其他新势力品牌不同的是,自产品设计之初,爱驰就瞄准了欧洲市场。“生于中国,走向世界,把国际品质的产品带到全球,是爱驰汽车的梦想。”

自2019年9月发布首款电动车ID.3后,相隔不到半年,大众发布了ID.家族的第二款量产车型ID.4。ID.4是大众汽车首款量产纯电动SUV,也是即将在华合资生产的重要车型。

出乎大多数人意外,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集团,大众在电气化道路上表现得格外激进。一年前,在《汽车人》参加的大众集团年会上,大众CEO迪斯宣布,原本拟定的2025年生产100万辆电动车的计划将提前到2023年,与此同时,还计划2020到2024五年间投入330亿欧元布局电动化。

在中国,2020年被视为大众电气化元年,基于MEB平台开发的首款纯电动车型ID.3将在华国产。在2020-2022年之间,将有8款MEB平台的纯电动车型实现国产,此外还有3款以进口形式引入。也就是说,两年时间内,大众引入的电气化车型将有11款之多。

2020年年底,奥迪首款国产电动车奥迪e-tron即将在长春下线。奥迪中国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1年,其在中国销售的电动车型的数量将超过9款。到2025年,奥迪在华销售的所有产品都将实现电气化,年销售大约80万辆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贡献奥迪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份额。

自2019年发布首款电动车EQC之后,奔驰在电气化道路上渐行渐快。奔驰将电气化家族细化为EQ,EQ Power以及EQ Boost三个类型,仅EQ Power阵容(插电混合动力车型)就将扩充至20款,到2030年,奔驰预计电气化乘用车将占该集团乘用车总销量的50%以上。

实际上不止是欧洲人,美国车也开始加速转型。当地时间3月4日,通用汽车启动了“电动汽车周”(EV Week),并对外宣布了通用汽车最新的新能源计划。通用汽车董事长兼CEO玛丽·博拉表示,将在2025年前投入超过200亿美元用以开发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针对当下电动车盈利困境,通用对电动车项目表示乐观,并预计第一代产品就将实现盈利。

在经历过去几年的摇摆、决策与转型后,从平台开发到车型储备,跨国车企正与电气化时代全面接轨。虽然这个时代还处于萌芽期,但竞争的激烈性甚至惨烈程度,从一开始就丝毫不逊色于燃油车。

以特斯拉为例,仅仅过去两年里,通过缩减线下直营店数量、本土化生产等操作,Model 3已经历了逾10次价格调整,下探至30万元区间。按照兴业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采用本土供应链后,国产Model 3将拥有27%-34%的降价空间,起售价或降至19.7万元。倘若真降至20万元区间,对中国品牌和新势力都将是难以承受之重。

按照麦肯锡预测,电动车行业将很快迎来一轮洗牌。其中,德国将超过中国,最早在2021年成为全球市场的领导者。(文/《汽车人》管宏业,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