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的新汽车消费政策值得期待,也期待全国限购城市的汽车消费政策有较大转变。毕竟现在是急需促进汽车消费带动经济复苏的非常时期。
文/《汽车人》特约撰稿人 赵英
今天,北京市发布了《关于一次性增发新能源小客车指标配置方案(征求意见稿)》。根据意见稿,拟在今年8月,一次性增发2万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全部向“无车家庭”配置。另外,《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修订征求意见稿)》两个文件也公开征求意见。
该文件关系北京市“摇号大军”的福利,让久候的“准汽车消费者”看到了希望。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笔者家里就有一位摇号者——我儿子已经摇号8年之久,仍在等待中。我老是担心,他学的那些汽车驾驶技术可能在等待中生疏了。
从更高格局看北京市这一文件,也是意味深长、影响颇广的。自复产复工以来,中央有关部门推出了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政策,其中汽车又是重中之重。各地陆续推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然而,作为带有汽车消费风向标色彩的城市,北京却一直未见动作。现在,北京市的举措终于亮相了。作为最先实施汽车限购的城市,现在对汽车限购做出些改变,在全国的带动、示范意义是很大的。北京市已这样做了,其他限购城市,总要有所表示吧。
笔者认为,文件在鼓励汽车消费和平衡城市交通间,做了权衡。一方面,拿出2万辆新能源汽车指标,作为实打实地鼓励消费的“牛肉”;另一方面,增加份额不是那么多,使城市交通状况不至于骤然受到巨大冲击。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由过去以个人为主摇号,转变为以“无车家庭”为主摇号。“从明年起,年度新能源小客车配置指标数量的80%优先向家庭配置,20%向个人配置。”这一技术性的改变,较大提高了摇号的公平程度,兼顾了老百姓购买汽车的迫切性。用经济学语言来说,就是通过技术改变,让购买汽车边际效用最大的人,尽快获得购车权力;让急需购车的无车家庭,有了优先购车的可能。
同时,在购车制度上也做出了技术上的改变。“增加对个人申请更新指标数量的限制,同时放开名下多车的个人向符合条件的近亲属转移登记车辆。具体来说,就是每人最多只能保留1个小客车指标。”
“拟从明年起,申请小客车更新指标,可以在车辆办理完转移、注销登记后根据需要随时提交申请,不再设置12个月申请时限。”
应当说,这些改变也有利于资源的公平配置,同时通过置换旧车,促进了汽车消费。
从北京市拟出台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看,笔者认为是用心研究的结果。作为超大城市,要在维持城市交通顺畅运转、鼓励绿色出行和引导汽车消费三者间权衡决定,着实不易。但文件的推出也表明,只要从对人民生活有利、重视人民呼声的角度出发,办法总是有的。
最后,笔者想提一点具体意见:2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增量指标是否还可以略有提高?计算方式能否更加简单明了?
北京市的新汽车消费政策值得期待,也期待全国限购城市的汽车消费政策有较大转变。毕竟现在是急需促进汽车消费带动经济复苏的非常时期。(文/《汽车人》特约撰稿人 赵英,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