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全球市值百强唯一传统车企,丰田能适应新时代吗?

汽车人传媒 2023-05-09 08:40:36 作者:黎野

 

经历了对手纷纷“落榜”的丰田,在多次大动荡之际,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其稳健的文化底蕴,能催生出适配变化的新战略。

 

文 /《汽车人》黎野

 

5月7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球经济三年多来第一次真正走出疫情的阴影(尽管每天还有6万-10万新增病例)。但不可否认的是,疫情对全球经济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普华永道根据截至于2023年3月31日的全球上市公司股票市值,列出“2023全球市值100强上市公司”排行榜。

 

可以看到,过去一年来,市值增长最快的,除了医药公司,就是日常消费品和通信、互联网基础设施公司。这与2021年IT、ICT、3C、汽车等公司市值高涨,有很大区别。

 

 

丰田以1920亿美元市值,位列第48,成了唯一上榜的传统车企(大幅缩水的特斯拉以6590亿美元排在第8)。5年前在百强榜里面的其他常客,奔驰、宝马、福特、本田都已经跌出榜外。丰田虽然市值也下跌了,但其雄厚的“血条”,令其作为全球传统汽车业的硕果仅存的代表,留了下来。

 

全球区域市场无短板

 

丰田之所以能留下来,度过这段艰难的岁月(也是车企解释业绩不佳时常用的理由),并非什么幸存者偏差。

 

而特斯拉一度市值超过4个丰田,其在资本市场的投资逻辑并不相同。二级市场上,这类创业公司,即便散户,也往往以风投的心态去投,指望买一个未来。在特斯拉上海产能落地后,憋屈了很久的多头,以雷霆万钧之势打爆了华尔街“空军”。

 

但丰田的投资逻辑不同。对于短炒投资客来说,它太温吞水了,不是快进快出的好对象。

 

 

对于汽车业来说,稳健绝不是坏事。丰田的经营风格以四平八稳著称,没有惊喜,没有小手腕,看上去是那么平平无奇,好像其运营策略人人学得会。丰田围绕精益生产的质量控制和供应链“准时制”,是大家学习的对象(现在热度已经下滑),但实际上没人能彻底学得会。

 

就算学得似模似样,效果也大相径庭。就像萧峰耍一套“太祖长拳”,貌似人人都会的粗浅本领,但在他手里,就提升到妙不可言的境界。

 

 

自从通用汽车退出全球销冠的争夺后,这顶桂冠,就由大众汽车和丰田轮流戴。而第三名则年年换,反映了其他车企相对于两者的差距已经很大。但在2019年之后(当年大众夺冠),丰田就再未让冠军旁落,拿到实战之王并不容易,丰田的稳健,令其优势很难撼动。

 

如果说大众汽车靠着中欧市场称霸,那么丰田则靠着全球均衡布局占优。后者也是唯一一个在全球所有的区域市场,没有短板的车企(虽然很多单一市场里面不是销冠)。

 

国际化程度最深的日本车企

 

无论销量还是市值,甚至更虚化的品牌价值,都是表面化的衡量指标。真正的实力,永远藏在“水下”。

 

多年来,汽车市场的规律是,谁能更有效率、更稳定地整合供应商队列,谁就能在成本-效益竞争中占优。而技术资产,则充当了企业立身安命的基石。

 

对于技术资产,《汽车人》不多谈,只须提及,丰田是全球唯一全动力方案资产的拥有者。虽然这些技术储备权重不一,但丰田长期在燃油发动机、HEV、48V轻混、PHEV、纯电、氢燃料/氢发动机技术投入的资金,构筑的专利群,是对手很难追及的。

 

 

从“全都要”的风格,也能看出,丰田追求在每一个赛道上的存在,但不一定在每一个赛道上都跑第一名。

 

丰田的运营风格是相对均衡的,这与其市场策略一脉相承。我们说企业文化,其实指的是在这些具体经营策略之下的一些底层逻辑和风格。这么多年,丰田换了多任领导人,风格没有大的变化。这给了供应商、合作伙伴、消费者、监管机构以很稳定的心理预期。

 

 

丰田得益于此,但现在面临的挑战,也因为太过稳定,表现得激情不足。有人形容是“大象转身”,其实底层逻辑并非如此。

 

现在中美企业在电动车上的激进投资,并与国家能源战略深度嵌合在一起,丰田再怎么强大,只是一家企业,它不可能越位,替政府制定政策。何况,即便有能力越俎代庖也达不到目的。

 

因为日本整车市场的规模,不过350万-400万辆,而且多年一直渐趋缩小。虽然日本市场比临近的韩国市场大,也迫使现代-起亚几乎完全靠海外市场打拼,但丰田实际上的本土根基,并不如中美欧等大区域市场有那么大的纵深。

 

在大纵深市场,开放性强,对手非常之多,但仍足以给任何大企业提供初始生存空间。我们看到欧美跨国公司,基本上都以本区域市场为基本盘。换句话说,一旦海外运营不利,他们可以缩回本土蛰伏,并舔舐伤口。福特和通用汽车,是最明显的例子。

 

 

日本市场相对于中美欧要小,虽然体量也还算好(被印度结构性超过是早晚的事),但极其封闭,丰田早就拿到了本土第一,而且数十年都稳坐。

 

放在体量稍小的车企,这也说得过去,但丰田是全球销量最大的车企,这个基本盘就不够看了。事实上,日本市场不足以充当丰田基本盘,但可以是本田的基本盘,道理就在这里。

 

这一先天不足,就决定了丰田一定是国际化特征最显著的日本车企,否则其生存空间不能保证。同时,这也让日本政府的产业政策,对丰田影响不是决定性的,还不如金融政策对丰田影响大。

 

新时代仍要均衡战略

 

正因为这一不足,丰田的生存危机感是很强的,简直和全球最大体量不相称。

 

大象有着小动物的警觉性,如果都转化为行动,并不是好事。一惊一乍,或者缺乏冷静的处置,消耗的资源比小体量对手要高得多。这也是大象不能像猫科动物那样奔跑的原因,并非由于体重,而是因为散热机制问题。

 

丰田始终要牵挂供应商的利益,多数时候,并非因为交叉持股的间接利益需求,而是稳定性的要求。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供应商不会因为一点小利而厚此薄彼,始终将丰田的需求放在重要位置。

 

 

坏处现在也在凸显。因为电动车导致了供应链变短,同时发生了解构和重建。很多三四级的中小供应商,缺乏转型电动的能力,即在新的供应链上找不到位置。它们如果没有新的订单,必然倒闭。

 

德国的汽车零部件中小供应商,2022年倒闭了1.5万多家。这只是进入破产程序的、雇员多于10人的企业,还有众多超小公司倒闭得无声无息。

 

日本也在面临同样的情况,但汽车零部件小企业倒闭的数量也增加了15%,达到6880家,只有德国的不到一半。考虑到日本出口量和本土产量更高,其中丰田的稳定作用不可或缺。

 

但是现在,丰田也要转向了,而且要加速。丰田显然不想当旧时代的孑遗。这个庞然大物,必然要为自身命运而拼搏。这就加剧了供应商洗牌的力度。

 

 

自从佐藤恒治上台之后,丰田已经更新了“电动化指针”,而高管团队的大幅调整,也说明了丰田要改弦更张。新管理团队形成了三个重点业务支柱:BEV改革、Woven计划以及亚洲碳中和战略。

 

不过,丰田并没有预想中的那样,全力出击电动,与中企一较短长。

 

一方面,佐藤恒治强调,要组建新的专门垂直管理团队,任用得力高管统帅(可能就是2月份一同就任的CTO、并率队来上海车展的中嶋裕树),希望通过引入新的电动车优化部件和制造方法,加快丰田进军电动汽车领域的步伐。

 

另一方面,佐藤恒治则称,新体制的主题是“继承和进化”,他暗示丰田仍要处理多样化地区需求的差异,多种环境友好的动力方案,丰田都不会放弃。

 

他说:“我们学到的教诲,是商业模式整体上一种结构性的变革。这涉及到供货商,以及整个制造和销售流程,这些一贯制的商业模式适合于BEV的结构变革。”

 

 

中嶋裕树也谈到,电动化、智能化、多样化,是丰田的运营支柱。前两样很容易理解,“多样化”的含义,恐怕也和佐藤恒治的说法类似。丰田管理层看来对此取得共识。

 

简言之,就是以多样化的手段,应对变化剧烈、但趋于多样化的市场。电动是未来,但不是当前唯一的旋律。这样的认知将预示着,丰田将加速电动投入,但不会梭哈。

 

 

新战略仍在某种程度上强调均衡,而非只专注于电动这一个市场。尽管换了领导人,丰田的企业文化,不会有大的变化。作为内部拔擢的高管,佐藤恒治既然是彻头彻尾的丰田人,那么其做法,必然是丰田式的,这样可以取得元老和股东们的广泛谅解。

 

但是,丰田已经决心,更灵活地处理盈利模式、生产和供应链模式变化问题。灵活跟进销售端,掌控定价权,由点到面的降本增效。这其实符合当前电动化的发展潮流,尽管不那么传统。

 

“进化”当然喻示着要进行深度的改变,但是“进化”成功,在生物界其实有不同的理解。

 

对于特定环境,产生高度特化的能力,显然是适应环境成功的。不过,一旦环境改变,这样特化的生物很容易灭绝。而看上去招招不争先,却有着惊人的广谱适应性的生物,可能在环境变化时,快速地适应新环境。这与体量无关。

 

 

经历了对手纷纷“落榜”的丰田,已经证明,在几十年的业内多次大动荡之际,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其稳健的文化底蕴,能催生出适配当前变化的新策略,自然也能适应新时代。

 

“2023全球市值100强上市公司”排行榜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