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股市周评】汽车股震荡加剧,新势力大幅下挫

汽车人传媒 2023-09-24 14:45:48 作者:张恒

 

本周(9月18-24日),资本市场震荡加剧,美股汽车板块尤其是新势力车企跌幅靠前,A股和日股的整车企业表现出较强韧性,尤其是日本汽车股走势明显强于大盘。

 

A股:汽车板块反复波动

 

本周,上证指数周涨0.47%,收于3132点;创业板周涨0.53%,收于2013点,周五创出2020年4月以来的最低点1963点。其中,汽车板块周涨1.03%,略好于大盘。

 

 

周五北向资金进场扫货,一改之前连续三个交易日净卖出的态势,转而净流入了74.93亿元,这个数字也刷新了近两个月的单日最大买入额。本周北向资金累计合计净买入了0.29亿元。

 

放眼一周,北向资金净买入首位的是比亚迪,为7.44亿元。减仓方面,宁德时代惨遭抛弃,本周被净卖出了15.37亿元,近半个月累计被减仓50亿元。宁德时代被连续抛售可能和碳酸锂价格跌破20万元/吨有关,因为宁德时代曾和车企签署的供货协议中包括把碳酸锂锁定在20万元/吨进行销售的条款。

 

 

随着L3级智能驾驶法规落地,以及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突破,华为智能汽车概念领导了本周汽车板块的行情,整车企业中的赛力斯表现抢眼,也是成交量最高的汽车股。该股在近一个月涨幅接近60%,出现高位震荡态势,表明风险正在积聚。赛力斯业绩平平,更像是对于纯概念的炒作。如果把零部件股的上涨一起分析,资本认为汽车智能化将是接下来汽车业的核心竞争领域。

 

在2023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上汽集团带来了800V碳化硅电轴、魔方电池系统、固态电池等最新技术成果。最受关注的是,上汽表示正在加快开展固态电池电芯研发,2024年半固态电池就将上车量产,后续还将实现全固态电池上车量产。自主替代和技术创新都是投资者喜闻乐见的。上汽集团在本周五个交易日中,实现了四天上涨。

 

个股方面,比亚迪周涨0.31%,收于245.05元,市值7134亿元;长城汽车周跌1.09%,收于26.43元,市值2245亿元;上汽集团周涨2.17%,收于15.06元,市值1760亿元;长安汽车周涨0.23%,收于12.93元,市值1283亿元;广汽集团周跌0.40%,收于10.05元,市值1054亿元;赛力斯周涨7.83%,收于49.99元,市值754亿元;江淮汽车周跌0.08%,收于13.13元,市值287亿元;江铃汽车周涨1.06%,收于17.18元,市值148亿元;潍柴动力周涨1.98%,收于12.35元,市值1078亿元;一汽解放周涨0.00%,收于8.76元,市值406亿元;中国重汽周涨1.04%,收于16.52元,市值194亿元。

 

 

在市场持续低迷的当下,本周A股的汽车板块是先涨再跌再涨,来回波动表现出较高人气。华为智能汽车概念带动了十余家零部件个股和整车股赛力斯的上攻行情,这一方面表明资本喜欢对概念炒作;另一方面表明零部件个股的行情似乎机会更多一些,资本对技术创新的源头更感兴趣。

 

港股:新势力车企大跌

 

本周,恒生指数周跌0.69%,收于18057点;恒生科技指数周跌2.12%,收于3991点。其中,港股汽车板块周跌3.03%。

 

 

南向资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不断抄底港股,至今已有一年左右时间。现实情况是,多数重仓港股的基金都跌至历史底部区间。这些基金显然遭受了沉重打击。估值吸引力并不意味着股价会在短期内实现上涨。

 

香港监管层高度关注港股流动性问题,成立了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以全面显示影响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内外因素,并提出对应的措施。港股包括交易所和上市公司的改革以及其他一些促进流动性的政策将会很快出炉。这个消息公布后,港股周五放量上涨。当日成交额达1018亿港元。本周五个交易日中,行情只在周五这一天,之前四天市场持续人气低迷,成交量惨淡。

 

 

9月19日,蔚来宣布发行10亿美元的可转换优先债券。消息一出,蔚来港股和美股的股价应声下跌,其市值损失超10亿美元融资额度的数倍。毕竟在两个多月前,蔚来刚完成了来自阿布扎比投资机构的一笔7.39亿美元的战略股权融资。投资者对蔚来的烧钱速度感到担忧,这一情况甚至牵连到了其他还正在“烧钱”的新势力车企。本周蔚来、小鹏、零跑、恒大的股价跌幅均在两位数左右。

 

9月21日,长城汽车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目前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约30%左右,今年以插混车型居多,明年纯电新能源车型将持续增长。在渠道端,油车和电车将进行分网销售。截至8月,长城汽车旗下新能源终端已达1056家,预计年内将增长至1200家。9月22日,长城汽车港股大涨4.68%,创近三个月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个股方面,比亚迪股份周涨0.32%,收于248.2港元,市值7225亿港元;吉利汽车周跌1.24%,收于9.52港元,市值958亿港元;长城汽车周涨0.21%,收于9.61港元,市值816亿港元;广汽集团周跌2.50%,收于3.90港元,市值408亿港元;东风集团股份周涨1.31%,收于3.10港元,市值263亿港元;华晨中国周涨4.09%,收于3.82港元,市值192亿港元;理想汽车周跌2.43%,收于156.8港元,市值3323亿港元;蔚来周跌18.51%,收于68.45港元,市值1176亿港元;小鹏汽车周跌8.10%,收于66.90港元,市值1158亿港元;零跑汽车周跌11.56%,收于38.25港元,市值437亿港元;恒大汽车周跌15.89%,收于0.90港元,市值97亿港元;中国重汽周涨5.12%,收于15.18港元,市值419亿港元。

 

 

过去港股汽车板块经常作为A股汽车板块的领先指标,但在近一段时间里,港股汽车板块活跃度明显下降,更无法作为A股的指引了。这一方面是传统汽车股人气不足;另一方面是交易量不错的新势力车企跌跌不休。港股市场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市场流动性问题,汽车板块不但无法独善其身,正在考虑港股上市的车企也必然有所顾忌。

 

美股:整车板块全线回调

 

本周,道琼斯指数周跌1.89%,收于33963点;纳斯达克指数周跌3.62%,收于13211点;雪球中概30指数周跌0.74%,收于987点,表现强于大盘。

 

 

美股本周五个交易日里,有4个交易日下跌,原因在于美联储的表态。本周三,美联储先是宣布按兵不动,但在周五,美联储重要官员的讲话令市场顿时“破防”:“利率必须保持在比先前预测更高的水平且持续更长的时间。进一步收紧的选项,肯定不会被排除在外。”

 

美国大型科技股多数下跌,特斯拉在连跌两天的基础上,周五再跌4.23%。而中概股则一改颓势,多数上涨,其中小鹏汽车涨超3%,理想汽车涨超2%。

 

 

当地时间周五,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宣布继上周对三家工厂罢工后,通用汽车和Stellantis在美国的所有零配件配送中心的38家UAW成员正式开始进入罢工状态。罢工升级使得美国汽车经销商也感受到了压力,因为没有零件的补充,服务站很快就会耗尽修理汽车所需的零件,从而影响收入。有机构估算,在过去一周三大工厂罢工影响下,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和Stellantis分别少生产6300辆、4500辆和5900辆新车。

 

福特汽车加拿大工会(Unifor)与福特汽车达成创纪录的工资增长协议,并为工人争取到1万美元的生产力和质量奖金。在达成协议的首年,包括临时工在内的工人起始工资为每小时近30美元。在协议的每一年里,一般工资都会增加。此外,工人的养老金计划、特殊津贴以及生活津贴福利都将有所增加。

 

受制于当地各部门的许可证以及环保政策的批准制度,特斯拉在今年3月公布的建设位于墨西哥的超级工厂至今还未开工。特斯拉在本周有四个交易日下跌,其中周五大跌超4%。

 

个股方面,特斯拉周跌10.75%,收于244.88美元,市值7772亿美元;丰田汽车周跌1.11%,收于187.10美元,市值2534亿美元;福特汽车周跌1.43%,收于12.43美元,市值497亿美元;通用汽车周跌4.04%,收于32.58美元,市值448亿美元;Vinfast周跌10.84%,收于15.63美元,市值364亿美元;Rivian周跌14.85%,收于20.59美元,市值195亿美元;理想汽车周跌3.37%,收于39.28美元,市值416亿美元;蔚来周跌18.22%,收于8.53美元,市值146亿美元;小鹏汽车周跌10.16%,收于16.44美元,市值142亿美元。

 

 

美股很久没有跌成这个样子了,汽车板块的表现更逊,说明这次美联储的鹰派警告不只是吓唬一下市场这么简单。本周包括特斯拉在内的新势力车企均出现了较大回调,加上传统车企面临的工会罢工问题,汽车股难以再像之前一样连续上涨了。

 

日股:汽车板块强于大盘

 

本周,日经225指数下跌3.37%,收于32402点。受日本CPI超预期等消息影响,本周日经225指数大幅回调,上攻趋势遭破坏。半数汽车股以收涨结束本周的行情,表现明显强于大盘。

 

周五,日本财务省发布了最新跨境金融市场的投资数据,其中一组数据引起了关注:在上周东证股价指数创出1990年后新高的同时,外国投资者在一周时间里,净卖出的股票金额达到1.58万亿日元(约778亿元),卖出额达到了2019年3月以来的新高。

 

显然,年初甚至更早一些时候,买入日本股票的外资正在将利润落地为安。从全球资产动向的风格来看,资本也更倾向于风险稍低一些的资产。

 

东京证券交易所周五发布公告,该所的碳积分交易市场将从10月、11日起正式启动。这是世界第五大二氧化碳排放国的首个碳积分交易市场。根据公布的文件,初期首批参与的机构和企业达到了188家。日本政府为了实现减排目标,公共财政和私营部门需要在未来10年投资1.5万亿日元,其中很大一部分要通过碳水和碳积分交易体系运作。

 

 

近期,丰田汽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动作频频,其最新的计划是在2025年将电动汽车产量提高到2024年目标(19万辆)的三倍。据悉,丰田已通知主要零部件供应商,计划在2025年将丰田和雷克萨斯品牌电动汽车的产量提高到60万辆。丰田汽车在过去三周股价接连创出历史新高,其巅峰市值一度超过了38万亿日元,本周小幅回调。

 

个股方面,丰田汽车周跌1.17%,收于2788.5日元,市值37.71万亿日元;本田汽车周涨0.00%,收于5255.0日元,市值8.59万亿日元;铃木汽车周跌4.28%,收于6024.0日元,市值2.91万亿日元;日产汽车周涨1.54%,收于687.5日元,市值2.69万亿日元;三菱汽车周涨3.02%,收于645.0日元,市值9593.4亿日元。

 

 

通胀数据和美联储的鹰派言论,令全球风险资产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窜。各大经济体的股市上下震荡,汽车板块也随之风雨飘渺。

 

总体而言,A股和日股汽车板块表现更有韧性,尤其是日本在股指大跌的情况下,多数汽车股屹立不倒。相对的,美股包括特斯拉和国内新势力车企全军覆灭,新势力股价大幅回调,这在实车交付数据还不错的“金九银十”,多少令人觉得始料未及。(文 /《汽车人》张恒)【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