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底特律车企反对川普关税新政,呼吁精准堵漏

汽车人传媒 2025-03-03 08:30:21 作者:张恒

 

底特律车企反对川普关税新政,呼吁精准征税以填补每年400万辆进口车免税漏洞,避免冲击北美汽车产业链。

 

文 /《汽车人》张恒

 

日前,Stellantis集团董事长约翰·埃尔坎公开质疑川普政府的关税提案,主张调整现行汽车进口关税规则。

 

Stellantis集团董事长约翰·埃尔坎

 

在与投资者的财报会议上,埃尔坎直言,对墨西哥和加拿大产品全面征收25%关税将适得其反,建议将征税对象锁定为“不含任何美国零部件的进口汽车”。这一提议看似简单,却直击当前关税制度的痛点。

 

埃尔坎表示,每年约有400万辆完全不含美国零部件的进口汽车免税进入美国市场。“如果政府真想促进本土就业和制造业投资,就该优先填补这个漏洞。”他援引2020年生效的《美墨加协定》强调,北美自贸区内生产的汽车必须包含相当比例的美国零部件,相关产品理应维持零关税待遇。

 

福特汽车CEO吉姆·法利

 

这一观点迅速引发底特律汽车圈共鸣。福特汽车CEO吉姆·法利公开批评现行关税政策,称其正在为海外竞争对手创造不公平优势。

 

数据显示,Stellantis在北美生产的汽车中,39%来自墨西哥或加拿大,远超福特汽车的18%和通用汽车的36%。

 

面对可能升级的贸易摩擦,车企们已开始行动。通用汽车正加速库存转移,并评估生产布局调整方案。通用汽车首席财务官保罗·雅各布森坦言:“永久性关税将迫使企业全面重构供应链体系。”

 

巴克莱银行的报告也警告,25%的关税税率可能引发北美汽车产业格局的重大调整。全面加征关税将严重冲击Stellantis,而通用汽车加速库存转移的举动,也暴露了车企的紧张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车企在反对全面关税的同时,普遍支持建立更精细化的贸易壁垒。这种态度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全球化生产体系下汽车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现实。Stellantis近四成产能依赖墨加两国,这种布局既利用了当地成本优势,又符合《美墨加协定》规则。

 

更深层次看,这场博弈关乎规则制定权。车企推动“精准关税”,实质上是试图利用政策工具巩固自身优势。将关税与零部件本土化率挂钩,既能保护北美自贸区内的利益,又能对完全依赖海外供应链的竞争者形成压制。这种策略在《美墨加协定》取代《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时就已初现端倪。

 

然而,贸易保护并非万能药。德国车企通过在墨西哥设厂规避关税,中国电池厂商借道韩国进入美国市场,这些案例表明,过度依赖政策壁垒可能适得其反。如何在保护产业利益的同时保持市场活力,是比关税数字游戏更值得深思的问题。【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