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全球化与本土化双线困局?看广汽“内外兼修”的方法论

汽车人传媒 2025-09-29 08:15:30 作者:张敏

 

埃安霸王龙(AION V)能成为全球爆款,核心在于精准踩中“全球共性需求+区域个性适配”的平衡点,背后正是广汽“全球需求池”与模块化体系的支撑。

 

文 / 张敏

 

慕尼黑车展的全球汽车竞技场上,116家中国参展商占据德国以外参展商的三分之一,中国车企以产品硬实力展现出“反客为主”的自信姿态。

 

但喧嚣背后,全球化的核心命题始终未变:如何跨越不同市场的规则壁垒与需求差异,打造真正的全球爆款?

 

广汽埃安霸王龙的横空出世给出了答案。这款车通过新款埃安霸王龙家庭版,在国内上市即热销,首周交付700辆,第三周飙升至1500辆,更在超30个一二线城市跻身A级纯电SUV销量前三,随着产能的爬坡,月销过万指日可待;在欧洲市场更打破当地对“家用小车”的固有认知,以兼容欧标的品质与超越期待的配置引发行业震动。

 

 

爆款的诞生绝非偶然,而是广汽集团以“番禺行动”为核心的体系化改革,在集团赋能与全球化战略深度融合下的必然结果。

 

全球化困局:中国车企“双线博弈”难题

 

中国车企的全球化征程,始终伴随着“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双线博弈。如何在满足不同市场严苛标准的同时,兼顾成本与用户体验,避免陷入“适配即亏损、妥协即失口碑”的恶性循环?

 

欧盟市场堪称全球汽车准入规则的“试炼场”,其监管体系早已超越单纯的产品质量范畴,形成一张覆盖全链条的“合规大网”。在产品层面,除传统安全碰撞标准外,还对电池性能、电磁兼容性提出苛刻要求;在生产环节,碳足迹追踪从原材料开采贯穿至整车报废回收,电池护照制度要求全程溯源;在企业运营端,ESG评级、雇主责任、渠道管理的每一个细节都有明确框定。

 

这种“立体式监管”让中国车企屡屡碰壁。十余年间,多家车企尝试进入欧洲市场,要么因某一项合规指标不达标被迫延迟上市,要么为满足碳足迹要求大幅增加生产成本,最终多数折戟沉沙。

 

更棘手的是,规则壁垒并非静态存在:欧盟为应对新能源转型,每年都会更新监管细则,企业需持续投入资源适配,对缺乏体系支撑的车企而言,无疑是“无底洞”式的消耗。

 

 

如果说规则壁垒是“显性门槛”,不同市场的需求割裂则是更难跨越的“隐性陷阱”。长期以来,中国市场形成“高性价比+强智能化”的竞争逻辑,消费者对大屏交互、辅助驾驶等配置的接受度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欧洲市场更看重安全性、续航稳定性与环保属性,对过度智能化配置甚至存在“信任门槛”。

 

这种需求差异直接导致“一车两版”的尴尬。部分车企为兼顾国内外市场,要么针对欧洲市场单独开发车型,导致研发成本翻倍;要么对国内车型进行“减配适配”,引发“歧视性对待”的口碑危机。

 

更关键的是,传统车企的部门墙使得研发与营销脱节:研发端按固有逻辑设计产品,营销端在海外市场推广时才发现“水土不服”,等反馈至研发端调整时,早已错失市场窗口期。

 

中国车企的全球化曾长期停留在“产品出口”阶段,缺乏对当地供应链、渠道、服务的深度布局。这种模式在东盟等准入门槛较低的市场尚可立足,但在欧洲市场完全行不通。当地消费者不仅看重产品本身,更在意售后服务的响应速度、零部件的供应效率,以及品牌背后的企业实力背书。

 

 

跨国车企的经验早已证明,真正的全球化是“体系出海”,丰田的TNGA架构实现全球车型的模块化生产,大众的MQB平台可根据不同市场需求灵活调整配置,核心在于建立了能兼容全球标准、快速响应区域需求的体系能力。而中国车企此前的尝试,恰恰缺乏这种体系支撑,导致“单点突破易,持续成功难”。

 

体系筑基:“番禺行动”下的变革内核

 

2025年作为广汽“番禺行动”的首个完整年,标志着这家车企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战略性转折。

 

这场以一体化改革为核心的变革,并非简单的部门调整,而是通过机制重塑、流程再造与能力整合,为全球化战略搭建起坚实的体系底座,从根源上破解“双线博弈”难题。

 

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冯兴亚

 

“番禺行动”的核心是战略思维的改变。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冯兴亚的表述精准诠释了这一转变:“要脱下西装换上工装,总部与一线更贴近、与用户更贴近,靠前指挥,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及时呼唤到炮火支援。”

 

这种战略转向体现在资源配置的倾斜上:集团将研发、制造、营销等核心资源集中整合,打破此前各业务单元“各自为战”的格局,确立“全球化需求优先”的决策原则。例如,在新能源平台开发初期,就要求必须兼容国标与欧标,避免后续适配的重复投入;在供应链布局上,同步推进国内核心零部件基地与海外KD工厂建设,确保全球产能的灵活调配。

 

 

如果说战略转向是“方向标”,IPD(集成产品开发)与IPMS(集成产品营销服务体系)的引入,则是“番禺行动”的“动力引擎”。这两套体系形成“研发端与市场端协同联动”的闭环机制,彻底打破了传统车企的部门壁垒。

 

IPD体系的核心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在这套体系下,新车开发不再由研发部门单独主导,从规划初期就组建跨职能团队,涵盖研发、营销、销售、服务等所有关键环节。团队成员共同参与用户需求调研、产品定义、竞品分析等全流程,确保研发出来的产品“天生适配市场”。

 

IPMS体系是IPD在全价值链的延伸,实现了“研产销服”的无缝衔接。传统模式下,营销端在产品上市后才介入推广,服务端在用户购车后才提供支持,导致“前端卖不动、后端跟不上”。

 

而IPMS要求服务端口从产品规划阶段就深度参与:在定价环节,结合不同市场的渠道成本与用户购买力制定策略;在上市筹备阶段,同步搭建海外服务网络;在生命周期管理阶段,通过用户反馈反向推动产品迭代。例如,针对欧洲用户对智驾系统的“认知壁垒”,IPMS团队提出将其包装为“主动安全配置”的推广方案,大幅降低了市场教育成本。

 

 

“番禺行动”的最终目标,是将广汽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体系能力。埃安的转型历程堪称典型:此前,埃安虽拥有领先的三电技术,但曾陷入“技术优势≠市场成功”的困境;在体系改革后,埃安构建起“全渠道规则体系”,技术优势终于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这种体系能力体现在三个维度:

 

一是全球标准适配能力,依托集团早期布局的ESG体系与绿电生产基地,广汽在应对欧盟碳足迹、电池护照等要求时无需额外投入,埃安霸王龙的生产碳排放量较欧洲本土车型大幅降低;

 

二是需求快速响应能力,通过建立“全球需求池”,将不同市场的共性需求(如充电兼容性、储物空间)与个性需求分类整合,模块化设计使其能快速调整配置;

 

三是全链条协同能力,从研发端的标准兼容到生产端的柔性制造,再到营销端的精准推广,各环节无缝衔接,大幅提升了运营效率。

 

爆款验证:埃安全球化实践与成果

 

如果说“番禺行动”是体系改革的“理论框架”,埃安的全球化布局就是这套框架的“实践样本”。

 

埃安霸王龙能成为跨市场爆款,核心在于精准踩中“全球共性需求+区域个性适配”的平衡点,背后正是广汽“全球需求池”与模块化体系的支撑。

 

 

在共性需求层面,埃安霸王龙抓住了全球家庭用户对“大空间、长续航、高安全”的核心诉求:602公里的NEDC续航里程满足日常通勤与长途旅行需求,激光雷达+全场景智能泊车提升了不同路况下的安全性,可重组的内部空间适配家庭出行的多样化场景。这些配置从“全球需求池”中提炼的高频需求,确保产品在不同市场都能获得认可。

 

在个性适配层面,埃安霸王龙展现出极强的灵活性:针对欧洲市场,其充电系统兼容欧标接口,电池护照完全符合欧盟溯源要求,内饰材料全部采用可回收环保材质;针对国内市场,则强化了智能交互功能,搭载最新的车机系统与语音助手。

 

 

更关键的是,这种适配依托模块化平台完成——同一架构下,只需调整部分零部件即可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研发成本较传统模式降低10%,彻底解决了“一车两版”的成本困境。也因此,埃安霸王龙在海外的表现可圈可点,助力广汽在泰国、香港等国家与地区斩获纯电销量前三的好成绩。

 

全球化的终极目标是品牌价值的跨地域认同,埃安的实践正在实现这一跨越。在欧洲市场,埃安霸王龙打破了当地消费者对“中国车=性价比”的刻板印象,让当地媒体评价“重新定义了家用车的豪华标准”;在安全测试中,埃安霸王龙不仅获得欧盟碰撞五星安全标准,更在主动安全评分中超越部分欧洲本土高端车型。

 

 

这种“超越期待”的产品力,让埃安从“陌生品牌”快速建立起“技术领先、品质可靠”的品牌认知。

 

品牌认同的背后,是广汽体系能力的隐形背书。埃安霸王龙的生产过程全程使用绿电,碳足迹远低于同级车型,这让消费者对品牌的环保理念产生强烈共鸣。这种“产品力+体系力”的双重背书,让埃安的全球化不再是单纯的“产品输出”,而是“技术标准与价值理念”的输出。

 

体系赋能:全球化新征程

 

“番禺行动”的体系化改革,不仅成就了埃安霸王龙这一爆款,更为广汽的全球化未来奠定了基础。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化与产品矩阵的不断丰富,广汽正从“单一爆款驱动”向“全品类全球化”迈进。

 

在集团的支持下,埃安已制定清晰的产品投放计划:未来两年将推出不少于6款全新车型,涵盖SUV、轿车、MPV等多个细分市场,形成全品类覆盖的产品矩阵。其中,搭载“广汽星源增程”技术的埃安i60与霸王龙增程版备受关注,该技术由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倾力打造的,有望彻底解决增程车馈电油耗高、加速慢、噪音大“三大痛点”。

 

 

这款技术的全球化适配性极强:在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的东盟市场,增程车型可解决用户的“续航焦虑”;在对油耗敏感的欧洲市场,其低油耗特性符合当地环保需求。届时,埃安将形成“纯电+增程”的双线产品布局,覆盖不同市场的需求差异,进一步提升全球市场渗透率。

 

这种“标准引领”的思维,将让广汽在全球化竞争中掌握更多主动权。当其他车企仍在适配现有规则时,广汽已通过技术创新与环保实践,参与到未来规则的制定中,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定义”,构建起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从慕尼黑车展的惊艳亮相,到埃安霸王龙的跨市场热销,广汽用实践证明:中国车企的全球化,早已过了“靠性价比突围”的初级阶段,进入“靠体系能力制胜”的全新周期。

 

 

“番禺行动”的实践证明,只有自内而外、自上而下的系统性变革,才能支撑全球化的雄心。广汽正在用一套体系回答两个乃至更多市场的考题,通过一体化改革与IPMS方法打通全球-本土,将全球不同市场需求共性勾勒出来,依据战略优先级在产品设计上体现出来。

 

这场改革的本质,是将集团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全球化竞争力。

 

埃安霸王龙的成功只是一个起点。随着产品矩阵的丰富与体系能力的深化,这家车企正以“进攻性战略”在全球市场开疆拓土,不仅书写着中国车企的全球化新故事,更为行业提供了“内外兼修”的发展范本。在体系赋能的加持下,广汽2027年的目标绝非空谈,全球化征程更值得期待。【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