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车品牌,它们还好吗?

2018-11-23 14:58:23 作者:

无论是否站在“风口”上,对于新晋者们来说,造车都堪称是一场新长征。

在新长征的路上,有人曾经以互联网思维造车的名义率先“揭竿而起”,又很快沉寂;有人曾经以声势浩大的一场接一场的发布会“蜚声“海内外,如今正面临“跑路”的质疑;有人仍在延续传统燃油车的角色入场;有人却想要抓住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的“风口”……

然而,不管你是有“正规军”在背后作为支撑,还是纯属互联网科技公司造车新贵,抑或是“半路出家”的野路子,站在2017的这个当口来看,造车新晋者们,你们还好吗?!

SUV的市场红利

年产销近3000万辆的市场规模,中国车市足够大,大到容得下6+N(六大国有汽车集团,长城、吉利、比亚迪等)之余,还能有空间装下斯威、比速、宝沃们。

中国还需要一个新的(燃油车)汽车品牌吗?对于这个被媒体早就“拷问”了无数次的问题,依旧没有统一标准答案,见仁见智。当然,仅从中国车市已有的汽车品牌数及整体产能这个角度来看,新建一个传统燃油车汽车品牌,并无意义。甚至可以说,这样的做法不仅与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不符,同时也有悖于国家宏观经济“三去、一降、一补”的总体指导原则。

然而,老鼠走不走直线取决于猫。一旦落实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市场去说话,诸如斯威、比速、宝沃等一批新的燃油车造车新晋者,该来不该来,都还是来了。

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汽车整体产销分别为1352.58万辆和1335.39万辆,同比增长4.64%和3.81%。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148.27万辆和1125.30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16%和1.61%。而在自主品牌擅长的SUV领域,上半年自主品牌整体销量突破270万辆、同比增长24.4%,对应的市场份额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高达59.6%。

有市场就有机会。于是,在过去的2016年里,我们先后看到,打着“德国血统”旗号的宝沃BX7,宣称“源自意大利”的SWM斯威BX7,自诩“时代新势力”的比速T5,纷纷仍延续以燃油车的角色入场,切入到了国内热火朝天的7座SUV细分领域。

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这部分新晋者们,其在市场销量层面的表现如何呢?以斯威汽车为例,从官方披露的数据来看,首款车型X7自去年8月底上市后,首月销量就达到了6000辆。到了去年12月,在购置税将要退步的刺激作用下,X7的单车月销量一度到达7168辆的新高点。2017年,车市整体增速有所放缓,斯威汽车的销量也出现一定下滑,不过也稳定在了5000辆左右的水平。

与斯威不同,同样发轫于重庆的比速汽车,似乎运气不佳。从2016年12月品牌正式上线以来,到目前为止比速共推出了包括SUV和MPV在内共三款车型。根据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比速汽车的月销量仅为5600辆,主力车型T3的月销量也已经从一开始的3000多辆下滑至千余辆水平。

在此背景下,今年6月7日比速旗下第三款车型T5的上市发布会上,厂家不惜重金请来了包括许巍和黄晓明在内的明星阵容为新车站台。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比速汽车的整体销量爬升到了4700辆,其中T5一款车贡献了3000余辆。如此来看,即便是在新车和明星代言的“双重效应”带动下,比速汽车的市场表现也很平平。

另据《汽车人》记者了解,继BX7之后,定位为“买得起的豪华车”的宝沃,于今年3月又顺势推出了第二款产品BX5。在外界看来,BX7上市不到一年,订单突破4万辆、月均销量达到四五千辆的水平,这样的成绩,对于一个价格定位与主流合资品牌竞争的“新生”汽车品牌而言,算是成功打响了“第一炮”。不过,BX5上市之后,表现不仅不如BX7,还从一定程度上“分食”了BX7的市场销量。目前来看,宝沃旗下BX7+BX5的双子星组合,总的月销量保持在3500-4000辆的水平。

在《汽车人》看来,中国庞大的市场容量和复杂多元的需求,为各路造车新晋者提供了相应的发展空间和土壤。同时,源于新企业在体制和机制上的灵活性高效性,这些新企业和新品牌,很容易依托其为所针对的区域及细分市场,提供比较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进而迅速打开销量的突破口、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然而,随着燃油车市场整体增速放缓、竞争不断加剧,新品牌们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渠道和品牌力等方面不足的掣肘。对于这批燃油车新晋者们而言,从0到1的突破相对容易,能否实现从1到100的蜕变和更大程度上的跨越,才将是决定它们最终去留的关键所在。

新能源的历史机遇

从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三五年中国的燃油车市场产销规模将逐渐到达峰点,然后开始转入“下坡”路。与之对应,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冉冉升起。

根据中汽协最新数据,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5万辆和5.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3.4%和33.0%。上半年累计产销量分别为21.2万辆和19.5万辆,同比增长19.7%和14.4%。虽说进入2017年后,新能源汽车行业因受到“补贴退坡”的政策影响,年初国内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一度陷入低谷。但随着地方补贴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的整体产销量已经开始呈逐走强的趋势,预计下半年还将持续向好。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2014年5月,在习近平主席考察上汽集团过程中,其为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定下了大方向。时至今日,就汽车产业而言,从中央到地方、从民间到企业,几乎都在围绕“新能源”这个关键词进行谋篇布局。

工信部于2015年11月首度对外透露,称将来会有若干家非汽车企业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其后,有关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争夺战也正式拉开帷幕。据悉,目前拿到“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一共有15家:北汽新能源、长江EV、前途汽车、奇瑞新能源、江苏敏安、万向集团、江铃新能源、重庆金康、国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知豆、速达、合众、陆地方舟及江淮大众。

源于相关资质申请和审核标准中,对于新晋者在“工厂”等硬件指标方面有硬性要求,因此,在上述拿到生产“资质”的15家企业的名单中,我们并未看到诸如蔚来汽车、乐视汽车、奇点汽车、威马汽车、小鹏汽车等以“互联网思维”著称的一批跨界造车新贵。即便如此,这也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对于造车这件事情的执着和热情劲儿。

据《汽车人》记者了解,与燃油车领域的新晋者动辄能做到“八个月内一口气猛推出三款车”的神速不同,这些以新能源电动车为市场切入口的新晋者,抛开北汽新能源来看,普遍还处于忙着拿地建厂、为实现首款车型的量产进行最后的冲刺阶段。

“发改委项目核准是指企业有建设纯电动乘用车项目的资格,产品上市销售还需要工信部准入。”7月17日,工信部正式公布了申报第298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车辆产品相关信息。其中,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即云度新能源)的3款纯电动轿车产品赫然在列,产品型号分别是YDE7000BEV1C、YDE7000BEV1B、YDE7000BEV1A。对此,云度新能源总经理刘心文表示,此次进入《公告》的3款产品都为云度新能源π 1,只是采用了不同的配置和电池供应商。

此外,记者也注意到,除了云度的新车上市在即外,在目前初步获得“资质”的15家企业中,长江EV和前途汽车的相关进度处于前列。“推向市场肯定是明年,因为新车下线到正式量产还有一个过程,我们现在开始进入另外一个战线,就是工信部的工厂准入。”据前途汽车董事长陆群介绍,前途汽车位于苏州的工厂园区一季度已经完成封顶,二季度刚完成设备的引进,三季度将开展设备的调试及生产线的磨合,预计年底进行小批量的试生产。与此同时,首款纯电动乘用车逸酷早前就已经准备量产上市的长江EV,目前正在等待配合工信部相关部门完成工厂的审核。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不在上述“资质”的名单之列,但作为继乐视之后,被外界广泛认为是互联网跨界造车者中“最有钱、有人、有颜、有戏”(各种有)的新贵代表,由李斌牵头创办的蔚来汽车,至今仍吸引着行业内外的共同好奇与关注。

更值得关注的是,最近蔚来旗下首款量产车型——ES8的路试谍照也开始在网络上频频曝光。在乐视汽车和贾跃亭本人,再度陷入了舆论质疑的漩涡之际,作为“扛旗”互联网造车的蔚来汽车,似乎也有意向外界传递“我们的造车进程很顺利”的积极信号。而作为蔚来全力打造并将投入量产的首款纯电动SUV,在今年上海车展ES8的发布仪式上,李斌曾自信满满:“蔚来ES8的推出,将使得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看不到未来。”

与一切看起来顺风顺水的蔚来汽车不同,同样作为互联网跨界造车中的突出代表,贾跃亭和他的乐视汽车,最近又陷入了一场更大的麻烦。

贾跃亭“跑路”了吗?自7月6日传出贾跃亭宣布辞去乐视网董事长一职之后,有关贾跃亭本人的踪迹在媒体上边成了谜。有人断言,贾跃亭跑去美国不会再回来了,有人又出来辟谣,称近日有人在首都国际机场看到了贾本人……“很抱歉让各位担心了,我会尽责到底!”身处舆论漩涡中的贾跃亭,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向外界喊话。

根据新华社的官微报道,此次“东窗事发”之后,作为乐视创始人的贾跃亭,确实前往了美国,并且在继续为他的“汽车梦”奔走筹资。目前来看,贾跃亭国内的乐视网已经易主,在美投资的电动车公司法拉第未来(FF)也因融资前景不明、工厂建设计划也发生了变故,就连乐视公司里的员工的“信用值”,日前也遭到了建行的强行“清零”处理。FF91还能顺利量产吗?贾跃亭还有“翻盘”的可能吗?质疑声中,人们正在等待乐视的另一只靴子落地。

就目前而言,这些新晋者中,有的势头正猛,有的已趋于沉寂,有的已经具备“入局”的潜质,有的则终将被市场淘汰。但即便如此,在《汽车人》看来,它们都是时代的弄潮儿,不论最终结局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它们都将同现有的中国汽车品牌一道,共同影响和引领着新时代下中国汽车产业的潮流与变革。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