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林:坚持改革、科技跃迁

汽车人传媒 2021-12-24 15:43:11 作者:王俊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

东风零部件集团董事长陈兴林

 

“通过对机构、体制、流程的变革,东风有限正焕发着生机与活力。科技让整车和零部件边界模糊,只有坚持改革,坚持科技跃迁,我们才有未来。”陈兴林如是说。

 

文/《汽车人》王俊

 

在2021年广州车展上,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东风零部件集团董事长陈兴林接受了《汽车人》的专访。他就东风零部件集团取得的改革成效、“C计划”推进情况、产业升级、整车与零部件的关系等热点问题,与《汽车人》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

 

改革,让优秀基因裂变

 

“改革”,如今在东风有限来说是一个热词。无论总部机关还是板块基层,无论公司经营层还是部门员工,无不感受到改革带来的震动与变化。

 

改革首先从东风有限总部机关“开刀”。通过几轮机构优化改革,总部机关人数已从原来500多人锐减至200多人,机关职能部门由原来10个总部减至8个,据说进一步改革仍在持续深化中……

 

 

去年东风有限推进“V计划”,将东风启辰重新划归东风日产业务范畴,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做强做大。

 

实施“C计划”,以装备业务的资产作为增资,注入到东风零部件集团,使核心零部件业务和装备业务能够优势互补。

 

东风汽车股份推进“领先计划”,对总部管理机构进行了重大合并调整,成立了商研总部、制造总部、营销总部,进行扁平化管理运营。

 

东风有限推进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尤其是对零部件板块大刀阔斧地一列性重组优化,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为企业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基因。

 

“在汽车界,人们的目光常常集中在整车行业,而对零部件企业却很少聚焦。但没有强大的零部件支撑,何谈自主品牌整车企业的强大?”《汽车人》与陈兴林的交谈从改革这个话题开启。

 

 

陈兴林说,在原来公司的各个板块中,零部件企业属于“老少边穷”部落:产品竞争力弱、科技滞后、设备老旧、投入有限、上挤下压等因素,曾经让企业生存发展面临着巨大考验。

 

东风有限不断强化内部战略协同、资源协同和效率提升,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推进,东风有限实现资源效率的提升,更好地适应汽车产业的变革,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自去年12月28日‘C计划’正式落地以来,我们平稳、有序地推进了业务整合、组织机构优化,员工队伍稳定、士气高昂,公司也实现了良好运营。今年1-10月份,整合以后的东风零部件集团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39.47亿元,预测全年营业收入可以突破170亿元,保持同比增长。”陈兴林很有成就感地说。

 

做好零部件,整车才能强大

 

听着陈兴林滔滔不绝地介绍,《汽车人》问:东风零部件集团这五年来,如何从战略高度来思考行业发展、机构重构、业务规划?

 

陈兴林说,目前东风零部件集团有员工1.4万人,总资产213亿元,全口径的收入规模接近240亿元,今年在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排名第12位,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排名第100位。“十四五”的目标是进入国内前10位,全球前80位。

 

 

“我们在全国有74个制造基地,都是紧跟整车客户进行布局。十堰是规模相对较大的基地,这里布局了东风主要的商用车业务,所以稳定十堰基地也是我们的责任。”

 

“十三五”期间,除了做好全国业务布局外,重点推进了十堰基地传统业务的转型升级,将十堰基地定位为“东风零部件集团百亿零部件产业基地”,目前十堰基地的收入规模已经突破了100亿元。

 

同时,在襄阳基地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将襄阳基地定位为“绿色、智能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将在“十四五”期间分步达成百亿产业规模。这些布局对于稳定老基地的发展非常重要。

 

 

在全国各地的布局,也都随着整车转型升级的需要不断发展。“为什么整车需要零部件就近建厂,就是考虑零整协同和降低供应链风险。现在有的科技公司总是很焦虑,想把他们的技术导入到整车里,但是效果不是特别好。因为他们差一座桥,而我们零部件企业就是这样一座桥。”陈兴林说。

 

保持定力,打造核心优势

 

“东风零部件集团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又通过哪些举措实现自己的目标?”面对《汽车人》的疑问,陈兴林侃侃而谈。

 

“目前我们是国内唯一一个拥有整车六大核心技术系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这有历史的原因,也是长期的技术积累形成的。这些系统技术之间可以互补,所以说我们是最懂整车的零部件企业。”

 

 

是的,经过“十三五”的改革发展,东风零部件集团形成了“6+1”核心零部件业务布局;在整合了东风有限核心的装备业务以后,“十四五”东风零部件集团确定了“2、3、5”新的发展策略,具体是:

 

2大核心业务:包括核心的“6+1”零部件业务和核心的装备业务,覆盖制动与智能驾驶系统、座舱与车身系统、底盘系统、新能源电驱动系统、热管理系统、动力总成技术系统,再加一个贯穿六大系统的热成型轻量化技术。

 

3大经营方策:一是坚持东风体系内、外两个体系双循环,“十四五”的目标是内外兼顾、乘商并举,东风体系内、外市场收入占比各50%,乘用车、商用车业务收入占比各50%;二是坚持资产经营、资本运营“双轮驱动”,分两步走,今年7月已经完成了第一步,东风零部件集团旗下9家子公司进入到上市公司“东风科技”,“十四五”期间,要通过资产重组把其余的业务也注入到上市公司,实现整体上市;三是坚持自主创新与高水平开放合作。

 

5大核心技术:在巩固传统业务持续竞争优势的前提下,掌握核心的底盘系统技术、智能驾驶系统技术、智能座舱系统技术、新能源关键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形成系统化、矩阵式竞争优势。

 

科技,带动产业变革融合

 

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一定是科技决定方向和势头。面对汽车产业深刻变革的大潮,未来东风零部件集团在产业升级方面将会有哪些举措和打算?

 

陈兴林说,“十四五”东风零部件集团深度融入整车的转型升级,打造持续的竞争力,将是零部件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所在。为整车提供安全可靠的供应链,这些只是最基本的一环,更重要的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够与整车平等对话。

 

 

“现在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的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优秀的零部件企业必须要能够深入到整车的技术创新中,成为技术合作伙伴,所以我们对未来发展的定位有三个基本认识:第一,我们要成为汽车新技术的价值贡献者;第二,我们要做科技跃迁的促进者;第三,我们要成为整车的技术战略伙伴。”

 

在本次广州车展上,东风日产搭载全新动力技术e-POWER的车型,正式开始接受全国订单。国内首款e-POWER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减速器总成、核心铸件总成等,全部由东风零部件集团提供。

 

 

启辰D60EV的高性能下一代3合1驱动电机系统,也由东风零部件集团开发、制造。在强调市场化发展的前提下,东风零部件集团已经成为东风有限整车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未来也将是公司实施电驱化战略的主阵地。

 

 

“十三五”对东风零部件集团来说是一个战略调整期,这也是行业的变革期,他们顽强地活下来了,那么“十四五”就要活出新价值、活出新天地。在行业深度变革的“十四五”,公司怎么样发展?要去零部件思维、去汽车思维。

 

“现在的科技公司都想做汽车,而汽车企业都说自己是科技公司。我们不能将自己定位为一个零部件企业,因为那仍然用的是零散的思维,我们要的是系统化思维、战略性思维、资本化思维,用这样的思维来看汽车、造汽车,我觉得,将来汽车应该是一个承载了先进技术、梦想和情怀的移动终端。”陈兴林信心满怀地说。

 

梦想虽好,但落地更重

 

了解东风有限的人,对东风零部件集团近五年的改革有深刻印象,改革发展一路走来,还是历经了很多艰难险阻。

 

面对汽车行业的巨大变化,东风零部件集团积极把握变革的趋势,定位公司的战略,制定并推进着“趋势性、领先性、系统化”的“9字方针”,并且已收获显著成果。

 

趋势性:零部件企业的战略定位、业务布局一定要符合汽车产业深度变革的趋势和技术升级的趋势。如果趋势搞反了,背道而驰,很快就会被淘汰出局。

 

领先性:传统的业务一定要转型升级,新客户才会需要你。同时,新布局的业务必须具有领先性,自己才能有未来。

 

系统化:整车比拼的是谁能最快速、个性化地开发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所以整车需要具有系统化业务和技术能力,能够支撑其快速平台化开发的合作伙伴。

 

 

有了清晰的战略,实施路径也非常清楚,就形成了“业务归核化、资源系统化、产品模块化、资产证券化”。

 

“十三五”他们完成了“6+1”系统化整合落地,“十四五”就是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现在阶段性目标已经顺利实现,未来要利用资本市场的巨大力量,实现公司更大发展。

 

“一个企业首先要有梦想,才能够勾画出清晰的战略愿景,然后把这个战略愿景变成中期事业计划,并基于中期事业计划确定年度经营目标。所以这五年,东风零部件集团通过明晰发展战略、路径和方策,并且坚定不移地落地,最终实现了经营高质量。这也为‘十四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陈兴林很有心得地说。

 

 

是的,东风零部件已由原来的“丑小鸭”,正渐变成一只被业内看好的“白天鹅”,他们不只心中有梦想、脚下有道路,更重要的他们可以将美好的蓝图,一步步在手中实现,这或许是做企业人该有的情怀、担当和责任。

 

很期待看到东风零部件集团的下一个五年、十年的样子,甚至更长!

(文/《汽车人》王俊)【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