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高层共同解读下个25年

汽车人传媒 2016-09-08 17:43:47 作者:卢山

25年积淀的一汽-大众,正如9月的长春,褪去夏季的燥热后,温和又不失活力,在不急不躁中,稳步发展,砥砺前行。

◎ 《汽车人》记者   卢山

2016年时值一汽-大众25周年,这个时间对于一汽-大众来说意义不凡。

首先,是1/4个世纪过去,一汽-大众从诞生到成长,走过低谷亦登上巅峰。25年的成就有目共睹,不仅在中国创造无数第一,环视全球也堪称奇迹。

此外,25年恰是中德双方第一份合资协议到期之时。站在这个承前启后的时间节点上,一汽-大众有着对过往的总结和反思,但更多的是对下一个25年的憧憬和期待。

9月7日,一汽-大众经管会六位高层罕见的集体亮相。在他们眼中,下一个25年和过去的25年相比,又会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质量驱动与意识觉醒

中国是全球销量第一的市场,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特别是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汽车市场整体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一汽-大众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其内在的核心推动力究竟是什么?

“说到核心驱动力,一定是来自文化。一汽-大众不断前行的驱动力一直以来是对高品质的追求。从企业建立初期开始,股东双方给它的定位就是要建设中国最优秀的汽车合资企业,这其中的本质是质量驱动。”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张丕杰

一汽-大众董事、总经理张丕杰表示,25年来一汽-大众的成功源自质量驱动的企业文化,但25年一汽-大众为中国汽车产业所做出的贡献并不仅止于此。

25年,累计销量超过1250万辆。25年,累计缴纳税金3700亿元。从中国第一代“国民家轿”捷达,到中国连续多年无争议的豪华车霸主奥迪。

25年的历史中,一汽-大众创造了许多第一。外界视其为“亮肌肉”,但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一汽-大众的25年实实在在的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从一个品牌一款产品到拥有大众、奥迪两大品牌12大系列产品。25年来,一汽-大众带动了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水平与装备制造水平的提升。”

25年来,一汽-大众不仅实现了千万量级的汽车销售,同时也培养了超过700家供应商的发展和成长。一汽-大众对德国工艺与德国品质的追求,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提高。

但是相比这些,张丕杰认为,过去25年来一汽-大众更大的价值和成就,在于其带动了整个中国汽车工业质量意识的觉醒。

“一汽-大众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有很多矛盾需要平衡。在做这样的平衡过程当中,什么是它的基准?什么是它的底线?那就是质量。”张丕杰说。

下个25年的成功之源

张丕杰认为,一汽-大众的高增长和持续性发展,源自对高品质追求的企业文化。而高品质的内涵,不仅仅是指产品的高品质,更包括品牌建设的高品质,服务质量的高品质,人才的高品质,和体系的高品质。

这几点,将是一汽-大众面向下一个25年,能否继续引领行业发展,持续辉煌半个世纪的关键。

随着未来产品家族的快速壮大,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更日益突出。

“产品是灰色的,品牌之树常青”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商务副总经理 董修惠

一汽-大众商务副总经理董修惠表示:“一汽-大众市场营销的成功之处在于,已经拥有了先进的与世界接轨的营销理念,构建了成熟完整的营销体系。品牌的锐化和一致性将是未来的持续性工作,从而增强用户的黏性。”

此外,面对超过1200家渠道伙伴,董修惠认为经销商厂家和经销商一定是战略方面的关系。去年一汽-大众提出了“相生共赢”的理念,即尊重、共赢、倾听。这是一汽-大众未来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只有拥有一支高质量的经销商队伍,才能让高品质服务的目标得以落地。

在人才培养方面,总有4万多名员工,连续获得7年“最佳雇主”称号的一汽-大众,对未来的人才队伍建设也有清晰的规划。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人事副总经理 郜德吉

一汽-大众人事副总经理郜德吉表示:第一,深化人才战略性管理;第二,有序开展人才培养,打造工匠型人才,拓宽人才上升通道;第三,构建大数据时代的人才储备,打造跨界人才。

“一汽-大众人力资源体系未来将继续围绕公司生产、经营与发展的各项目标,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构建“干事有平台、发展有通道、成长也保障、选拔有标准、付出有激励”的良好人力资源环境,使在这里工作的每个员工都能够展现价值、释放能量。”

中德合力,补足短板

站在25周年的时间节点上,既要总结经验和收获,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反思一下过去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有什么样的教训、走了哪些弯路,下一步应该去避免什么。

“如果说到过去的不足,在SUV车型总市场比例快速提升,对此准备是不足的。对新能源、互联网+等方面,我们的起步也比较晚,当然我们想为客户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起步是要晚一些。”

张丕杰表示,这些短板正在引起高度的关注,不仅经管会关注,董事会也在关注这些短板如何去克服。

今年上半年,大众汽车在全球的市场销量为512万辆,中国市场的累积销量就超过了186万辆,占比三分之一以上。可见中国市场对于全球汽车市场和大众集团的发展至关重要。

“未来大众将更加高度重视中国市场,SUV车型和新能源车型的导入很快就将进入到一汽-大众的版图之中。与此同时,一汽-大众也在不断的优化自己的生产布局。”一汽-大众第一副总经理赛德利表示。

目前,一汽-大众已经拥有东北长春、西南成都和华南佛山三大生产基地,包括轿车一厂、轿车二厂、轿车三厂、轿车四厂和发动机传动器厂、成都发动机厂以及冲压中心等在内的七大专业生产厂,佛山的华南基地是国内第一个完全满足“MQB平台”(横置发动机模块化平台)生产需求的基地。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工会主席 范希军

今年5月,一汽-大众华北基地正式开工建设,这是一汽-大众优化全国性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德合作的又一大成果。

2014年,中国一汽和德国大众在中德首脑李克强总理和默克尔总理见证下续签了重新25年的合作协议,后25年承载了政府和中德双方的信任和期望。

“2013年,一汽-大众开始启动2020战略,得到了中德双方高度的认同和支撑。现在,一汽-大众正在启动一汽-大众2025战略。面向未来,一汽-大众将持续保持现在这样的一种发展姿态,保持创新、驱动发展,并释放出更强的增长动力。”

25年积淀的一汽-大众,正如9月的长春,褪去夏季的燥热后,温和又不失活力,在不急不躁中,稳步发展,砥砺前行。(《汽车人》记者/卢山【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