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中的日企

汽车人传媒 2014-12-22 16:07:44 作者:管宏业

“车是日本车,心是中国心”,在面对突如其来的中日政治纷争面前,不少日系车主将类似标语贴在爱车上作为护身符;但对于在华雇员超过百万、行业深入每个经济毛孔的日系企业而言,却不可能以完全躲避的态度来应对危机。

随着争端升级,两国经贸已深受其害,特别是日系汽车企业在华所受冲击,或将超过去年日本9级地震带来的重创。业内普遍推测,此次事件对日系车的影响将在很长时间内难以消除,《汽车人》所接触到的几乎所有日系车企都对前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摇摆迷离。

“不能说,无处说”,成为日系企业一段时间内最大的困扰。事情初起之时,日企均不方便高调发言,于是行业内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传言。微博上甚至一度传出丰田、铃木等车企要撤离中国,将工厂转移至泰国、缅甸之类的传闻。虽然谣言在明眼人看来不值一提,但在网络和其他新媒体爆炸式传播过程中,谣言传上一千遍的效果,足以让任何当事人胆战心惊。

正因为这样,经过短暂的等待和观望,日系汽车企业不再沉寂。一方面是宣言明志,坚定在华长期发展信念;另一方面,从服务关怀到产品导入,逆势加大投入力度。目标不约而同:尽快走出在华低谷。

丰田中国投资公司执行副总经理董长征日前告诉《汽车人》,虽然9月份丰田在中国销量出现大幅下挫,但这不会改变丰田在华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尽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丰田今年要完成100万辆以上、同比增长逾10%的目标有难度,但他表示:“从立场来说,我们仍将坚持力争完成这个目标。”

不会撤出中国市场

“谁也不知道,最后事情会发展到什么样。”《汽车人》记者在与多位日系合资企业人士沟通后,得到的诸多类似的回馈。确实,由于钓鱼岛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中日关系还可能进一步恶化,日本汽车企业必须做充分的心理准备和长期应对之策。

在总数上百亿美元的经贸往来中,汽车是中日经济合作中最重要的一环,中国市场也是日系车企最为看重的阵地,但受制于政治因素,中国也正在成为日系车最难以发力的市场。由于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日系车很可能会调整此前拟定的投资方案。虽然丰田汽车已经辟谣:不会将生产线转移出中国。但日系车在华进退维谷的两难心态或也由此可见一斑。

此前,日产公司首席运营官志贺俊之已经公开表示,因钓鱼岛问题引起的中日关系恶化给日企在华销售带来了负面影响,“希望问题能尽快得到友好解决。作为民间企业,我们将竭尽全力。”观察人士表示,志贺俊之的表态正反映出日本汽车企业的共同呼声。

正如多位业内人士担忧的那样,与召回、大地震相比,当下是日系车在中国的最困难时刻。不确定的政治走向,难以有效发挥的品牌传播和市场营销,都束缚住了日系车企的手脚。在只能隐忍的市场环境下,日系车企或许会对日后中国市场前景和定位进行重新审视。

从合资工厂停产、减产,到取消经销商任务考核,停止或减少进口数量,日系车企和经销商也正在做着各种各样的应对。如果说之前不久前国内被砸日系车的新闻让人无奈和遗憾,那么丰田汽车随后针对性的补救举措则让人欣慰和释怀。据了解,广汽丰田和一汽丰田将开始赔偿在反日游行中被砸毁的丰田车,原则是客户零负担。一位业内人士对此评论:“日系品牌的服务本来就做得比较到位,这次危机也再次反应了日系车企对于危机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

当然,尽管丰田的危机公关及时到位,但如何让消费者真正消除疑虑放心购买日系产品、如何继续维护长期以来形成的品牌口碑等等,才是真正的难题。在中日两国政治情绪对立的今天,日系车企面临的群体性难题,不是一场漂亮的企业公关可以彻底扭转的。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日系汽车企业不会撤出中国。中国市场如此之巨大,同时又兼具销售市场和生产基地的双重效用,令日企无法舍弃。

以日产汽车为例,从去年开始,日产在华的汽车产量就已经高于日本本土。中国目前已经成为日产全球最大市场。此外,随着近年来日元升值,在日本生产的成本进一步增加,目前日产在中国之外生产的车型中,也有平均20%到30%,有的甚至高达30%到40%的零部件依靠从中国进口。正因为如此,日产中国一位内部人士表示,日产不会把相关业务转移到其他国家。

日产汽车执行副总裁西川广人日前表示,日产在华业务情况正日渐好转。西川广人称,尽管现在谈及未来情况还过早,但他仍希望,未来两个月内日产在华销售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董长征表示,对于此前传出的丰田和雷克萨斯的减产消息,主要是受当前销量变化进行的调整,并非长期性的决定或受到其他政策影响导致,这是丰田以市场为生产导向的工作方式,并不代表丰田在华战略发生了大变。另外,关于丰田放弃大规模生产销售纯电动车的传言不实,丰田只是对电动车市场规模进行预期调整,并不存在放弃电动车。

让不少业内人士想不到的是,当值中日争端之际,丰田还在全球范围内启动了最大规模的召回,其中在华召回总量达到140万辆,在行业人士看来,这多少会对年底销售造成影响。了解内情的人告诉记者,按照中国相关法规,丰田召回的产品不在强制召回范围,但此次丰田依然发出召回,不仅意在显示出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更是要强化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丰田将继续甚至强化深耕中国。

行业的动荡

虽然日系车企在极力躲避更大的损失,但无论如何挽救,受损都难以避免,不同的只是多少而已。不出预料,9月份国内日系车产销下滑幅度之大,甚至超过人们此前预期。下滑幅度最大的斯巴鲁、三菱等,同比单月跌幅甚至超过60%。此消彼长,这对于其他品牌而言是一个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好机会。

并不算是巧合的是,在丰田汽车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召回740万辆汽车、丰田股价在东京股市下跌2%的同一时间,韩国现代汽车发布了9月销量报告,对于中国区的销量现代用“格外突出”来形容:9月在华销量达到12 .78万辆,刷新了单月历史纪录。

“长期来看,韩系企业将成为这次日系车企集体失利的最大获益者。”一位日系车企内部人士认为。由于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韩系车或将成为日系车失利的最大受益者。

市场数据也证实了这一判断,相对于韩系车的崛起,德系车销量上涨并不明显。虽然9月份德系车增长了13.8%,但不少市场人士认为,德系车市场份额的增长属于正常范围,并没有沾到日系车销量下滑的光。京城不少大众系经销商甚至表示,9月份大众在京销量并没有迎来大幅度的上涨,有些4S店的销量反而出现了下滑。

根据瑞信机构的预测,日系车厂商产能利用处于低位水平还将持续12个月,这个期间内,日系厂家释放的产能并不会“均摊”到每一家企业身上,谁与日系车产品趋近性强,谁就可能成为直接获益者。但对竞争对手而言,即使能够短时“补缺”获益,但问题在于,由日系沉寂“牵一发动全身”的车市整体萧条或许更浓。

表面看来,此消彼长,“敌退我进”或许是市场竞争的正常表现。日系跌,其他竞争对手必然受益,但这只是市场的短期表象。

应该注意的是,当今国内乃至全球汽车市场,由德、美、日、法、韩系以及民族自主品牌,已经形成了一个充分竞争的汽车生态圈。日系有所长,德系有所短,每个品牌都有独到优势,每家企业都有可取之处。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这种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促使国内汽车业形成当今蓬勃向上的局面。难能可贵的是,在没有行政垄断、没有政府过度干预的市场氛围下,相比石化、房地产、金融业等行业,汽车业已经成为国内最自由、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

实际上,由于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联动影响,无论德美日韩还是民族车企,主机厂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联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两年前由于日本大地震给全球车企带来的冲击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如果日系车企和零部件厂家在相当时间内沉寂,将引发更大范围的行业动荡。

表面看来,日系车的低迷给竞争对手提供了一个超越的契机,但实际上并不如此。过去30年中国汽车业蓬勃发展,正是建立在德、日、美、韩以及本土自主品牌的充分竞争基础上。倘若失去自由竞争氛围,变成一家或两家独大的局面,垄断的市场局面不仅无助于行业健康发展,对消费者也不公平。虽然短期内大众、通用和现代能够抢得定单,但长期来看并不是好事。如果中国车市增长长期放缓,在总量萎缩的蛋糕面前,没有人能笑得出来。

风波总会过去

9月份不仅是销量大跌的一个月,同样也是日系车集体禁声的一个月。但从10月中旬开始,记者所了解到的包括广汽本田、东风日产、广汽丰田等日系车企已经开始重启车型导入和市场推广。种种迹象表明,日系企业在沉默一段时间后已开始重新行动,不仅找回市场信心,更要找回消费者的认同。所不同的是,日系车企姿态更加低调,态度更加谦恭。

东风本田副总经理刘洪表示,东本下半年的改款新车将照计划在广州车展发布;东风日产市场总部副总部长杨嵩也表示,东风日产四季度的营销活动将照常进行;此外记者了解到,一汽丰田也恢复了一度终端的公益项目,广汽本田的2013款雅阁的市场推广活动也开始逐步恢复。

虽然风波中进口车受影响很大,但记者了解到,包括雷克萨斯和英菲尼迪,已经开始恢复正常的市场活动。英菲尼迪公关总监葛然告诉记者:“英菲尼迪JX照原计划还是在秋天上市,并没有受到影响。”

更能反映日系车企态度的是,丰田计划加速向中国导入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丰田近日公布了最新环保技术研发举措以及面向2015年的实施计划。这份规划中,丰田将在年底前提前开始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市场的试销,并在明年引入电动车。

此前,丰田已陆续向中国市场投放普锐斯、凯美瑞?尊瑞等在内的7款混合动力车型,业界观察人士认为,加速引入PHEV以及加快在常熟混动国产化进程,一系列举措都反映出丰田雄心不减。

丰田汽车中国公关部负责人明确表示,虽然近期局势不好,眼下“云动计划”和新工厂的推广活动暂时搁置,但对丰田而言,深耕中国的战略规划不会有变,“不可能让一时影响全局”。

业内人士评论,经过30年的积淀发展,除了全球第一大的消费市场外,中国已经构建了汽车业庞大的产业基础和配套体系,这是其他发展中国家远不可能比拟的优势。正因为此,日系车企不情愿、也不可能转移生产力。时事尽管不利,惟有深耕中国。

在《汽车人》所采访所有人中,厂家、经销商、消费......没有人对日系车何时走出低谷能够有准确预期,但几乎所有人都认同一点,那就是一旦中日政治风波过去,那日系车企扭转困局就不会太难。毕竟,从产品力而言,日系产品依然具有良好的竞争力。从品质到油耗都有其优势,一旦风波过去,再辅以必要的促销,日系车依然有相当竞争力。

因此,市场本身并不是日系扭转危局的难点。问题就在于,中日之间的政治纷争何时结束?这其中涉及到的因素太复杂,很难准确的判断。近期看来,两国妥协遥遥无期,但明眼人都知道,中长期来看,中日两国谁也离不开谁,谁也承受不起经济交恶带来的撤资、停产、失业等系列后果。风波总会过去,客观来看,日系车企走出低谷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作者/管宏业)【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