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之殇

2012-06-17 13:53:15 作者:
  附近那家大型连锁超市的国货专柜终于悄无声息地撤柜了。说起来还真有些内疚,一年前它突然冒出来的时候,我便很决然地断定它不能长久。没有想到,居然会一语成谶。
其实那专柜还是挺好的,卖的都是上世纪很有名的国货化妆品,有些品牌还很有些年头了。只是,把这样的店开在远郊,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地段决定身价,这是不二法门,国人最懂的。把个高端品牌放在这儿,谁能有眼识得金镶玉?
当然,在国货不振的今天,想要抢个好地段,哪儿有那么容易?那是要用钱去砸的。财力不足,又无力寻求庇佑,则只能步步沦陷,日益边缘化。
同样尴尬的是看似热闹的中国汽车业。自己摸索敲打了30年还是个一穷二白,无奈放开合资了30年,依旧是给他人作嫁衣裳。如今,偌大的一个中国市场没能成为自主品牌的主场,却成为了跨国公司名副其实的“救世主”。
尤其是2008年以来,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到洲际性的经济崩溃不断,跨国公司在本土乃至主力市场的利润不断下滑之余,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却不断刷新。这让无论是先入者还是后来者无不眼前一亮,恨不能加足马力,或者更上层楼,或者异国翻身。
看看2012年国内主要汽车生产企业年销售目标:上海通用 130万辆,上海大众 128万辆,一汽-大众 120万辆,东风日产 100万辆,北京现代 80万辆,一汽丰田 60万辆,东风悦达起亚 48万辆,长安福特 44万辆……这还只是年初的数据,在众所周知今年中国市场也未必好的情况下,合资公司依旧信心不减。
相对于中高档乃至豪华车市场,主流市场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在最近IHS Automotive的一份研究报告中,预测中国高端乘用车销量将在2010年至2015年的5年中增长139%,并断定未来5年中国市场的高端品牌增长速度将超过主流市场。但这依旧是跨国公司唱主场。从传统的德系三强到新贵沃尔沃、英菲尼迪,无不磨刀霍霍,制定了各种宏观的扩张计划。至于超豪华车,近两年中国“豪车天堂”的title绝非浪得虚名。不要说保时捷、凯迪拉克了,就连顶级座驾宾利也已经快成为豪华车中的“街车”了。中国市场钱这么容易赚,为什么不来?
是什么成就了中国市场相继成为这些跨国的第一、二、三故乡?当然是中国人自己。中国汽车没有自己真正意义上的高端品牌,这是其一;国人喜攀比,更崇洋货,这是其二。而后者无疑是致命的弱点。老外们何其精明,他们早摸准了国人的脾性,无怪乎在本国只是普通国民车的品牌到了中国也能够摇身一变成为高端品牌。
可悲的是,用自己的虚荣心拯救了别人未能必得到真心的尊重,另一边却扼杀了自己的国货品牌。这种种得不偿失的事,我们究竟做了多少?
有人说,近年来举起国货大旗、支持自主品牌的人不在少数,甚至包括政府也站了出来。但实际上收效有多少,也是有目共睹。毕竟,想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消费心理实在不容易,要改变这样一个洋货至上的消费环境也不容易。都是要伤筋动骨的事,喊喊容易,真正身体力行谁敢?谁愿意?
如是,那就只能静待中国市场触底了。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