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观察

【汽车人】欧盟市场新能源车的新机遇

作者:
黄耀鹏
时间:
2021-01-24 08:00:10

 

进军欧盟,虽然肯定面临供应链和环保难题,但现在机遇正变得明显,中企需要拿出勇气和决断力。

 

文/《汽车人》黄耀鹏

 

欧盟在一年内崛起为新能源车第一大市场。

 

市场崛起的路线

 

在2020年初,就有人预测欧盟新能源车销量将“接近”百万辆。理由是欧盟27国(当时英国还未完成脱欧,但已经不被计算在内)中,有26国提供了力度空前的补贴,很可能刺激新能源车消费的大跃进。

 

到了2020年夏天,“预测”看似破产。因为上半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94.71万辆,其中特斯拉全球累计销量为17.91万辆,相当于大众(累计销量第二名)的近3倍。这当然因为中国产能放量、需求旺盛。

 

 

没想到2020年下半年,特别是11月、12月,深受疫情折磨的欧盟,新能源车的销量居然放了大卫星。目前12月份的数据还未出来,仅1-11月,欧洲新能源车的注册量就超过105万辆,超过中国的90.5万辆,成为新能源车第一大市场,没有悬念。

 

德国作为最大单一市场,2020年BEV(纯电动车)销售19.4万辆,比2019年暴增206%。如果加上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达到13.5%,其中小型车29.9%。德国在一年内完成新能源乘用车主流地位的转换,以任何标准来看,超过燃油车只是时间问题。

 

这里,渗透率和市占率是不同的概念。后者的基数是实际需求量,而前者的基数则是潜在需求量。显然,渗透率更多反映了短期未来的趋势。

 

更为重要的是,嘲笑欧洲都是“油改电”已经是过时看法。大众的ID.系列在德国新能源市场的市占率达到23.8%,其次是雷诺和特斯拉。当然BBA新能源车占比不高,稍有失意。不过它们都宣称,新的纯电平台和产品正在飞速赶来的路上。

 

 

2020年12月的法国被称为“神奇的市场”,新能源车销量3.59万辆,渗透率达到19.2%;如果加上HEV,渗透率达32.8%;其中,大众ID.3交付2500辆。与此相比,法国燃油车渗透率只有不到2/3,这显然是历史性的。要知道,法国2020年乘用车总销量为165万辆,较2019年的220万辆下降25.5%。荷兰、西班牙的情况也和法国相似,新能源车渗透率都超过了15%。

 

一般认为,渗透率一旦达到15%-20%,就会形成长期趋势。挪威市场就在达到15%之后一骑绝尘,直到70%。当然,挪威自己没有整车工业,对进口汽车持不打折扣的开放态度。这和法、德、意、荷、西等国需要保护国内生产商不同。

 

预测机构因此精神大振。普华永道旗下的分析机构“思略特”认为,到2035年,欧洲新能源车市占率将达到2/3,渗透率也将领先全球其他市场。这一预测,推翻了一年前的普遍看法。

 

销量高涨的原因

 

欧盟的补贴力度和惩罚预期,为企业修订产品策略起到前拉后推的作用。企业的策略在2020年空前趋同,就是依赖大市场(德、法、英)的量来“背”排放指标。

 

 

因此,传统燃油车销量恢复时,为了避免被罚,就必须加大新能源车的销售力度。简单说就两样手段:价格战、批量卖给B端客户。其实两种手段是合并使用的,大量的BEV在欧洲以非常低的价格供租赁使用。

 

已经有人质疑高补贴+强惩罚机制的必要性。如果渗透率一路拉起,直到一劳永逸地过渡到电动车时代,当然理想,但是考虑到欧盟还有多个知名大企业以“传统燃油车产品的技术积累”作为核心竞争力,以此为生的还有上百万欧盟公民,步子就不应该迈得太大。挪威只能是个特例。

 

欧盟市场的口味

 

中国车企此前一直将欧美市场归为难以攀登的一类,其实两者从准入到市场偏好都有很大区别。

 

尽管很多豪华车来自欧洲,但欧洲人喜欢小车是出了名的。不仅因为税收优惠,更是因为在老城区的狭窄街道里使用方便。大众高尔夫、标致206、雷诺Clio等两厢车在欧洲卖得远比中国好。而且,欧洲的城镇基础设施(包括充电设施)布局,比中国城市更密集、更合理。一线城市不足为据,中小城市才能表露欧盟的基础设施实力。在电动车消费上,欧洲人不大有中国人的续航焦虑,两三百公里的续航,他们也觉得没问题。这与通勤距离、充电便利程度相关。

 

 

这样看上去,蔚来ES8(包括刚发布的ET7)、理想One、小鹏P7的个头都太大了,不大符合欧洲人的口味,它们更适应中美市场。

 

五菱宏光MINI EV、奇瑞小蚂蚁、欧拉黑猫是不是就更容易受到欧洲人的青睐?很难说,如果只是小,做得粗糙,照样没戏。欧洲人消费惯性更强大,很可能为了一个按钮不在“应有的位置上”而大发雷霆,而不是像中国客户那样主动适应新车。这样看起来,几乎取消全部按钮的大屏触控设计,更容易引动欧洲人的肝火。

 

 

在10年前,中企都认为WVTA(欧盟整车型式认证)是个拦路虎。倒不是这个认证有多难通过,主要是卖不了几辆的话,拿这个以繁琐著称的认证“不值得”。而挪威等非欧盟国家,其实也认WVTA,通过了该认证,就无须再过一遍挪威自己的认证。

 

现在,对于EV,WVTA项目少了很多,通过成本变得更低。以前自主出口欧洲的碰撞不过关(主要是侧碰和小偏角),如今设计和用料水平大大提高,在中保研的把关下,已经不成问题(除非存心)。

 

试水容易扎根难

 

2020年,小鹏、爱驰都卖了几百辆车到欧盟,它们为此还争夺了一番“第一个出口欧盟的新势力”头衔。它们没告诉大家的是,主要都是B端客户。即便只有几百辆,通过WVTA认证也不再是赔本买卖。

 

目前出口只有2020上半年的数据。商务部称,2020年1-6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4万辆,增长了3.4倍,其中对发达市场出口增长了4倍,平均单价超过4万美元,是传统汽车出口单价的3倍。发达国家已成为我国新能源车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占比达到了71%。

 

 

总之,对于新能源车产品,欧盟强制技术规范更容易达到。而且,欧盟补贴直接给消费者,没有生产者白名单制度,对产地在欧盟外也没有歧视。但是,如果想放量,根本解决方案仍然是本地化生产,并组建本地化供应链(特别是电池)。因为远距离运输整车,需要面临认证、运输、渠道、本地维保的额外成本。

 

特斯拉的德国计划暂时遇阻,进展远不如预期,但特斯拉要搭建的德国产能,与上海一期产能(15万辆)一样。考虑到德国柏林新机场计划工期5年,实际用了13年(比其规模更大的大兴机场工期4年半,如期完成),德国政府的组织能力、财团的资本实力、建设企业的工程能力,远远落后于中国。

 

在欧洲实现本地化生产,更适合野心小一些、更灵活的计划,但规模太小将严重制约盈利潜力。其中尺度的拿捏,考校战略规划能力。这一点,新势力要学的还有很多(寻求代工有时并不是资质问题),传统车企在这方面优势更明显。

 

欧盟新能源车市场不是现在才变得诱人,只是不知道欧盟成员的财政能挺多久。补贴退坡是早晚的事,我们所有的企业都已经历过类似的考验。进军欧盟,虽然肯定面临供应链和环保难题,但现在机遇正变得明显,中企需要拿出勇气和决断力。(文/《汽车人》黄耀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