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观察

【汽车人】“规模制胜”在电动/软件时代依然说了算

作者:
管宏业
时间:
2021-03-18 08:00:06

电动化时代也好,软件定义时代也好,规模依然是最可确定、也最可依赖的制胜因素。

 

文/《汽车人》管宏业

 

一场席卷行业的高空气旋正在加速酝酿中,推动者正是大众汽车集团。虽然从表面看来,这个年销售近千万辆的巨无霸依然传统而高傲,但在孤注一掷的决心与史无前例的投资催化下,大众汽车的内核正在被数字世界的比特和电子填充,速度堪称激进级。

 

3月是万物勃发的季节,3月也是各跨国车企盘点收成、继续播种的季节。大众汽车率先打响头炮,尽管因疫情原因去年销量、利润大滑,但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赫伯特·迪斯博士依然颇为欣慰,他表示,全力转向电动车的计划已开始奏效。2020年,大众汽车集团全年电动车销量达到23万辆,相较2019年翻了三倍。2021年,新的目标是:全球销售电动车100万俩。

 

倘若这个目标实现,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即将掀开全新的一幕。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迪斯博士

 

北京时间3月16日晚,大众汽车集团新闻年会后,《汽车人》应邀与董事会主席迪斯博士连线采访,从电动车转向到投资电池工厂、从软件定义汽车到中国伙伴作用,迪斯谈兴颇浓,干货太多,核心观点包括但不止于如下:

 

● 汽车工业将在两个产品周期内发生根本性转变,不仅是电动化,更是通过软件实现互联与自动驾驶;

 

● 内核彻底转型,软件改变汽车,大众旗下的car.software将成为知名软件公司SAP之后,欧洲第二大软件公司;

 

● 中国目标雄心勃勃,2024年在华电动车目标年销120万辆,2030年达到300万辆;

 

● 鉴于电机和软件的通用化特征,电动/软件时代,千万辆级企业的规模优势将更明显。

 

“电动”利好,股价飙升

 

推动所有这些变化的出发点,来自动力总成的革新性改变——电动化,而这也是本年度大众汽车年会最大的看点。

 

实际上,在新闻年会前一天,大众汽车专门以“POWER DAY”(动力日)的形式,发布未来十年电池及充电技术路线图,这在大众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路线图的核心之一是,大幅降低电池成本,通过大规模采用标准电芯和实现集团内部协同效应,降低高达50%的电池成本,将每千瓦时降低到100欧元以下。同时,大众汽车集团还致力于确保2025年后的电池供应。并计划至2030年前,在欧洲建设6座总年产能达240千兆瓦时的超级电池工厂。

 

除成本效益外,存储容量和快速充电能力也有望取得进展。在大众的计划列表中,固态电池将是下一个被攻克的难关。由于固态电池体积更小且重量更轻,续航里程将比同等大小和重量的液态电池增加30%左右。此外,大众汽车还将在美国和中国扩大其公共快速充电网络。在中国,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在2025年之前建设总计17000个快速充电桩。

 

迪斯之所以一上来就谈电动化,不止在于它最受关注,同时也可以看作是阶段性成果。迪斯自豪地说,5年前当大众决定为电动车型建立一个独立平台的时候,曾广受质疑。如今,对手们也开始跟随潮流,而大众也已初获成功——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电动车型的销量占西欧纯电动车型总销量的四分之一,并逐步在全球各地扩大市场份额。

 

 

2020年,大众汽车集团共向全球交付920万辆汽车,其中包含23.16万辆纯电动车及19.05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2021年目标是:新能源车销量比重达到6%-8%,也就是60-80万辆;2030年,在欧洲销量份额提升至70%以上,在北美和中国市场的销量占比提升至50%以上。

 

“我们的转型将是快速的,也是前所未有的。”迪斯说道,即将到来的挑战,将比历史上汽车业所经历的任何创新与变革都要巨大,这是目前全球最昂贵和竞争最激烈的赛道之一,惟有全力以赴。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众公布其雄心勃勃的电动车计划后,资本市场给予了积极反应:第二天,大众股价飙升逾9%,市值升至1500亿美元。

 

更加紧密的“软硬”集合体

 

之所以全力转向电动车,不仅是基于环保或者碳中和要求,而是因为由此即将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界面。

 

汽车工业正在经历由“传统汽车”向“全新移动出行”的转变,迪斯认为,这需要耗费两个汽车产品生命周期。“全新移动出行”包含了向电动化的转变,这是相对简单的部分,也包括向软件的转型:让汽车成为具备互联和自动驾驶功能的设备。为此,大众汽车集团正在加速向低碳和软件驱动型移动出行企业转型。他预计,到2030年,大众汽车的纯电动汽车交付量占比将达到50%,而在欧洲,这一占比能达到60%。这个过程中,大众将通过更少的车型、更优的价格组合以及更低的固定成本来优化传统燃油车业务,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并将资金输入到“全新移动出行”领域。未来,利润池将从传统汽车转向电动汽车领域,然后再从根本上转向软件领域。

 

 

转型的关键要素——软件和硬件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软件将扮演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十年,软件将从根本上改变汽车。为此,大众汽车集团下属的Car.Software Organisation,将负责开发集团全新的软件堆栈。这家软件公司的目标员工人数为1万人,届时将成为继思爱普(SAP)之后的欧洲第二大软件公司。

 

大众汽车集团自有的VW.OS操作系统也将于2024年率先应用于奥迪Artemis项目。预计到2025年,将集团内部有关车辆及移动出行服务的软件开发占比从现有的10%提升到至少60%。从电池到充电网络、从操作系统到应用软件,很显然,大众汽车正在全力筹建一套新的生态系统,倘若成型,这将是一个远比以往主机厂-供应商-经销商模式更加紧密的“软硬”集合体、车业托拉斯。

 

不仅是中国伙伴,更是中国引领

 

对于“第二故乡”中国,迪斯也给予了特殊“关照”,年会后,他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博士一起接受了包括《汽车人》在内的中国媒体专访。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博士

 

2020年,包括大众品牌、奥迪、保时捷、宾利等在内的多数子品牌,中国销量在全球占比进一步提高,而大众也第一次在两家合资企业中获得了多数股权。很显然,相比大众全球销量下滑15%,“中国”进一步成为大众汽车集团的定海神针。

 

“我们植根中国、我们深耕中国,同时期待提升在中国市场的地位。机遇就在眼前,因为我们有着极具竞争力的电动化攻势。”

 

而在冯思翰看来,中国不仅是市场,更是“伙伴”和“引领”。他表示,大众将更好地利用中国的研发资源和研发实力。目前大众在中国已拥有超过1000名工程师,并已在安徽建立了第二座研发中心,通过利用本土人才资源,加强与中国本土软件公司的合作。“我们将携手一些卓越的伙伴共同开展工作,未来将通过共同持有知识产权,以期共同分享、共同发展。”

 

 

冯思翰注意到,刚刚结束的“两会”再次明确了中国节能减排的决心:2030年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他表示,大众的计划是,在2035年之前,将销售的绝大多数新车型实现碳中和。他预期,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市场份额将达到20%-25%左右。到2030年,这个比例有望提高到40%。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此次年会上,大众首次明确了在华新能源量化目标。“我们规划,到2025年,集团在中国的电动车产量将达到110万辆左右;倘若到2030年中国乘用车市场达到3000万辆规模,那么大众希望新能源车能够达到300万辆左右。”

 

很显然,这不仅是首家明确在华新能源车中长期量化目标的跨国汽车企业,也很有可能是新能源车目标值最大的汽车企业。

 

“为什么我们有这样的信心?因为我们是一个强大的挑战者,我们正在进行自我重塑。”冯思翰回答道。

 

规模,关键还是规模

 

2021年这个时间节点注定在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不同汽车企业正在将其赋予不同定义和期望。对于大众汽车来说,它即将迎来在华合资公司一汽-大众成立30周年纪念,它也将开始销售全新架构的ID系列电动汽车。守成与开拓、继承与创新,都集中到了这一个点上。

 

而从与迪斯和冯思翰的交流中可以感受到,在走出“柴油门”事件阴影后,在观察、审视、反思新造车势力带来的冲击后,大众汽车正积极调整,快速反击,从战略到愿景,越来越有章法。

 

 

最根本的自信来自于:这是一家年销量达到千万级规模的巨无霸企业。“我们深知如何利用平台和协同效应来实现业务的成功转型并发挥价值。”迪斯表示。以电动车为例,大众汽车集团将集中开发并逐步采用一款标准化电池,通过“一体适用”的设计及庞大的生产规模,大众汽车将大幅降低电池成本。

 

迪斯强调,汽车制造依然是一个投资型行业。“特斯拉在过去的15年当中花了150亿至200亿元左右的资金,这意味着:如果你想复制这一成功故事,可能需要10年、3个工厂、5款车,还要不断地学习、改进,而转型并非从今天到明天就能实现。汽车行业需要更多的投资,更多高瞻远瞩的远见,才能走向全新的时代。”

 

至于中国,大众的信心更足。“世界上有哪个汽车制造商,有能力或产量来配合,在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实现300万辆纯电动汽车投放?我们当下谈论最多的、炙手可热的新兴企业可能卖的是4.5万辆左右,而我们希望是几百万辆,这是数量级的区别。”冯思翰说道。

 

电动化时代也好,软件定义时代也好,规模依然是最可确定、也最可依赖的制胜因素。(文/《汽车人》管宏业)【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