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汽车人◆葳漪专栏】手机的安全防护失败率低于一亿分之一,汽车的标准是否该更高?

作者:
刘葳漪
时间:
2022-08-06 08:05:00

 

如果新能源汽车频频自燃,即便续航数值标得再高、充电效率提升再多,终究无法成为众望所归之选。

 

作者丨刘葳漪

编辑丨大华

出品丨汽车人传媒

 

“信徒”死里逃生

 

2022年8月5日,是歌手林志颖住院的第15天。他的哥哥林志杰在粉丝群里为他报平安;其弟林志鑫向媒体透露,转到普通病房前,林志颖已经在林口长庚纪念医院接受了两次手术。

 

导致林志颖伤重的直接原因,是7月22日上午的交通事故。林志颖当日驾驶一辆白色特斯拉,突然撞上路中的分隔岛,致使车辆严重受损并燃烧。当天天气晴朗,路况很好,前后都没有车辆,驾驶者无酒驾,且车速正常。

 

 

了解林志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名专业赛车手,曾驾驶自己的法拉利参赛并获季军,不存在驾驶初学者的问题。

 

据救出林志颖父子的彭裕弘先生称,他全程目击:车上的人都还没拉出来,车头就开始传出爆炸声;他赶紧将二人救出来,不到5秒,火势就蔓延到驾驶座了。

 

 

林志颖自称是“特斯拉信徒”,自从2020年接触到特斯拉后就无法自拔,除了自燃的这辆特斯拉,林志颖还预定了一辆更新的特斯拉,车还没有到货,人就住进了医院。

 

“自燃”层出不穷

 

把时间轴锁定在近一个月内,关于电动车“自燃”的报道层出不穷——

 

6月26日,湖北襄阳一辆某品牌电动车在充电桩附近起火燃烧。直到第三天,官方才表示“车辆为局部受损,正在调查事故原因”。要知道,官方曾宣称自己的产品可以做到“不冒烟、不起火、不爆炸”这三不原则。

 

7月5日,上海宝山区,一辆某品牌电动车在路上起火。从当地媒体拍摄的视频来看,起火的位置位于车头底盘处,最后终成熊熊大火。消防员抵达现场对车辆灭火,起火车辆内外损毁严重,已经处于报废状态。

 

同一家上海媒体报道,7月3日,南北高架上一辆电动车起火,现场火势巨大;7月2日,一辆某品牌新能源汽车在充电状态下发生起火,官方尚未公布具体原因。

 

7月26日,一辆某品牌电动车在客户试车途中发生自燃。这是今年6月交付以来,该车型出现的首例自燃事故。

 

7月21日与26日,杭州、广州先后有特斯拉Model 3起火......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是诗人陆游笔下的夏日酷暑。电动车在这个夏天多次起火。

 

车外温度高,车辆的散热性能确实相对减弱。审慎地说,不完全是气温高的原因。但是电动车在这个夏天频频起火,有目共睹。

 

根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国内接报的新能源汽车火灾达640起,同比增长32%,高于交通工具火灾8.8%的平均增幅;平均算下来,每天有超7例火灾。这个数据还是蛮惊人的。

 

标准亟待修订

 

化学元素周期表上,锂是直径最小也最活泼的金属。体积小、容量密度高,决定了它可以作为材料行业的当红角色。在金融领域,它也一直是电池的龙头股。

 

锂的化学特性太活泼,另一方面就意味着极高的危险性。锂金属暴露在空气中时,会与氧气产生激烈的氧化反应而爆炸。为了提升安全性及电压,工程师们发明了用石墨及钴酸锂等材料来储存锂原子。

 

这些材料的分子结构,形成了纳米级的细小储存格子。这样一来,即使是电池外壳破裂,氧气进入,也会因氧分子太大,无法进入细小的储存格,使得锂原子不会与氧气接触,从而避免爆炸。

 

锂离子电池的这种原理,使得人们在获得它高容量密度的同时,也达到安全的目的。但是,电芯内部短路及易燃的电解液热分解会放出氧气,所以电动汽车着火的火势很大,扑救难度也比燃油车更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曾表示,电池热失控是电车起火的主因。

 

热失控有三种主要机理,分别为隔膜刺穿导致内短路、快充或过充导致负极析活性锂,以及正极析释活性氧时,析氧密度随着比能量提升不断下降。因此,电池过充、短路、挤压、碰撞等情况,都可能引起热失控。

 

目前电池产品技术正处于发展阶段,是一个客观事实。因此,车辆电动化方面的法规要求,将长期处于动态发展完善的状态。

 

在全球通讯领域,行业共识是:要达到终端使用安全,安全防护的失败率必须低于一亿分之一。相比手机,汽车和生命更加息息相关。如果新能源汽车频频自燃,即便续航数值标得再高、充电效率提升再多,终究无法成为众望所归之选。

 

 

今年3月,工信部发布的《2022年汽车标准化要点》明确提出,要启动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安全相关标准修订工作,进一步提升动力蓄电池热失控报警和安全防护水平。

 

我们呼吁这样关乎生命安全的标准修订尽快出台。【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邮箱:qcr007@126.com / 电话:010-63135270。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