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汽车人】大众新CEO布鲁姆:面对挑战与解决方案

作者:
黎野
时间:
2022-09-14 08:05:00

 

继续强化中国纽带,将为大众汽车带来更长久巩固的利益。现在的问题是,布鲁姆打算何时公开执行这些想法。

作者丨黎野

编辑丨田草

出品丨汽车人全媒体

 

大众汽车CEO的更替,在7月中旬就已确定(9月1日正式上任)。

 

目前,新CEO奥利弗·布鲁姆(Oliver Blume)已经上任十多天,除了在第一天低调发布的10项发展计划,布鲁姆没有急于对新闻界传递任何重量级信息。

 

作为庞大体量的汽车公司掌舵人,他需要一点时间稳定内部,也需要给人以“战略稳定者”的印象。

 

 

在上任之初,德国媒体已经给他贴上了“改良者”的标签。这既是基于以往布鲁姆稳健务实的职业印象,也是基于大众汽车当前的需求。

 

在经历了与工会、下萨克森州政府的意见分歧之后,监事会成员们都需要一个“最大公约数”人选,来缓和局面。10项发展计划面面俱到,但尚没人清楚真正的重点是什么。

 

 

布鲁姆就带着这样的期望上任。不管他目前如何想,第一印象不被破坏,是首要的任务。用不了多久,布鲁姆就会显露出独特的风格,而非像目前这种面目模糊的形象。

 

强势CEO受到制约

 

想清楚大众将要做什么,不如先回顾一下迪斯为什么下台。这个问题媒体已经多次探讨,但是结论并不统一。

 

《汽车人》从现实出发会发现,迪斯主导且一手推动的“转型电动”战略,已经成功实施。尽管仍面临很多具体的挑战,但重要的是大众汽车走在变革的路上。

 

大众ID.系列已经成功进入主流产品序列,而且配置了庞大的产能后盾。软件公司也成功独立,但进度不尽如人意。战略方向上的成功,与迪斯本人职业生涯有遗憾,不矛盾。

 

 

有人认为,CARIAD软件公司业务推进问题,是迪斯下台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更多迹象表明,早在2020年,迪斯与工会为主的股东之间,分歧就已经很难弥合。这一年6月起,迪斯相继放弃了集团旗下大众、斯柯达、西雅特品牌CEO职位。这意味着如今迪斯去职,不是单一原因导致的。

 

多数时候,职业经理人和足球教练一样,职业风险就是随时可能下台,而非在一家企业干到退休。不过,大众汽车最近这4任CEO都是在没有执行完整合同的情况下辞任或者免职,凸显了大众公司治理的复杂性。

 

根据当前股权结构,大众汽车工会委员会与下萨克森州政府联手,就拥有完全否决大众汽车任何重大战略决策的权力。保时捷和皮耶希家族的支持,也无法令迪斯获得完整续约。

 

虽然前大众汽车工会委员会主席伯恩德·奥斯特洛已经在去年拿着补偿金退休,但2021年7月给迪斯续约,更像是缓和当时局势的策略,代价无非是如今给迪斯的赔偿金多一些。

 

不要超级权力

 

行业的现状和前景很清楚,大众汽车这种巨型企业也要做出重要战略路线的改变。任何伤筋动骨的改变,包括砍产品线、成立新业务线、调整产能、裁员,都会触动沃尔夫斯堡的利益。

 

一旦大致调整到位,激进改革的领导人,就要带着所有的负面情绪离开。企业回调一下激进的节奏,让剩下的人满意。

 

 

从迪斯留下来的遗产而言,大众汽车已经赢得了变革的主动权,这条路是一定要向前走的,无法回头。这不是沉没成本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去碳化”的趋势决定的。大众汽车产品保有量碳排,占据全球碳排的1%,可知其标志性意义。

 

这就帮助我们理解迪斯所做工作的意义,他完成了那段最难的工程,但整个工程尚在工期当中。布鲁姆接过来之后,表明自己不想要迪斯在任时掌握的“超级权力”。他指出,他放弃了10项授权。这很聪明,他避免了成为矛盾的焦点。

 

保时捷预定已久的IPO,有消息称将在10月份成行。这延长了布鲁姆的职业“蜜月期”,作为2015年就执掌该品牌的CEO,能让两大家族满意的工作,莫过于此。

 

而放在集团内有更大商业价值的品牌单飞,居然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凭此一点,就可以看出布鲁姆的成色。至少,他是手段过硬的协调人。而且,他一定避免与大股东(包括)工会的冲突,这暗示他在多数时候将不那么强硬。

 

持续推进电动化

 

根据目前已经透露出的信息,大众汽车仍要持续推进电动化,这一点确凿无疑。

 

布鲁姆也接管了软件部门CARIAD,但他似乎倾向于缩减后者的任务范围和难度。布鲁姆表示:“CARIAD可以对建立合作关系持更开放的态度。如果存在全球标准,就没有必要重新去创造整个体系。”

 

这意味着CARIAD不会继续死磕VW.OS(跨平台中间层软件),不但在部署周期上要放松,而且要和IT公司合作。这在迪斯原来毫不妥协的立场上后退了一点。

 

 

根据布鲁姆在里斯本展示的PPT,舆论批评其软件投入前景有点“空洞”。其实还可以这样理解,布鲁姆像一切传统车企的领导人一样,评估任何一项业务带来的收益。不顾能力和既有业务基线去做软件,是不可行的。完全自主开发软件,可能要让位于开放式软件架构。

 

同样地,布鲁姆在大众汽车智能化上,也力主与ST、高通合作。大众汽车要以更商业化的手段去实现智能化覆盖新产品。

 

 

在主管保时捷期间,布鲁姆就一直试图推广合成燃料。后者现在还没有成为主流技术路径,但能保住传统车企现有的产品线。

 

合成燃料,简单说就是利用可再生能源(风力、光伏、地热等),将水裂解为氢气和氧气,提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氢气与二氧化碳结合形成甲醇,再将甲醇转化为汽油。

 

虽然这种汽油仍有碳排,但这些碳自身来源于空气中,是游离碳,而非化石燃料中的固定碳。因此,是不折不扣的碳中和技术。

 

但是,这种技术的商业前景,取决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规模和高油价支撑。而当前油价受国际局势深刻影响;合成燃料的投资则是长周期的,这意味着必须有政府为该技术应用背书,至少在政策上提供长期支持。

 

冬天的困境

 

不过,布鲁姆眼前的困境并不是新能源路线问题,而是德国面临的、愈演愈烈的能源危机。

 

德国基准电价和天然气价格分别比去年涨了10倍和11倍。如今电价近4.6元/度,入冬之后有极大概率涨到5元以上;天然气价格现在突破了21元/立方米,入冬后可能涨到28元/立方米。

 

虽然德国声称天然气储气罐存气已经接近90%,但是储气罐够用是建立在北溪一号正常工作的基础上。

 

 

接下来的冬天,即便不出现重大民生问题,德国工业也承受不了这种能源成本,何况很可能出现停掉工业用气保民用的情况。

 

简单说,能源危机将强迫德国“去工业化”,整个欧洲的情况大致相同,排在第一线的是基础化工、金属冶炼等高能耗行业,汽车制造在多个节点同时受到打击。

 

如今,德国汽车企业领导人对当前局面保持沉默。独立分析师们已经承认,如果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停止,将无法迅速找到满足德国汽车行业电力和热力需求的替代方案。最有可能的是,汽车的生产不会完全停止,但生产操作本身,主要是焊接和喷漆,价格会大幅上涨。

 

关于大众汽车的本土产能,布鲁姆的选项不多,多半要被迫减少产量,提高价格,而不会走到完全停产的地步。因为“替代能源”(至今不清楚都有哪些),可能解决30%的电力和天然气供应缺口。

 

 

布鲁姆需要严肃地考虑,本土产能是否转移的问题。即欧洲大陆的市场需求,是否由大众汽车海外产能来填补。

 

需要指出,小规模的转移,只要一道命令就能实现;但是长期的、多达10万辆以上的产能转移,阻力并非主要来自物流、海关和进口合规的挑战,而是来自工会。

 

因为这意味着本土岗位的缩减,而布鲁姆显然不会半年内就和工会搞僵。因此,这一选项即便实施,也要长期化、慢慢来。

 

中国是一体化解决方案

 

这一两难选择,反过来也给大众中国战略走向提供了更坚定的答案。

 

德国经济部正在收紧企业对外投资的经济担保,政府还呼吁“不要过于依赖中国”。但大众汽车管理层和股东,不管具体人事如何更迭,对此事的态度始终如一,那就是中国投资是战略性的,后者的角色只会更加吃重。

 

前文所说的几个问题,其实有一个“一体化”解决方案,即强化对华战略绑定。

 

 

推动合成燃料,符合碳中和愿景,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传统车企的竞争力,但强烈依赖大规模光伏、风力等可再生一次能源。

 

如今,无论风力、光伏,还是潮汐、水力发电,中国都是全球第一,而且利用规模非常集中,便于用来固定空气中的碳。该方案对于中国来说,只是支持意愿的问题,而其他国家(包括德国自己),都是能力问题。

 

大众汽车本土的产能转移,最方便的目标,也是中国。大众汽车最大的单一市场、最大的产能基地、最大的新能源潜在产能,都在中国。自然,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十几家主机厂,能挤出更多的产能,进行全球范围内的调配(最方便的是佛山、青岛、安亭工厂)。

 

 

而新能源的战略选择,更依赖中国。大众汽车已经在中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投资,譬如预制了多达60万辆的ID.系列产能,成立了CARIAD中国子公司,并与欧洲总部共同研发统一、可拓展的软件平台,打造端到端的智能移动出行解决方案。

 

后者尤为重要,它意味着大众汽车不止把中国看做市场,还看做智力来源和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抓手。

 

 

无论与丰田或者新崛起的新能源企业竞争结果如何,大众汽车已经证明了,自己具有部署任何前沿技术的能力及规模,对战略转型也拥有超然决心。

 

现在,布鲁姆需要证实他不是平庸的过渡型领导人,而是继往开来的新战略家。

 

无论是围绕减碳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还是基于现实利益在中国上学并拿到博士学位的布鲁姆,恐怕已经发现,继续强化中国纽带,将带来更长久巩固的利益。现在的问题是,布鲁姆打算何时公开执行这些想法。【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邮箱:qcr007@126.com / 电话:010-63135270。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