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专题

【汽车人◆年中专题④】新汽车时代来了——输给了信心与过去,不能再输给未来

作者:
管宏业
时间:
2019-07-14 12:46:36

从微增长到零增长,直至眼下的负增长,很显然,市场正在从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问题在于,告别2017年2888万辆的高点,中国车市未来增长空间到底还有多少?传统车企转型与新造车企业涌入,各自有着怎样的机会与挑战?这或许是当下围绕汽车业最根本的问题。

文/《汽车人》管宏业

如果说2018年车市下滑让人措手不及,那么2019年上半年放量下跌则让人意外之余更感无奈。相比去年4.2%的跌幅,今年上半年车市负增长放大到12.4%。“2018年可能是过去若干年最差的一年,但也可能是未来数年里最好的一年。”没想到一语成谶。

应该说,2019年里的各种“救市”举措比哪一年都密集,但效果比哪一年都要差。早在1月,新一轮的“汽车下乡”就开始启动,自那之后,中央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意图使车市走出下行通道——鼓励皮卡进城,购置税按实际成交价交税,生产制造业增值税税率由16%下降至13%,出台“坚决破除乘用车消费障碍”,等等。

政府的良苦用心不难理解,毕竟汽车是仅次于房屋的第二大家庭消费品,整个汽车产业链总产值超过10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0%,重要性不言而喻。应该说,救市举措不可谓不给力,能用的政策弹药基本都已经打出,但销量下滑却几无缓解,市场依然“跌跌不休”。

甚至连头部企业都不能幸免。今年上半年,上汽大众同比下滑9.9%,上汽通用累计下滑12.9%,吉利汽车累计下滑15%。

压力层层递进,车企利润不断摊薄。一季度,曾经的现金奶牛上汽集团利润同比下降13.86%,广汽集团净利润下滑28.4%,长城汽车净利润同比减少69.72%……头部企业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在生死线上挣扎的海马、华泰等边缘企业。

2019上半年的车市表现让所有参与者错愕不已。无论从哪个角度衡量,中国经济的脉搏都依然强劲有力。一季度,国内GDP同比增长6.4%,好于之前预期;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4.1%,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6%;就连一向被担心的消费也没有丝毫熄火。

前不久的“6·18”购物节上,各电商都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其中天猫超100个品牌成交超去年“双11”,京东累计下单金额达2015亿元,拼多多成交总额同比增长超过300%。以汽车来说,天猫汽车公布的“6·18”战绩,从6月18至20日三日时间里,共售出3万多辆。从小商品到汽车、家电,国民消费升级热情不减,展现出蓬勃的活力和需求。外贸、投资、消费,“三驾马车”继续拉动中国经济平稳前行。

如此看来,汽车在2019年上半年的继续哑火,并不具有共通性,而是在特定时间点暴露出来的行业性问题。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车市疲软的原因非常复杂,这其中既有来自于行业变奏的隐隐阵痛,也是宏观经济遇困投射下的心理阴影,更是多年累积,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结果。

 

预期不足应对不力,车市复苏遥遥无期

从本世纪初轿车进入家庭,到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中国乘用车规模由100万辆到跨越1000万辆,仅仅用了10年时间。随后,在2010年、2013年和2016年,产销量有三次出现两位数以上增幅。

对于经济与消费的关系,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曾提出“裙长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

之所以提到这个理论,是因为理论背后反映了一个重要的社会学问题:经济好的时代,人们思想也更为开放和宽容,消费往往激进大胆;经济低迷的时期,人们就会变得相对保守。

汽车业也是这样,但这一次,汽车业遇到的最大障碍并不是直接的经济低迷,而是来自于中美贸易对抗带来的不确定和没信心。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全球汽车业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下降,打破了2009年的纪录。全年来看,全球汽车制造商2018年产量约为9460万辆汽车,较2017年下降0.6%。这一下降趋势预计将延续到2019年,预计今年将下滑0.4%。

这一轮车市遇挫,比上一轮全球金融危机时情况更严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美国特朗普政府所执行的贸易保护主义,以及特朗普多次以国家名义威胁对进口汽车加征关税。

今年一季度,全球三大汽车市场中国、美国、欧洲销量齐跌,汽车业仍处于去年以来的下行压力下。美国咨询公司IHS统计,一季度全球汽车产销量下跌约7%,包括大众、戴姆勒、福特、FCA等跨国车企都出现了营收和利润下滑,与之相应的是不断传出的重组和裁员计划。

一旦美国的关税大棒打下去,日本和欧盟很有可能会发起报复性关税给予回击,这也意味着几大经济体将迎来一轮席卷全球的贸易战。汽车作为最核心的产业之一,很有可能成为关税之争的“牺牲品”,全球车市格局极有可能因此而重新洗牌。

对中国来说,加征关税不只是威胁,而是实实在在的大棒,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加征关税额度达到2000亿美元。按照美国知名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预期,这对中国经济造成的直接影响是,降低GDP增长0.4个百分点。

经济并没有遇阻,但人们对于未来经济和收入增长前景普遍悲观,导致消费信心基础坍塌。“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作为非必需耐用品的汽车,很有可能成为这场中美贸易纷争中的第一个背锅侠。

如果说由贸易纷争引发的对经济和收入前景的不确定,输掉了市场的信心,超出预期严苛的环保法规将大多数车企打得措手不及,让车市输在了当下,那么,多年来坚持“以产能定销量”、“以销量论英雄”的过时发展观,则让车企很早就输在了过去。

从本月开始,中国汽车正式进入国VI时代。全国已有13个省级行政单位宣布提前开始执行国VI标准,提前时间至少超过一年。另有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地宣布在7月1日跳过国VIa阶段,直接执行国VIb标准。与国V排放标准限值相比,国VIb标准可以说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严格的排放标准之一。

可以说,中国汽车有史以来,很少有一部行政法规如国VI这样,让市场陷入如此惊慌与不适应。特别是在市场供应方面,大多数车企并未做好全面国VI准备,有些车企国V车还有大量库存,有些车企直到6月份还在生产国V新车,更有甚者,部分企业无车可卖,提供不了国VI新车……种种不靠谱的预期以及消费者对政策的不了解,导致市场彻底陷入混乱。为了消化积压库存,多款车型打出7折甚至6折的折扣挥泪甩卖。而在上汽包括一汽内部折扣中,部分车型员工价甚至已不到5折。

 

扔掉旧思维,投向新增长

从微增长到零增长,直至眼下的负增长,很显然,市场正在从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问题在于,告别2017年2888万辆的高点,中国车市未来增长空间到底还有多少?传统车企转型与新造车企业涌入,各自有着怎样的机会与挑战?这或许是当下围绕汽车业最根本问题。

只要中国经济向好的增长势头不衰,人民追求更美好幸福生活的期望不弱,技术革命推动产业进步的力量不减,汽车业就一定会在现有基础上获得更大发展。

从千人拥车量来看,中国当下数字是172辆,国内人均最高的北京、成都也都不到300辆。作为对比,美国高达810辆,德国和日本分别是572辆和587辆。一方面,中国汽车总量上仍然有相当增长空间;另一方面,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过渡切换,未来智慧城市范畴下的移动出行服务,都给汽车提供了新的机会和空间。即使按照眼下2800万辆左右的规模来看,中国车市是德国+美国+日本的总和,仍然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市场。

无论是千人汽车拥有率,还是快速提升的可支配收入,中长期来看,中国市场刚需将长期存在。新技术应用和消费者体验将持续领先,新品类和细分市场带来差异化机会,向“新四化”剧烈转型更是打开了新的想像空间。需求不竭,创新不衰,中国汽车的瓶颈期还远没有出现。

在如何看待中国车市这件事上,跨国公司表现得更乐观一些,一方面,跨国车企正大手笔地将产能转移至中国;另一方面,跨国车企正在摘掉代工厂的帽子,除制造外还在研发上投入更大精力。普华永道一份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汽车产业共吸纳90亿美元的研发经费,取代德国成为第二大汽车研发输入国家。随着中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上倾斜更多,这一趋势变得更为明显。

这些亮点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我国汽车产业的转型趋势,那就是从过去“唯速度”、“唯销量”的高速增长,转向更加注重附加值与创新内涵的高质量发展。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就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实际上也是全球汽车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更加严苛的环保法规,愈发积极地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都倒逼汽车业以焕然一新的面貌继续服务人类生活。如果说2019年年初的中国汽车是输在了信心,输给了过去,这并不打紧,只要扔掉旧思维,从“唯销量论”中跳出来,向着提质增效积极转型,就绝不会输给未来。(文/《汽车人》管宏业,本文原载于《汽车人》杂志2019-7月刊,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