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人物

【汽车人◆独家专访①】祁玉民:情融华晨、意溢自主(附视频)

作者:
管宏业
时间:
2017-04-13 10:05:05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十二年前还是命存一线的华晨汽车,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自主发展之路。它实现了中国汽车求之不得的“市场换技术”,更在疲软的东北经济冻土上以实业破冰。

《汽车人》记者  管宏业

东北经济持续触底。2016年,工业大省辽宁GDP暴跌23%,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倒数第一;更令人担忧的是,从2011年开始的5年里,辽宁人口始终处于迁出状态,可劳动人口数减少了110万。断崖式下滑的经济数据,这里有挤干水分、还原真相的政治动因,但振兴乏力却是不争的事实。难道东北经济就真的如天气那样迟迟入不了春?

虽然GDP增长乏力,但在距离沈阳市中心不远的华晨汽车园区,却是一番热闹景象。冲压车间里,2300吨高速液压机上下往复,同步控制、自动换模;焊装车间里,机器人摇头晃脑,火花飞溅;总装线上,每隔几分钟就驶出一辆“中华”⋯⋯

在冰雪交杂的冻土地带,华晨汽车率先破冰,晋升辽宁省属首个千亿级企业,成为引领辽宁工业发展的新旗舰。带领华晨走出来的,正是华晨汽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祁玉民。

自2005年年底接手华晨以来,华晨从全年净亏损6.49亿元、累计净亏损80亿元,到“十二五”收官时,年整车销售达到85.6万辆、营业收突破千亿元大关,2016年,华晨跻身中国企业100强,实现了从岌岌可危到跨越式发展的质变升级。

从华晨汽车所处的沈阳大东区出发,一定程度上是在穿越百年来中国工业发展史。祁玉民意味深长地对《汽车人》说,在沈阳这片土地上,中国汽车是有渊源的。1931年,张学良斥巨资制造了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地点就是现在华晨汽车所在地沈阳。祁玉民感慨,一个国家要想不受制于人,有些东西就必须要自己制造;同样,一个企业要想不受制于人,有些东西也必须要自己制造。

正如辛亥革命时进步刊物《与同志书》中所提:“愤于国力之弱也,则曰讲求武备;痛于民生之窘也,则曰讲求实业”,祁玉民说,近代以来,为了改变中国产业落后的现状,寻求兴国之路,无数志士仁人做出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努力,以兴实业求兴国。

不久前,在央视的一场对话节目中祁玉民谈到,虽然东北存在转型升级、体制机制等问题,但历史基础良好,国家又有政策支持,正是大力发展以汽车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的好时机。他认为,一方面应该通过改善供给侧结构,深入推进国企改革等措施,强化并提升汽车业作为传统制造业的龙头地位;另一方面,以高科技推动经济“脱虚向实”,以智能制造引领制造业升级,最终延展并创新汽车业内涵。无论是对汽车业本身,还是更大范围的高端制造业,都具有多重利好。

祁玉民以过去十数载的经验谈道:“实体经济不牢,地动山摇;实体经济不改革创新,必将衰亡。搞实体经济一忌浮躁浮夸;二忌不思进取。”

祁玉民一直相信,久久为功,驰而不息,这是成就改革大业的基石。2005年,当他赶赴沈阳时,华晨注册资本仅有8亿元;十年后的2015年,华晨资产和经营规模已经达到千亿元级,从一个省属企业挺进中国企业百强,这在中国汽车界绝无仅有。

十年磨砺,十年不易。令人惊诧的是,当年祁玉民在华晨陷入“后仰融时代”的动荡危机中接任,作为一个剪除非法既得利益的董事长,他一度甚至接到“打断你的腿”这类危及人身的威胁。尽管如此,就任后的祁玉民义无反顾,用大刀阔斧的变革,迅速稳定了管理团队,并将濒于崩盘的业务扶回正轨。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在对外合资合作上,华晨与宝马的“蜜月期”持续绵长,绝无仅有地实现了国内高档车领域“一夫一妻”的精诚合作。不仅如此,华晨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利用与宝马全面深化的战略伙伴关系有效实现了合资反哺自主。

在更广阔的视野里来看,可以说,迄今为止华晨或许是惟一一个用市场换来了技术的汽车企业。在宝马的技术支持下,华晨将宝马王牌的N20发动机拿来国产并匹配自主品牌车型,还联合宝马开发了高端商务MPV“华颂7”。

也正是基于这种合作,沈阳吸引了包括米其林、普利司通等数十家跨国企业投资设厂,从而在铁西形成了“群马奔腾”的产业集群,每年产值数百亿元,有效推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复兴。

展望未来,祁玉民再次明确了华晨汽车做实业、提振东北经济的决心。他强调:“华晨汽车要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态度,打造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战略体系,突破重围,实现跨越。”

在辽宁,虽然还有一大批传统产业没有走出泥潭,但以华晨为引领的汽车业,已经长袖善舞,成为振兴实体经济的最大启示。不可否认,东北经济依然面临下行压力,但冷中有热,忧中有喜,在中国汽车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更替的进程中,已经可以看到转型升级的曙光和希望。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虽然十二年前曾命存一线,虽然一路走来面临指责质疑,但华晨汽车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自主发展之路,在最危急的时刻有力提振了一方经济。

展望未来,华晨汽车正步伐坚定,昂首向天。

勇 者 无 畏

困顿中重焕生机

十二年前,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情景。彼时企业内弥漫的混乱、无助甚至绝望,至今让人心存余悸,感慨万千。

当时的华晨已是险象环生。2004年,中华轿车全年仅售出1万辆,同比下降了57%;2005年,在国内轿车销量同比增长21.7%的井喷行情下,中华轿车同比下跌了33.9%。而走马灯似的更换多任领导人,不仅让华晨乱成了一锅粥,更让内部人心惶惶,迷失了方向。

此时的华晨已病入膏肓,它亟待一个强力人物来整肃精神,重构信心。

2005年12月28日晚,当时还在任大连市副市长的祁玉民突然接到辽宁省委组织部通知,经辽宁省委省政府决策,委派他出任华晨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总裁。

考虑到事发突然,不到两天时间里,书记、省长和组织部长相继找祁玉民谈了话。他形容当时自己的心情:“一是突然,二是悲壮,三是不愿意。”

要知道,就任大连市副市长不久的祁玉民,正干得风生水起,已经就工业结构调整、建立产业集群、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等议题规划出体系化的改革方案,并得到上级认可。“当时这个理论在大连都是出名了,我刚好理清路子要出结果,结果上这儿来了。”

祁玉民坦言,当时的自己一不懂汽车,二不了解华晨,最重要的是,自大学毕业后二十多年一直在大连的工业企业工作,在外界眼里,他是大连最合适的主管工业的副市长。

怀着复杂的心情,祁玉民忐忑不安地走马上任了。他至今记得,赶往沈阳的当天风雪交加、大雾弥漫,远方的路都模糊不清。而在他心中更不清晰的是即将奔赴的前景。他在给家人的手机短信中直言:“我在雨雪交加中,怀着难以名状的复杂心情,去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单位去从事陌生的工作!”

也正是由于从大连副市长任上调任华晨,从政府空降企业,这成为此后不少人对祁玉民的质疑,认为他缺乏统领一方的经验。说这话的人,缺乏最基本的调查和了解。

翻看祁玉民的履历,他1982年西安理工大学毕业后,即前往大连重型机器厂,先后担任计划处处长、副总经理。1998年任大连重工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01年任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直至2004年10月出任主管工业的大连市副市长。

之所以在非常时刻请祁玉民来救火,辽宁省政府也是经过慎重考虑。一方面看中了他长时间在大型国有企业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更看重他敢打能拼、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

临危受命的祁玉民很快就进入角色。2006年元旦刚过,他在自己笔记本的扉页写下了12个字:“冷静思考,准确把握,积极应对。”到华晨后,他对手下人说:“我人生的第一个23年是在陕西度过,第二个23年是在大连度过,我希望自己的第三个23年与华晨血脉相连。”

但这注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祁玉民描述,第一是财务状况惨不忍睹,第二是企业内部的士气沉闷压抑。员工们看着新来的领导眼神麻木,折射出身处绝境中的彻底失望。

祁玉民坦言,那时是他职业生涯中压力最大的一次。这并不意外,作为一个空降兵,他必须单枪匹马和一个根深蒂固的旧制度斗争。特别是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腹地,那种艰难远超预期。

遇到了难题,受到了委屈,不被旁人理解,这对祁玉民来说都是家常便饭。他始终记得自己在华晨唱过两首歌。一首叫《选择》,另一首是《敢问路在何方》。祁说:华晨选择我,我选择华晨,我欣赏“路在脚下”这句歌词。

尽管最初的事务千头万绪,关系错综复杂,但祁玉民很快理清了头绪。经过研究摸底,他认为,在国内众多汽车企业里,华晨仍然具有高起点和自主研发等核心优势,问题在于:如何盘活资源,将这些优势活起来。

“高起点自主创新,高品质自主品牌,高目标跨越发展”,正是看准了中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前景,祁玉民为华晨确定了“三高”战略目标。

瞄准了方向,确立了路线,接下来,祁玉民带领华晨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方面通过尊驰降价盘活资源,另一方面加快新车上市。

祁玉民知道,对一个汽车企业而言,一辆车的成败就可能决定企业的未来。为了骏捷这款产品,祁玉民颇费了一番脑筋。他从合作伙伴宝马那里请来一个20多人的专家团队,短时间内集中解决了160多个技术难题,使骏捷提前半年上市。2006年3月,中华新车型骏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告上市,这是祁玉民打响的第一战,也是颇有成效的一战。有着“小宝马”之称的骏捷一经上市就颇受市场青睐。尔后,祁玉民更是大刀阔斧,通过节流来猛降成本。2007年,他又将眼光瞄向海外,将大批尊驰和中华车卖到了国际市场。

仅仅一年时间,在祁玉民到华晨的第二年,华晨便摆脱了销量下滑的困境,企业发展达到一个高峰,首次扭亏为盈。

以敢打能拼的硬朗作风,以身先士卒的实干精神,祁玉民推动华晨这个一度沉沦的国有大型汽车企业脱胎换骨,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未完接下篇。《汽车人》记者/管宏业  本文原载于《汽车人》杂志4月刊)【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qcr0505)。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