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4 > 2014年第2期

崔永军:安静地较劲

作者:
时间:
2014-02-14 10:49:25
杂志记者  安丽敏
崔永军的心里一直跟自己较着劲儿,无论是在16岁入厂考试中考第四名,还是在20岁就把厂里的老师傅们都比下去,还是用半年时间就搞懂了对他来说像天书一样的电脑控制程序,崔永军总觉得有那么点儿遗憾。
  “有时候在填履历表的时候,在学历那一栏,看别人都是填大学、大专什么的,心里挺不是滋味儿的。”在中国的教育体系里,像崔永军一样的人即便是现在也很难得到认可,但是现在44岁、已经有28年工龄的他已经慢慢释然了。
  “学习不好嘛,那就得好好工作啊!”这一句普普通通的话似乎成为了崔永军的座右铭,他一步步地努力,使他从一名钳工学徒成为了凌云股份出了名儿的一线高手,调试生产线、安装模具、哪儿出了什么问题,找他就没错。带出的徒弟遍布凌云各子公司,有的甚至还当上了总经理,崔永军说,去了觉得特有面儿。“现在我虽然辛苦点儿,但挣得也不少,也早就评上了高级技师,家里有房有车,还有什么不满意呢?”
  在跟自己较劲小30年后,崔永军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平衡,
  
大山里的少年
  
  作为凌云的子弟,在初中毕业之后,崔永军似乎没有其他的选择,那就是进凌云的工厂。那时候凌云还是一个处于转型期的军工厂,在河北涞源的山区里加上家属3000多人分布在不同的地方。
  崔永军入厂那年有点特殊,因为人员众多组织了一次入厂考试,崔永军考了第四,有的高中毕业生甚至都没考上。这个成绩让崔永军可以优先选择工种,他选择了钳工。“紧车工,慢钳工,不紧不慢是铣工”,这句俗语让当时的崔永军觉得,钳工应该是一个比较轻松的工种,而且还有一个关键性的因素,钳工在当时每月可以有13斤粮票,其他工种只有9斤。这对于当时的崔永军来说,绝对是有诱惑力的。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钳工确实是崔永军喜欢的工种,那时候因为厂里没太多活儿干,都是到处给人加工,在不忙的时候,崔永军给家里做过水壶,做过勺子,“一样做这些东西,我做的肯定就精致,而且拿着舒服。”在年轻的时候,崔永军就展现出了不同于其他小伙子的安静天分,这让他能够静下来观察别人,也能静下心来思考一个事情怎么能做得更好。
  “我喜欢静静地运动,像是下棋什么的,闹哄哄的地方我不喜欢。”在问到崔永军有什么爱好时,他这样回答,静,是贯穿于他工作20多年的一个最大特质。
  那时候16岁的崔永军每天要步行40分钟才能走到自己上班的车间,因为离家远中午干脆带饭吃,他工作的第七车间在当时还叫七连。直到现在,崔永军都十分怀念在山里的时候,他还保持着每年回去一趟看看的习惯,“那时候去上班,一路上都是鸟叫。”
  可能是大山里的环境让崔永军养成了安静的习惯,他较劲的心也大概便是从这时开始的。偶然一次去北京,当时每个月工资只有30多块的他花了3块5买了一本《机械切削技术手册》,就是这本书让他开阔了视野,第一次有机会站在了更高的层面上。
  “我们那会儿在做一些打孔的活儿,都是手工做,后来我在书上看可以用钻头做,我就偷偷用机器做了,等后来测量的人检查合格我才松了一口气。”
  爱观察、爱动脑子又肯下功夫的崔永军似乎顺理成章地慢慢在厂里的各种技术比武中就成为了“拿奖专业户”。
  
笨办法
  
  在接下来的1990年到1993年,凌云从涞源山区搬迁到现在的涿州松林店,崔永军所在的车间因为年轻人多成为了搬迁队,“当时厂里所有的机器、设备,都是我们一个个拆了搬下来,又都安装调试好的。”
  3年的时间,崔永军在这一次次的“蚂蚁搬家“中积累着他对于机械的认识和感觉,而他也不再是一个钳工了,随后,从维修设备到安装模具、卡具,调试生产线,凭借着自己的经验,他迅速成熟起来。
  在安装模具的时候,由于精度要求比较高,但也没有专门的测量工具来保证,之前大都是靠工人师傅的感觉。崔永军的一个小“发明”却终结了这一历史。他用三块可以用磁铁固定底部的百分表,两块用来固定一个水平方向,另一个就用来测量垂直方向的调整范围,需要多少就调多少,在表上完全可以读出来,精度可以得到保证。
  这并不是一个复杂的办法,但正是因为有了机械方面的积累他能够更好地融会贯通。“我刚刚开始调辊压线的时候因为不会就看别人调,但当时就是觉得不对,也不好说,因为咱不会呀。我就晚上偷偷去车间,把人家调好的做个记号,然后拆下来再按自己的想法装一遍试试,没想到还真行,我就再按人家的装回去,第二天按照他的试不出来我再说我的想法。”崔永军觉得这样才不驳别人的面子。
  可即便是将所有的生产线、设备机械原理烂熟于心,也并不能抵挡电子化自动化时代的到来,这对于崔永军来说是真正的挑战。
  当时刚刚接触这些设备的时候,崔永军觉得简直是在看天书一样的感觉,他只能把自己想要做什么告诉新来的大学生,让他们给写程序调整。这让1989年再次放弃了到山西读书机会的崔永军再次感到了遗憾和郁闷。
  “即便是那些学生会,但咱不是总得靠着人家吗?”崔永军从学电子出身的领导那里借来相关的书籍开始啃书,问别人一遍不会,就那个本子记下来,然后每天晚上加班,对着机器一个键一个键地按,“我就按一下看哪儿亮了,然后反复一个个地按”,把这些原理以及程序弄明白,崔永军用了半年的时间,不知道这是崔永军用了多少个晚上站在设备前面一下下按他弄不懂的键,也不知道他是否有过想要放弃的念头,只是在问他这应该很难吧,他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天天用、天天按就会了。”
  从1986年工作的崔永军靠着自己一点点的拼,终于拿到了高级技师,连他带的徒弟都有好几个也拿到了这一职称,和一般的师傅不同,尽管依靠自己慢慢摸索和悟性才得到的经验,他都愿意教给别人,他说,我愿意和年轻人在一起。
  一次崔永军带着两个徒弟去河北省参加技术比赛,按照抽签的结果,两个徒弟是上午考,崔永军是下午考,但是考虑到两个徒弟是第一次比赛,担心他们紧张,崔永军主动去申请和他们调换了考试的时间,崔永军考完,提前出来跟他俩简单交代之后才放心,最后两个徒弟也拿到了不错的成绩。
  而以崔永军的技术,他完全可以拿到更高的工资,可是他说:“我不会走,哪怕凌云给的钱少点苦点,但只要凌云好我就不走。”
  这句话的真实性不用怀疑,因为崔永军的父母、妹妹、妹夫一家子人都是凌云的职工,他说他也真心地希望自己上高一的女儿在以后大学毕业也能回凌云工作。
  
成为凌云的财富
  
  已过不惑之年的崔永军,开始不再执着于自己的学历,尽管他也还会说:“人家坐办公室还是好嘛!”但他还可以说,“虽然咱脏点累点,但挣的也不必他们少。”
  说到这里,崔永军笑了起来,他颇有些骄傲地说:“我带的徒弟有好几个都当上我们分公司的总经理了。”
  每当崔永军去这几个地方出差,徒弟安排接送,见着都还是很客气,崔永军说:“这时候觉着很高兴,也觉得是一种平衡吧!得到了认可。”
  在他看来,现在的生活哪儿哪儿都好,家庭幸福,女儿学习争气,工作上也得到了足够的认可,住在凌云的家属院里到处都是朋友。他甚至跟我们讲起来住在凌云的家属区是多么方便,以及每当凌云员工家里有老人去世,大家都会自发地去帮忙,百十辆车的阵势每每会把当地的殡仪馆给“震到”。
  以前像崔永军这样的一线工人以在凌云而感到幸福,而现在,这样的工人队伍变成了凌云的财富。
  对他们来说,凌云并不仅仅是一个他工作的地方,尽管并不考虑企业的经营层面但崔永军仍然很关注这些动向,他说:“你看我们董事长的头发早就白了,他可是我们凌云的老子弟啊!我们总经理才干几年啊,你看头发也开始白了。”
  崔永军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他对这两个掌握着凌云发展方向的领导的尊重,他只是发自内心地希望凌云好,也在意着他们为凌云的付出。
  “只有凌云好了,我才会好。”这句话放在以前任何一个地方,都会觉得是一句非常空洞和虚伪的话,但从崔永军嘴里说出来,却显得特别实在。


  问答
1、请用三个词形容你眼里的汽车工人。
勤劳,奉献精神,想象力。
2、请用三个词形容你眼里的汽车工业。
比较落后,引进吸收的东西掌握得不够,但也能融合创新。
3、你的梦想是什么?
有时间开着自己的车全国各地到处去走走。
4、你的偶像是谁?
那些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的人,他们都很励志,靠着自己一步步地才有今天。
5、如果有机会改变自身现状的一件事,你希望是什么?
希望我们机械工人能够得到更多的尊重。
 

相关信息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