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4 > 2014年第2期

中国的柴油游戏

作者:
黄天鸿
时间:
2014-12-22 15:50:11

近日,大众集团在官网上发布消息,称大众和奥迪2013年在美国卖出10万辆柴油乘用车,创历史新高。这个消息不令人意外,欧洲车企擅长研发清洁柴油动力的乘用车,但不管哪个车企,都羞于公布在中国销售的柴油乘用车信息,因为实在不值一提。  

在中国,欧洲车企的技术实力南橘北枳了,抑或市场就是对柴油动力技术不感兴趣呢?中国市场上销售的柴油乘用车型寥寥(大多为进口车型),合资车企对引进柴油车型兴味索然,消费者也只好装作这个选项不存在。  

合资车企和消费者恐怕在一件事上取得了共识,那就是担心国内的柴油质量无法满足柴油车的需求。  

柴油的硫、苯和芳烃含量,都将对柴油发动机构成负面影响,其中硫的影响最大。不仅如此,柴油中的硫化物还是排放PM的主要原因。  

中国对于柴油标准的使用参差不齐,美国则于2001年就开始实行了50PPM的限制,新加坡则实现了欧Ⅴ柴油标准。  

众所周知,发改委推行柴油新标准之所以延宕,是受到“两桶油”的阻挠。生产者阻挠动机显而易见:在成品油价格被限死的情况下,油品质量标准提升就意味着必须升级炼油设备(特别是脱硫装置)和资金投入。  

诡异的是,东南亚和韩国的炼油厂商最恐惧的玩家正是中石化和中石油。因为他们拥有随时搅乱本地市场供应的能力。  

原因在于,中石化去年10月份新获得了145万吨的柴油出口配额,中石油也获得80万吨配额。相对国内一个月上千万吨的柴油销量,几十万吨只占很小的比例,但“两桶油”仍然担心这些“多余的油”打乱其国内价格体系,迫使其从最高限价向下浮动。因此,将过剩的柴油推向东南亚市场,甚至亏本销售,损失也比扔到国内市场要小。但是这些油往往抵得上中小国家一个月的炼油能力,“两桶油”正在充当东南亚成品油市场的“踹门者”。  

但是且慢,卖到新加坡的柴油,必须要符合新加坡的油品标准。而“两桶油”一直声称现有炼油能力不足以在全国范围内升级为更严格的国Ⅴ标准,要经过大面积的技术改造,在2016年才“具备一定能力”。但是现在甩到新加坡的油已经满足了10PPM的苛刻标准,看来“两桶油”的能力,不像他们说的那样孱弱。  

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如果低标柴油供不应求,价格同样的情况下,中石化和中石油有什么动力升级柴油油品。可如果供大于求呢?缩减产量、设备检修,或者在库存压力高企的时候向国外压价销售,继续在国内维持供应量的“适度紧张”。  

国外压价销售本身也构成了炼油板块亏损的因素。如果仔细分析“两桶油”必须保障国内供应的国企责任,就会发现其对肩负的社会义务和盈利考量相比,位置相当靠后。  

汽车尾气贡献的污染成分中,有多少比例是因为油品低劣造成的?“两桶油”作为柴油主要提供者应该负有什么样的责任?作为垄断型国企,它们对环境保护责任有缩水嫌疑。放开炼油市场并不能有效改变该局面。强制性标准提高实属必要,怀疑能源巨头能力的想法是不恰当的。柴油乘用车国内销售不畅,恰好反映了尴尬的现实。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信息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