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3 > 2013年第10期

桑塔纳 传奇重生

作者:
管宏业
时间:
2014-12-22 16:00:22

‍

能够引起前总理特别关注,并在回忆录中专门辟出章节来谈一款汽车的,此份殊荣恐怕也只有桑塔纳特有。这并不奇怪,“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它身上曾经承载了几代中国人最早关于汽车的记忆。特别从1983年开始在上海大众生产至去年底,桑塔纳所创下400万辆的销售记录,预计将成为国内汽车业上再难逾越的高峰。

传奇难以复制,但传奇可以延续。全新桑塔纳接过衣钵后,一个同样铭记时代特征的桑塔纳大戏又拉开了帷幕。

尽管是一款全新开发的车型,但毫无疑问全新桑塔纳传承了桑塔纳全部的品质和德系血统坚持。源自大众开发的全球新平台,造型、技术、做工、操控,都重新定义了A级车的新标准。

值得关注的是,从造型、内饰设计一直到配置、调校,则完全是合资企业主导完成,其所代表的“海派汽车”内涵,真正体现了国内轿车业自主开发的最高水平。

出乎人们意料,但又让行业人士击节叫好的是,上海大众从新车开发之日起,就对全新桑塔纳重新定位,将这款新车作为桑塔纳价值取向、情感寄托、技术创新的继承者,打造的是一款最有市场基础的“亲民车”。

全新桑塔纳揭开的的不仅是又一段车市佳话的序幕,同时也吹响了上海大众厚积薄发的冲刺号角。从去年底以来,包括乌鲁木齐工厂、仪征工厂在内的多个新生产基地投入使用,有效地解决了产能不足的难题;而包括朗行、昕锐、全新途观在内的多款新品,将上海大众产品阵列打造的更加缜密。毫无疑问,上海大众这个国内最早的合资汽车企业,正在绽放一场更加绚丽的青春;同样也没有人怀疑,这款铭记着国人记忆和愿景的“桑塔纳”,亦将重生一段新的传奇。

铭记历史

30年前,1983年4月11日,上海大众第一辆桑塔纳缓缓驶下流水线,这是大众汽车当时最大最新的车型。经过多次技术升级改进,桑塔纳常变常新,成为中国车坛的“常青树”。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是国内第一款按照现代流程工艺下线的轿车,也是第一款中外合资的轿车。中国的引进合资之路,自轿车始,自桑塔纳始。一定程度上,桑塔纳成为中国人对改革开放的“时代记忆”。

桑塔纳从起步之初,就遭遇了未曾预料的巨大压力。与长年来轿车发展停滞不前的状况相对应,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基础极为薄弱。在桑塔纳之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多数是为卡车配套,轿车配套几乎是空白。如何为产品的生产提供配套零部件,成了上海大众当时遇到的最大困难。

当年德国《明镜》周刊的一位记者感触道:上海大众好像是在一个孤岛上生产,中国几乎没有任何配件供应厂。他预言:(桑塔纳项目)要么是一个成功的奇迹,要么是一个失败的教程。

虽然1985年上海大众开始批量生产桑塔纳,但是到了1987年,桑车的国产化率仍仅为12.6%——除了轮胎、车标、收录机、喇叭和天线是国产的,其他还得要依靠进口。

针对有人提出降低国产化标准的意见时,上海大众坚决反对。坚持高标准国产化不仅是为了上海大众,最终目的是要建立自主的现代化轿车工业。

正是由零部件国产化不折不扣地执行德国大众的标准,为中国轿车业的起步开了一个好头。

以上海大众桑塔纳轿车的国产化为契机,一个跨地区、跨部门、布点遍及全国20个省市,由上百家零部件生产厂商组成的“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共同体”成立,一大批能够满足国际标准的零部件配套企业迅速崛起。

到1997年,桑塔纳轿车的国产率已经达到90%以上。时任上海市长朱镕基说:“中国工业品真正达到国际水平的,屈指可数,桑塔纳轿车算一个!”

1994年,中国人第一次参与开发的桑塔纳2000亮相,上海大众的研发中心、试车场随后建立,其后,桑塔纳3000、桑塔纳志俊,自主开发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不久前,上海大众已经与德国大众签约,共同开发大众品牌首款C级车,成为其开发水平的新高度。

可以说,伴随着桑塔纳国产化率从2.7%到超过90%的稳步提升,以及后续桑塔纳2000,桑塔纳3000、桑塔纳志俊的开发过程,上海大众白手起家,带动扶持了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体系,同时也利用通过桑塔纳的改型学习和锻炼了自主开发能力,这正是老桑塔纳值得铭记的真正内涵。

革新篇章

2012年底,一辆外形流畅、线条饱满的轿车引起了行业关注,这辆被命名为全新桑塔纳的汽车,与老桑塔纳方正古板、大气严肃的风格截然不同。全新桑塔纳不只是外表变了个样,内在更是换了个彻底。

实际上,新老两代车型相通的是内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海亮表示,“桑塔纳品牌见证了中国社会的点滴变迁,记录了上海大众的坚实成长,无论是高品质制造,还是流淌的德系血统,新桑塔纳与老款都一脉相承,我们希望全新桑塔纳继续书写时代新篇章,成为一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车型。”

全新桑塔纳的造型、技术、做工、操控,都重新定义了A级车的新标准;而在内饰设计、科技配置、底盘调校上,则完全是合资企业主导完成。更多的中国元素更有效地贴近了本地化需求。

在合资企业更看重自主开放能力的今日,上海大众对桑塔纳的操刀运作,体现了更大的价值。

上海大众对整车的把控能力直接反映了其对于市场消费需求的理解程度,推出的全新一代产品发生了本质改变,这是以目标人群消费需求升级的产物,体现了对过去既有阵营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化。

让行业印象深刻的是,利用更趋完善的自主研发体系,上海大众灵活地对市场需求作出反应,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

此外,在全新桑塔纳的宣传上,上海大众也陆海空齐上阵,通过整合营销传播更有效地传达了诉求。

早在上市半年前上海大众就开始在媒体和网络上大张旗鼓地进行渲染,请来贾樟柯拍摄了名为《再会,桑塔纳》的视频广告,玩起了怀旧营销。桑塔纳还充分利用了新媒体作为营销渠道,包含在微博上开展的微话题讨论,在豆瓣上开展的真情任务等等。

就在国内上市前的45天前,上海大众桑塔纳又请了数百家国内媒体到德国大众汽车总部沃尔夫堡,进行全球首发活动。10辆全新一代桑塔纳与100多位体验者从沃尔夫斯堡开往北京,经过14个国家,跨越欧亚19500公里,再写一段桑塔纳传奇之旅。

对上海大众来说,全新桑塔纳注定是一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车型。就在它上市当天,上海大众VW品牌2012年销量突破100万辆,成为国内首个销量突破百万的单一品牌。29年前,桑塔纳成功开创中国轿车工业新纪元,也成为上海大众传奇历程的开端;29年间,桑塔纳见证了中国社会的点滴变迁,记录了上海大众的坚实成长。随着新一代桑塔纳经典新生,上海大众也将书写新的华彩篇章。

协同发力

全新桑塔纳选择在德国全球首发,一方面30年前,桑塔纳正是由这里走向中国,开启了现代中国汽车工业的序幕。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为了传递这样一个含义——回归是为了再次出发。

在全新桑塔纳到来后,上海大众掀开了堪称密集的新品攻势。

在全新桑塔纳之后,年初至今,上海大众一口气地推出了朗行、全新途观、昕锐、速派等全新车型。

根据计划,上海大众还将于2015年推出一款定位于朗逸和帕萨特之间的车型。这款车型的出现或将填补上海大众VW品牌15万--20万元价格区间的空白。“随着新车型的不断引入,上海大众的市场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巩固。”业内人士判断。

更精彩的内容还在后面。按照上海大众的规划,未来两年上海大众将陆续推出7款新车型,其中有4款换代车型以及3款全新车型,涵盖全新A 级、B级SUV以及C级车。届时,上海大众在产品线上将达到10款车型。

在新产品密集投放的同时,上海大众也迎来了产能丰收的时刻。上海大众新疆工厂已经投产,宁波工厂也有望于近期下线投产,产销供应紧张的现状将得到改善。到2015年,上海大众长沙工厂也将开始运作,上海大众产能将超过200万辆。

除了不断丰富产品线以及强化各个细分市场外,上海大众方面还表示将加速拓展新的增长区域,重点突破部分还有上升空间的市场。

针对一二线城市呈现出的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现状,增速高达30%的三四五线城市已成为了上海大众将要加速布局的重点区域。根据规划,到2015年,上海大众在一至五线城市的网点覆盖率要达到100%。

为快速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大众在不同区域采用了不同拓展方式,特别针对四五线城市选择投资较低、形式较灵活的网点模式,等市场培育成熟后再逐步升级。

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上海大众旗下的产品,从Polo到朗逸,从帕萨特到途观,这些横跨A0级直至SUV的每款车型几乎都处在该细分市场的领跑者地位。

总结成绩背后的原因,上海大众认为,产品很重要,但如果仅有好的产品,整个网络服务、营销标准不高也不行;营销标准再高,成本降不下来也不行,企业的整体配合非常重要,现在整个上海大众从产品到整个网络、物流、营销、服务各个方面的配合体系更好了。

最好时期

随着全新桑塔纳上市,上海大众也迎来了丰收的阶段,依托多样化的生产布局、丰富的产品组合,上海大众稳步前行。对于未来,上海大众也已经有了明确目标,称之为“2020战略”。

至于当下的2013年,上海大众目标更加清晰。随着仪征工厂30万产能的释放,上海大众在全国各地市占率将会有一个稳步提升。在产能保证的基础上,上海大众还计划进一步提升旗下大众、斯柯达两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上海大众已经制订了一个全系列的产品大家族计划,核心信息是,完成包括从乘用车A0、A、A+、B、C以及四款SUV的全系列覆盖。

对上海大众来说,30年前,由桑塔纳国产带来的不仅是对现代轿车制造的观念冲击以及体系构建,很长一段时间内,桑塔纳被视作为大众汽车的代表,甚至成为现代化轿车的代名词;那由全新桑塔纳所带来的冲击亦将同样深刻,同十数个已经和即将发布的新车一起,改变人们对汽车的认知。现在说到智能手机,你的第一反应是苹果一样, 未来人们在说到汽车时,第一反应会不会是上海大众呢?

(作者/管宏业)【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