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3 > 2013年第10期

徐大全:博世的中国管家

作者:
时间:
2013-01-10 13:44:23
 杂志记者 李秋

一个德国企业在中国办的公司,有人称它是外国人的企业,他却说它在中国纳税,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企业;这个企业占据中国高端核心零部件相当市场份额,被指责垄断中国市场,他惊呼,“垄断”这个帽子扣得莫须有。

这个一直在为博世正名的人,是博世中国区执行副总裁徐大全。此时,他坐在《汽车人》对面,回答上述问题时,他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向下弯曲,轻叩桌面两道浓眉紧蹙,脸上写满了不赞同。

也许有人会对他这番“护主”的言论不以为然,但徐大全说这番话的初衷,只是希望外界能客观地看待博世。这或许也是所有跨国企业的共同心声。

这些跨国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实力相当,在中国决定它们成败的关键在于,谁更懂中国市场,谁最后能被它接受。

它们希望被中国市场理解和接受,同样也渴望能融入中国市场。但是,文化的隔阂让它们很难读懂中国的文化以及中国人的做事原则,不了解中国市场,也就很难融入进去。同样,它们对于中国来说也是陌生的。

要打破双方的隔阂,“本土化”是最佳手段,也是它们共同的选择。

对“本土化”这3个字,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而惟有博世独辟蹊径,要把自己做成一个中国企业,不仅产品和研发要完全中国化,人才同样也要完全中国化。

在博世践行的“本土化”道路上,徐大全,是一个典型代表。他和陈玉东是博世中国名副其实的“中国管家”。

而博世为什么选择徐大全掌管占逾六成营业额的汽车业务部门?徐大全又为何选择博世作他事业的栖息地?任职3年,他给博世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随着这些答案浮出水面,博世本土化战略的神秘面纱也将揭开。

为什么是他?

 

“博世为什么会选择你?”对《汽车人》的提问,徐大全略微思考了几秒钟后,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当时主要是玉东要升任总裁,我就是来补空缺的。”还没说完,他自己率先笑了起来。

对他调侃自己的回答,《汽车人》不觉莞尔。果然跟博世员工介绍的那样,“老徐确实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当然这只是他的调侃之语,事实是,博世确实需要这么一个人来接替陈玉东。

当年,陈玉东的顶头上司彭德园要退休,陈玉东要往上升,他的位置需要有人接替。而博世选择两个中国人来接任一二把手,皆因“到时候了”。

早在上世纪初,博世就在上海设立了服务站,把中国归入它海外事业版图。从最初引进产品,到国产化生产,再到为中国市场设立研究中心,与中国零部件企业合资,加速产品本土化,博世的本土化战略一步步深入,最后,进入人才本土化,宣告博世在中国实施的本土化战略进入关键环节。

“中国业务,中国人来打理。”是博世一直所坚持的观点,但是要找一个既了解中国市场,又能融入博世文化,领悟企业精神,能将企业与中国市场连接在一起的人,并不容易。博世一直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间。

2002年,博世开始尝试把澳籍华人彭德园调到中国,任执行副总裁,负责汽车原厂配套销售业务。一年下来效果还不错,第二年,彭德园转正。

当时,在博世中国的架构中,彭德园任总裁,两位副总裁均为德国人,一位负责汽车业务,一位负责财务、法务和内控。

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以及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让这个在中国发展了近102年的企业渴望有新的突破。虽然彭德园在任的这些年,博世中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他毕竟远走他乡多年,要完全融入中国市场还是有一定难度。

找个中国人打理中国业务的时机,已经成熟。

其实,早在几年前,博世一直在寻找、储备中国本地的高管人才。陈玉东就是他们选中的储备人才。

博世先给陈玉东15个月时间待在德国总部,熟悉博世,融入博世文化,之后,让他回到中国负责汽车OEM销售,在经过两年多时间历练后,才接替彭德园任中国区执行总裁。

或许是陈玉东在负责汽车OEM销售的这两年,让博世看到中国人在打理中国业务的优势,更加坚定了再找一个中国高管的决心。最后,博世敲定徐大全,也是因为这个有着丰富国际背景的中国人,非常对博世的“胃口”。

首先,徐大全,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他投身汽车零部件行业近20年。从日本到美国,再回到中国,他先后担任了先后担任过工程技术、工厂运营、业务发展和企业管理等多个职位,履历丰厚,业绩也很不错。

博世看中徐大全,徐大全同样也被博世所吸引。已到知天命之年的徐大全,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并不断挑战新的职业高度。一份能激发他的热情,自己喜欢且有意义的工作,足以让徐大全动心。

良禽择木而栖。博世在行业内的技术深度以及所处的地位,对一个做汽车技术的人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而最终让徐大全决定来博世,是因为它给了一个职业经理人充分信任以及发展空间。这对一直被束缚手脚的职业经理人来说,是非常珍贵的。

“玻璃天花板”,是职业经理人在大多数外企工作经常会遇到的事业瓶颈,在他们上面永远是总部派来的外国人。

其实,这样对企业在当地市场发展非常不利。徐大全直言不讳地对《汽车人》说:“首先在人才培养上,企业限制了人才的成长空间。另外一点是,一个外国人到中国来,头两三年要熟悉这个环境,当你真正有点想法、要做点事的时候,你的任期又到了。”

在人才本土化方面,有些日本企业相对比较保守,其中层以上的管理层,大多是日本派过来的。欧美企业在中高层启用本土人才方面虽然做得不错,但一把手往往仍然是欧美人。

在中国,博世是打破这个天花板的跨国企业之一。

 

让人心安的企业

 

博世的本土化赢在它敢于放权,信任招揽的人才,信任与它合作的伙伴。“很多合资企业的失败,最终就是双方不信任造成的。”徐大全直言。

徐大全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坦率的人,所以他对博世诚信的企业文化,非常欣赏。“博世创始人罗伯特博世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跟利益最大化相比,我认为合作伙伴之间的诚信更重要。”诚信,这两个字也被传承了下来。

“在中国,博世跟不少中方企业有合资合作的关系,例如,联合电子,虽然博世是大股东,但是它却放手让中方管理,很多新的高科技产品也都放进合资企业里生产。基于这种信任,联合电子发展得非常快也非常成功。”

有舍才有得。博世虽然下放了权力,投入了产品和技术,但是却收获了中国市场。这“舍”就非常值得。

很多时候外界只看到博世的成功,却不知在它成功的背后,它的付出和默默地等待。

博世做事认真而且非常执着,只要认准了一个方向,无论短期是否盈利,它都会坚定地走下去。博世做了很多项目,有些至今也没有得到回报,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徐大全给《汽车人》举了一个例子:“就拿柴油系统项目来说,博世从2005年就开始在华持续投资,每年多少个亿都砸进去了,但是业务增长量与回报却不成正比,但是,博世对它的未来发展前景,仍然坚信不疑。”

“不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而着眼长期发展”是博世的企业战略。而博世之所以能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是因为它一直坚持企业的独立运营,用公司的收入维持企业的持续发展,而不激进扩张企业规模。

博世发展历史长达127年,至今却只有7位CEO,除了博世创始人罗伯特干得时间最长外,每届CE0任期几乎都长达10年以上,他们能为博世做10年甚至更长的发展规划。

因为不是上市公司,所以博世没有来自股东的压力,能坚持长期规划,筹谋未来。

企业发展稳健,员工心安,“这是博世非常闪亮的地方。”徐大全笑着对《汽车人》说:“长期规划决定了这家企业的稳定性,让员工对未来也充满信心。”

在参观博世办公大楼的时候,博世的员工对《汽车人》开玩笑说,博世是一个非常适合生小孩的企业。在这里你没有沉重的精神压力,还有公司保健医生为你护航。

在充满中国元素的总部大楼,《汽车人》看到,博世为其员工修建的屋顶花园,绿意盎然,使人心情非常愉悦。咖啡吧飘散出浓郁的咖啡香气,让工作一天的员工一扫倦容。

像家一样为员工布置工作环境,像亲人一样照顾员工的身体健康和情绪。博世尽力为员工营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让他们快乐地工作。在这里,没有国籍之分、学历之分、性别之分,只要愿意接受挑战,个人发展没有任何限制。

能让员工看到美好未来,同时又能给他们温暖的企业,收获的是员工的忠诚。一辈子只在一家公司工作,即使是在如今的日本恐怕也非常罕见,但是在博世,这样的事情却并不稀奇。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徐大全会选择来博世。

2010年9月,徐大全走马上任。2011年1月,徐大全以博世执行副总裁的身份正式出现在公众视野。同年,中国车市宣告进入微增长时代。这对刚刚履新的徐大全来说,似乎是上天给他开了一个玩笑。

“压力肯定是有的,但是不会像在上市公司那么大,如果在上市公司的话,业绩不好可能就要被Fire了。”面对如此境况,徐大全语调依旧轻松地跟《汽车人》开着玩笑。

看一个人的工作实力,很多人喜欢用业绩说话。但,博世却看得更长远。

 

本土化进程加速

 

“本土化”是博世在中国布下的最大的局,是它在中国坚守的长期战略。把徐大全招进来,就是希望本土出生的人能加快博世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

在徐大全任职的3年时间里,他不断努力的是让博世的产品和技术能更加贴近中国市场的需求,让管理变得更灵活高效。

中国企业的付款模式,常常让德国人非常头疼,不理解,为什么货发出去了,钱却要过两三个月才能到账,且多数付款是180天的承兑汇票。他们认为这严重影响企业现金流的运转,是个大问题。

然而,徐大全却认为承受这种压力是完全没必要的。“这是中国市场的运营模式,不是博世单方面能够改变的,要在中国市场发展则必须接受它。”

博世虽然是一个有着逾百年历史的老企业,但它却不固步自封,乐于改变自己。不过改变的前提是,你要能说服它。而要说服一个原则性极强的德国企业,理解并接受中国市场的游戏规则,并不容易。

从公司高层到各个事业部管理层,徐大全不断去沟通,竭力让他们明白,在企业运行良好的情况下,遵循中国的商务模式,并不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而且其他跨国企业,一样在遵循这套游戏规则。

在博世的发展史里,主机厂按照项目开发需求支付开发费用是正常的概念。用1亿欧元去开发一个导航系统也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对中国本土企业来说如此高昂的开发费用是绝对不可能接受的。

“这时候就需要改变产品的开发理念,开发适用于中国的共平台系统,通过给多加企业供货的方式从而达到分摊研发费用的目的。这个道理你要重复不断地说,一步步说服他们接受这种新的开发模式。”

像这样类似的事还有很多,在这3年时间里,徐大全一直在尝试不断改变这个德国企业的固有观念,让它理解中国人的做事思维,他笑称这是在给博世“洗脑”。在中国市场做事,必须要快速、灵活,还要控制成本。这是徐大全一直向他的同事灌输的理念。

“主机厂计划多变,做事就必须要快;而不同的主机厂商务条款和运行模式不同,则需要企业能灵活应对;而大力开发符合中国市场的产品,从而把成本降价下来又是关键。只有真正做到这3点,博世才能真正融入中国市场。”徐大全解释道。

徐大全努力让博世了解中国的同时,他也在致力于让中国市场更了解博世。近两三年,博世与主机厂的沟通频率,力求贴近中国市场。

“我们会跟主机厂定期搞一些技术交流会,大多情况下,我都会亲自参加,我们不光把产品拉过去做泛泛的介绍,同时,我们也做高层的技术交流会,加强相互之间的了解。”

要真正融入中国,没有比把它做成其中一员更好的方法了。

产品、研发和人才,是博世在中国实施“本土化”的3个关键环节。前两个环节,博世已经做得很深入,要想在中国谋求更大的发展,需要本土人才做支撑。

目前博世有34,000名中国员工。到2015年,博世计划增加到5万人。其中,管理层将增加四五百个中国人,占整个博世中国管理层83%的比例。

“为了保证本土化项目的有效推进。公司每个季度都会对每个事业部人才的本土化进程进行评审。”徐大全对《汽车人》说,未来几年内,博世中国从上到下,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面孔。

在徐大全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他夫人用毛笔写的字:“得人如鱼”。这4个字,源于圣经,是关于耶稣与他的门徒西门、彼得、安德烈的故事。说的是,他们3人放下捕鱼的行业,跟随耶稣传道行善。“得人如得鱼”就在形容他们得归正道时的喜悦心情,就好像捕获了一大网的鱼一样。

在博世广招中国本土人才的背景下,这4个字对徐大全乃至博世来说,更像是他们对中国人才的召唤。

让博世变得更中国化,徐大全在行动。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