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3 > 2013年第9期

朱镕基与桑塔纳

作者:
管宏业
时间:
2014-12-22 16:01:02

只要稍对中国汽车业有所了解,就不会对“桑塔纳”感到陌生。

这3个字所蕴含的内涵,不仅在于它代表了中国第一款本地化生产的现代化轿车,更重要的是,桑塔纳已经成为特定年代里的一个专属名词。

上海大众的这款经典车型,承载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其真诚可靠的卓越品质,造就了“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传奇,其强大的生命力更是收获了近400万车主的信赖,与中国消费者缔结下真挚的情谊。

而于去年年底上市的全新桑塔纳,不仅延续了高品质、高耐用性的桑塔纳品牌优势,也融入了诸多创新元素,提供了更加丰富、更具人性化的智能配置,既凝聚了德国严谨的设计理念与领先的智慧科技,也彰显了求真的品牌力量,凸显了上海大众对中国市场敏锐的洞察力与创造力。

桑塔纳,这个历经了中国变迁的品牌,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美好与辉煌,更凝聚着上海大众员工不懈的梦想与艰难的跋涉。用不了多久,桑塔纳的生产企业上海大众就将迎来成立30周年庆典。从1984年至今,上海大众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汽车企业之一。从成立时的年产1700辆,到2013年预计产销超过150万辆,30年间,上海大众从无到有、摸索创新,走出了一条利用外资、引进消化、自主发展的道路。

这个国内资格最老的合资汽车企业,深刻改善了中国人的品质生活,更在事实上启动了中国现代汽车业的进程。

所有这些辉煌的起点,都起源于30年前那个桑塔纳。

有史为证。

在当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中,前总理开卷第一篇的讲话内容就是:“把‘桑塔纳’轿车国产化搞上去”。“三百条龙”中最重要的一条

时间是1987年12月。受国务院指派,朱镕基率工作组来上海,专门调查研究和帮助解决桑塔轿车国产化发展缓慢的问题。

当时朱镕基的身份是国家经委副主任,由北京派大员专门主抓桑塔纳项目,可见当时中央对此项目的重视程度。

朱镕基开宗明义首先指出桑塔纳国产化的意义。当时的情况是,从1983年开始,根据国务院的部署,国内路线引进了1.6万项关键技术和设备,花了100多亿美元,但引进技术一个很大的问題是还没有消化吸收和国产化,有的引进了技术,进口了设备,但缺少原材料和配套技术,因此很难发挥效益。因此朱镕基指出,要真正发挥效益,就要抓好消化吸收工作。

朱镕基表示,轿车国产化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项目。“现在每年我们得花几亿美元来进口轿车及散件。如果不加快国产化,这种进口有扩大的趋势。所以,桑塔纳国产化是“三百条龙”中非常重要的一条。(“三百条龙”,指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300个引逬技术消化吸收和国产化一条龙项目)。从中国轿车工业发展形势和需要来看,以桑塔纳国产化为基础来建立中国轿车工业的零部件生产体系是当务之急。”

当时的背景是,时年8月12日,国务院在北戴河召开会议,决定要发展中国的轿车工业,成立了振兴汽车工业协调小组,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担任组长。当时国内汽车,中型汽车满足有余,缺重少轻的情况也在逐步改善;轻型和微型卡车业发展的很快。最缺的是轿车,轿车基本是靠吃老本。

由于1984年、1985年进口汽车有些失控。1985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一个停止进口轿车的通知,这样进口小轿车停止了,国产的又没有,很多人担心:今后怎么办?

国务院领导已经意识到,必须大力发展国产小轿车。

正是在此背景下,朱镕基敏锐地判断:一定要发展轿车工业,作为振兴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

朱镕基对上海大众桑塔纳国产化特别看重,他认为,桑塔纳国产有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个是引进技术需要消化吸收,第二个是发展轿车工业,特别是建立零部件生产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他强调:发展轿车工业应建立在我们自己生产的零部件基础上,不能靠散件组装,因为我们花不起外汇。这不是上海一地的问题,而是全国性的问题。上海人必须背水一战

时间过去30年,放在当下恐怕很难想像,一款轿车的国产化,为何受到大家如此重视,甚至引起中央高层的高度关注?

这主要是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要节省外汇。当时国家外汇非常紧缺,桑塔纳起步是靠进口散件(CKD)组装。如果早日实现国产化,就可以减少或替代进口件,就可以大量节省外汇;其次是降低成本,扩大规模;最后是打基础,建立完整的现代化轿车零部件配套体系。

在这种背景下,朱镕基对桑塔纳的国产化进程全程关注。他首先给予了一定肯定,但这还不够。“我们抓得晚了,这个工作我们应自己做,不能只靠德国人。桑塔纳国产化工作取得了不少进展,但又存在不小难度,比广州标致、北京切诺基、天津大发难得多。”

当时的情况是,即使在国产两年了,包括喇叭、天线、轮胎等在内,桑塔纳的国产化率只有2.7%。,1987年虽已达到12.6%,但总体看来仍偏低。

朱镕基强调:一定要有危机感。

“喘息时间也只有3年了,上海同志在3年内必须奋发图强,实现桑塔纳的国产化,把成本降下来,不要外汇,这样才有竞争力。3年内如果达不到85%的国产化率,就有关门的可能。我不是危言耸听。”

当时中央给桑塔纳制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第一,进口8.9万辆散件是合同中定下来的,买完这8.9万辆来那个就不再买了,因为没有外汇;第二,每年准许上海生产轿车的数量按照国产化率递增,不能无限制地搞CKD。

这正是最迫切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当时组装一辆桑塔纳需要用1万美元的外汇来进口零部件。如果8.9万辆桑塔纳组装指标用完后还不能国产化,国家承担不起这么多外汇的支撑,上海大众将面临关门打烊的可能。

所以对上海大众来说,搞国产化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然而现实情况是,在桑塔纳之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多数是为卡车配套,轿车配套几乎是空白,即便是上海这个惟一能生产轿车的地方,批量也不大,技术也较落后。

而桑塔纳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德国最新的轿车技术,相比较而言,国内外在轿车生产上的技术差距要落后30年。当时,德国记者来上海采访后回去报道说,“这将是一个失败的记录(指上海大众项目)”。

客观来说,面对桑车的技术要求,全国汽车零部件的配套能力接近于零。这是一个很令人沮丧的事实。原德国大众集团董事长哈恩说,当时中国不具备现代化轿车的生产能力,国产化就像一只拦路虎,挡住了上海大众推进的步伐。中外双方都意识到,不攻克桑塔纳国产化就不可能有上海大众成功的希望。绝对不能搞“瓜菜代”

两年多时间,2.7%的国产化率,只是包括收放机、轮胎、标牌和天线等比较简单零部件国产,当时的难度可想而知。

在一次上海市经委召开的“国产化”会议上,朱镕基谈了北京对桑塔纳的意见,归纳起来主要就是国产化进度太慢,上海一味地坚持德国标准,不符合国情,主张降低标准等。

实际上,对桑塔纳的重视可谓不遗余力。在朱镕基之前,姚依林副总理也曾经到上海亲自参加桑车国产会议。上海更是全力以赴调动全市的力量抓这项工作。先后成立了由各委办和部门及银行领导组成的“上海市支援上海大众建设领导小组”,正副组长由上海市的主要领导担任,后来又专门成立了“上海桑塔纳国产化横向协调办公室”。由此,桑车国产化成了全国瞩目的项目。在朱镕基担任国家经委副主任时,主管的是全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他的出现,使得桑车的国产化的重要性上升到“生命线”的高度,这无论是对行业,还是对上海,甚至对全国都具有很大的示范意义。

针对有人提出降低国产化标准的意见时,上海表示坚决反对。理由是,第一,坚持高标准国产化的目的是要建立自主的现代化轿车工业;第二,降低标准只能欲速不达,外方也不会同意(让人家的产品标准从80年代倒退到50年代),第三,即使要降低标准也要由中外双方签字同意才行。

上海大众原总经理王荣钧在回忆朱镕基抓国产化时说,有一次他带了两张当天在总装线转毂试验台上拍摄的轮胎爆裂的照片给朱镕基看。他说,设备、模具是进口的,橡胶也是进口的,结果还是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后来查明是生产现场管理问题)。如果出厂在行驶中发生这样的问题怎么办?

朱镕基震惊了。他说,如果这样的国产化,每个零部件都相当于坐在了火山口上,这样不行,不能“瓜菜代”。朱镕基态度坚决地说:“桑塔纳国产化要100%合格,降低0.1%我们都不要。”着眼点不只是一个“桑塔纳”

此时的朱镕基已经意识到国产化严要求高标准背后实际上是一场攻坚战,事关桑塔纳命运和前途的较量。国产化、进度、质量。这些关键词就像一座座高山亟待攀登,去征服,它又像一个个问号,在向产业界和政界发出,这就是中国通向现代化的门槛,前面有一道道关卡需要迈过。

对此,朱镕基提出了具体部署。“1987年,桑塔纳的国产化率是12.7%,明年争取达到30%,再使把劲,后年达到50%,我希望不要等到1991年,1990年就达到85%以上。要快点,要赶快改变桑塔纳在大家心目中都是进口的形象。”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有两个问题要注意:一是组织推动监督检查,谁来做这件亊情?由国家计委、经委、机械委及中汽联几个部门和上海共同组成一个联合组织,监督实施,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这个问题很重要,不能一开完会了,上面没人来抓,这样不行。”二是开展竞争,在横向配套和纵向配套之间开展竞争,什么是纵向竞争,就是整个桑塔纳汽车零部件的35%是由上海大众自己来解决的,比如发动机、车身。其他65%是由上海大众以外的协作厂来生产配套的,属于横向配套。

之所以强调零部件也要上海大众自己解决,当时一个现实的问题是:CKD组装车要比进口整车还要贵。王荣钧举例说,进口件的价格是以到岸价(德国的出厂价+包装费+海运费+保险费+关税)结算。这样就造成了进口散件的采购成本居高不下。1990年时,已国产化的零部件平均价格只有进口件价格的65%,而且是在批量还不大时的供货价格,批量上去后,价格还能降下来,甚至不到进口件的一半。这样就可以大幅度地降低零部件的采购成本。

对于用进口散件组装的生产方式,当时汽车界有不少人反对,争论和分歧也很大。但从战略层面考虑,通过“市场换技术”是为了获得生产现代轿车的经验和技术。原机械部部长何光远认为,这是中国汽车工业无法逾越的一个过程。日、韩汽车的起家也是通过这一手段实现的。他说,桑塔纳坚持高标准的国产化道路,是上海大众成功的重要原因。

对于建立桑塔纳配套的零部件生产体系,朱镕基提到了3点要求。

“一是一定要高质量、高标准,绝不能搞‘瓜菜代’。我们搞轿车,一定要搞国际水平的轿车,否则不能与进口汽车竞争。我们现在是开放的国家,再搞老‘上海’牌,有人要吗?不能搞行政命令,因此, 这个体系必须配套引进技术,不能把它看得太简单。靠手工不行,那不是现代化轿车工业。二是要专收化、大批量。没有大批最,成本降不下来,成本降不到进口价格,国产化还有什么意义?三是必须考虑国内外市场,不能只考虑桑塔纳,还要考虑一汽、二汽,因为国务院已决定一汽、二汽、上海大众为轿车生产基地,同时还要考虑出口。这对零部件批量生产大有好处,大家需要从长远利益来看这个问题。”

会议末尾,朱镕基鼓励大家:总而言之,只要齐心协力把这件事抓到底,我们是可以把桑塔纳国产化工作顺利完成的,也是可以把中国轿车工业零部件按你生产体系建立起来的。

一个车型改造一个行业 重视桑塔纳国产化,其意义不仅是节省外汇,重要的是降低成本,以及为零部件工业打基础。从长远看,这是在为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打基础。

当时不少桑车的配套件连一汽、二汽等央企和大厂都不敢接,而上海的零部件企业又都是弄堂小厂。整个上海的经济和工业基础都很薄弱,居民的物资供应尚未摆脱票证和排队的现象。此情此景,正如一为外国汽车专家所说,面对桑塔纳,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加起来等于零,几乎没有一家能够配套,都要从基础做起。这样的差距,落后岂止是30年。

按照部署,桑塔纳的国产化分纵向和横向两条战线展开。纵向是指由上海大众负责的短发动机加工,车身的冲压、焊装、油漆,以及整车总装,占整个桑车国产化的18%;横向是指上海大众以外的零部件配套件,占整个桑车国产化的82%。对于桑车来说,国产化的重点主要是在横向配套上,纵向国产化的比例不高。

1986、1987,连续两年,朱镕基先后带领中央各部委办领导到上海调查上海桑塔纳国产化问题,回京后帮助上海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有些是上海无法解决的问题,尤其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大支持。为了保证国产化进程的速度和质量,朱镕基还提出了成立桑塔纳国产化共同体的提议,目的是想在组织构架上提供保证。他说:“这样可以把大家组织起来,用契约、合同、用我们共同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互相交流经验、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把中国的轿车工业搞上去。”此外,他特别强调,质量是国产化的生命。后来他到上海工作又把这句话提升到“质量是上海的生命”,最出名还是那句日后成为名言的“桑塔纳国产化不许瓜菜代”。

1988年,在经过前3年的艰难探索,桑车国产化终于有了进展。

此时的朱镕基刚当选为上海市市长,他看到桑车国产化在步入正常轨道运转的同时,将给上海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拉动的作用。国产化程度由1987年年底的12.7%提高到1988年7月的16.4%,预计到同年年底国产化率将达到25%。他告诉大家,今年国务院批准生产15000辆,比原定的12000辆增加了3000辆,这主要是毫不含糊抓国产化,确有成效,明年年产将达到20000辆。朱镕基说,如果今年的国产化率达不到25%,那我们明年就很难生产20000辆。所以,国产化对于我们来讲起来是个生命线,非常重要。我们的轿车工业能不能搞上去,就看我们国产化进程了。

“朱镕基笑了。”这是朱镕基出席桑塔纳共同体成立大会步入会场时首次出现的面带笑容的照片。据上海的老同志回忆,朱镕基是一个平时很严肃的人,尤其是在桑塔纳国产化推进工作期间,在调查、听汇报、发言时,表情深沉,举止果断,说话严谨,很少见到有笑容的时候。

一向不苟言笑的朱镕基笑了,上海大众人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这说明桑车的国产化取得了大进展,大幅提高国产化率看到了希望。经过3年多的艰苦奋斗(1987-1990),桑车国产化先后突破了40%和60%。

1991年4月,上海大众在上海商城举办了“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汇报展览”。来自全国50余家跨行业跨地区的零部件企业展示了国产化的成果。汽车行业的专业人士和上海市政府的领导都观看了这项具有标志性的成果展览,它预示着中国现代化的轿车生产体系已初步建成。数据显示,从1987年上海桑车国产化起步到1990年年底,工装样品率达到72.69%,减货国产化率达到60.09%。1991年分别提高到83.3%和70%。关键零部件如车身、发动机、变速箱三大总成和前后桥总成相继实现国产化,同时上海大众宣告年产6万辆整车和10万台发动机的产能已经形成,并建立了符合德国大众质量保证体系标准的全国180余家零部件企业所组成的配套体系。

1991年8月,上海大众告别CKD,结束了以进口散件组装生产轿车的方式,终于实现了国产化。对于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时任上海大众总经理陆吉安说:“这一胜利大长了中国人发展轿车的志气,德国人改变了对我们的看法,称赞上海有水平,有能力。”从此为上海后续的新车型及全国的整车企业上马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桑塔纳的国产就像个孵化器,孵化出一批优秀的零部件企业,也培育出日后术有专攻的行家里手,成为中国汽车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放在眼下或许难以想像当时桑塔纳所取得的突破性成就,但在当时,这绝对是值得庆贺的大喜事,桑塔纳国产告诉我们,没有高水平的零部件工业体系,就不可能有整车的健康发展,有了符合国际水平的零部件工业体系,什么轿车都可以在中国制造。特别是桑车的国产打破了条块分割,实践了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合作,也形成了全国共同参与的事业,正如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所说,桑车国产化就是要打“中华牌”。

尽管那段岁月已经成为历史,当时的情景也不可能重复,但通过“引进一个车型,改造一个行业”,背后所包含的勇气、智慧与执着,都值得当代中国汽车人回味咀嚼,启示未来。

“这是一个好的时代,它允许旧的成为经典,并激荡新的可能发生。”30年的品质历练,融合了超过400万车主的信赖,造就了桑塔纳这个传奇。而全新桑塔纳的出现,再次占据了中级车市的主力军位置,最好地印证了上海大众高瞻远瞩的发展目标和恰如其分的市场策略,这款经典中焕发新生的车型会助力上海大众续写下一个30年的传奇历程。

(作者/管宏业)【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