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3 > 2013年第8期

陈斌波的大抱负

作者:
管宏业
时间:
2015-10-19 10:44:15

再次见到陈斌波,就像老朋友之间的恳谈,没有半点子官派的他依然朴实谦和;聊到热烈处时,引经据典、壮志凌云的那股子理想主义情怀毫无褪色。倘若说和以往有什么大不同,那就是在本色基础上,更多了一些激扬梦想、挥斥方遒的洒脱与大气。

对陈斌波来说,是展露心中大抱负的时候了。

经过过去3年时间的积淀和转型,陈执掌下的东风本田正在经历一场战略转型,以往那种小而美的精品路线逐步让位于大且强的国际化企业定位。伴随着产能大幅扩张、产品加速引入,东风本田正在实现从点到面的跨越,其重要性和意义都无异于二次创业。

所有一切改变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在未来的3年时间内完成企业再造,再塑一个新的东风本田。

陈斌波有这样的自信,“这一系列计划的提出,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有着坚实的体系支撑。这几年东风本田在企业能力提升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相关工作,特别是在产品布局和产能扩建、顾客满意度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并且展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

实际上,了解陈斌波的人知道,从他3年前上任伊始,他就一直在为此做着必胜的准备。陈的目标并不是什么具体的名次,他所做的努力和改变,就是希望把东风本田打造成一个具有自己发展特点、真正怀揣梦想、充满激情的企业。

3年再造新东本

虽然这还只是一份计划,但相对于以往人们印象中保守、稳重的东本做派来说,新的中期事业计划相当激进。

最醒目的变化体现在产品引进上,以往被人们诟病的挤牙膏似的新品引入不见了踪影,代之以密集甚至堪称激进的产品战略。陈告诉《汽车人》,东风本田将改变以往将成熟车型直接导入中国市场的做法,根据中国市场需求而开发新的产品。“从现在到2015年,东风本田将投放6款新车型,包括以现有中级车为代表的全新改款车型、以混合动力为代表的新能源车型以及以FUNTEC技术为代表的全新车型。”

陈斌波预期,通过新产品的快速导入,东风本田的年销量将从去年的28万辆跃升至50万辆以上,实现“量”的飞跃。

与此同时,围绕“量”的飞跃,东本将以“质”为保障,“从产品到企业重塑东风本田品牌印象,我们将为东风本田品牌注入更年轻、更青春、更符合时代气质的元素,形成以‘挑战’、‘时尚’、‘活力’、‘激情’等元素为核心的品牌形象”。

陈斌波判断,东风本田成立10年,公司在采购、生产、品质、销售合售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公司的品质和口碑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基于此,未来3年,东风本田将以企业能力提升为核心,进一步完善研发、供应链、制造、品质、营销、管理六大体系,构建更加全面的全价值链竞争体系。

在研发方面,东本将加快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在供应链方面,着眼于产品制造的上游,进一步强化现地开发、现地采购、现地生产,加强成本控制,从而构筑起最适合东风本田的供应链体系;制造方面,除了逐渐完成第二工厂的产能扩充,2015年双工厂的产能利用率都将超过100%,同时,将在3年内启动第三工厂的建设;品质方面,围绕“人、机、法”强化品质体系,确保IQS行业前三;营销方面,以今年开展“一区一策”、“一车一策”的精准营销为基点,进一步加强直营店试点,2013年直营店累计将达60家,到2015年,全国范围内的销售服务店将达到450家。

陈斌波说:“未来本田会更加本土化,包括研发能力的强化是东风本田在未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举措。接下来的过程应该说,无论在投入规模还是启动速度上,我们都会大大超越以前。”他壮志满怀地告诉《汽车人》,“接下来,我们会给大家更多惊喜。”

惟有快速布局

在陈斌波描述的愿景中,一个奔跑、跳跃甚至是激进的东风本田跃然纸上,某种程度上,它打破了以往东本稳健、保守的作风,从根本上自我革新,重置未来。

至于变化的原因,陈斌波告诉《汽车人》:“东风本田现在所面临的前提条件,相对过去有了比较大的变化。我们无论是新的想法,或者你说的奔跑、跳跃的状态,如果没有一定支撑,就也只是纸上谈兵。东本过去机构精简,效率很高。但是当达到一定规模以后,过去行之有效的方式可能就不再合适。”

这并不是他最近才有的想法。实际上,早在2010年就任时,陈斌波就表现出与实际情况“多余”的担忧。那时候的东风本田毫无压力可言,即使满打满算满负荷生产,全年产能也仅有24万辆,而热销不止的第三代CR-V加上在高端紧凑级市场站稳脚跟的思域,东风本田堪称无忧。

但对陈斌波而言,他的目光远不止于当下。实际上从履职东本第一天开始,陈斌波就一直筹划,如何将以往那个小而精的企业带上更高的台阶。《汽车人》清楚地记得当时他预测,未来几年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造出车来不愁卖的局面将一去不返。

如何建设与产能规模匹配的整体体系,实现从研发能力到配套系统的全面升级,打造更有特色与个性的东风本田,是陈斌波更为看重的事情。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所谓的产品投放计划。你到底有没有做好这个计划,你的支撑体系到底在哪;其次在生产能力、各方面的组织能力的保障。如果没有这些前期准备,任何新的规划都不可能实现。”

陈斌波认为,这几年本田在各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发生了一些变化,最大的改进就是构建了面向未来的产品规划。“你说我们稳定、保守,实际上它跟你的商品规划相关联,那个时候没有办法做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或者说是在一个时间段内明确的商品规划,以及一个中期事业计划,所以你就没有办法去实施这样的规划。”

陈斌波强调,无论制定怎样的产品企划还是筹划多大的产销规模,最关键的问题是:东风本田到底要走一条怎样的路,它的发展模式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要慢慢形成东风本田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也就是东风本田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而不是以规模、数量级来取胜。特别是在10年这个节点上,我觉得最重要就是我们必须要考虑企业的基本定位,以及发展方向、目标。我们要考虑我们生存的价值,和未来生存的价值点在什么地方,基于这一考虑继而形成企业的基本特征和内涵。”

陈斌波认为,过去东本形成了小市场大份额的精品战略定位,但随着未来竞争加剧,以往年产二三十万辆的企业将没有生存空间。在以往规模基础上,必须将小市场做成大市场。

以二次创业的激情和斗志,陈斌波全身心地投入对东风本田的升级改造中去。过去3年里,东风本田对生产、采购、研发、营销四大体系进行流程再造和架构重塑,陈斌波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实现产销50万辆的规模目标、构建东风本田特有的企业基因,并且完善资本与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体系化发展。

尤其是前者,实现“50万辆”的产销目标,成为陈斌波给自己制定的军令状。陈斌波强调,实现这一目标,绝对不仅仅是20多万辆的增量那么简单,它需要再造一个全新的东风本田。

丰富产品线是其中的核心。手中有粮,心底不慌,这是最朴素的真理。陈斌波表示,要实现50万辆的销量目标,必须要有7-8款产品做支撑。让陈斌波颇感欣慰的是,过去3年时间里,东本基本完成了这一产品架构的雏形。

在沉寂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后,2012年成为东风本田新品上市最为集中的一年:2月,新CR-V上市;4月,思铭上市;7月份,首款MPV车型艾力绅上市,第二工厂建成投产;11月,思铂睿中期改款车型及Insight上市;陈斌波认为,这些新车在2013年都将进入生命周期的“黄金期”,东风本田新车潜能将进一步释放。

让陈斌波更为看重的是,东风本田即将于9月份推出全新车型JADE(杰德)。它被看做是东本继续深耕细分市场推出的又一款力作。同以往的CR-V、思域、思铂睿、艾力绅等车型一样,杰德也将全力开拓属于自己的独特市场。“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杰德这款车型打造一款全新概念的中级轿车。”陈斌波希望,通过杰德来传递其东风本田在品牌塑造上的鲜明定位,那就是时尚、运动和年轻化。

产能扩大,产品线拉长,直接对应的是业务部门会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致。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也将发生改变。“过去的管理层,就这样几个人。大家可以做兄弟,什么事情谁也都知道谁,彼此之间非常了解、信任。这样就可以了。当有了那么多部门以后,管理就不是靠人了。需要靠制度和流程来建立一个管理体系。一个人的管理幅度是有限的,必须要靠制度和流程来解决。”

“如果我们不能够对系统做出调整和改变,那么我们就不可能适应未来竞争需要。”陈斌波再次向《汽车人》强调升级体系的重要性。这是他过去3年里他不遗余力所主导推进的工作重点。

做好“点菜”与“做菜”

从3年前就任以来,陈斌波一直保持着一种强烈的危机感。他是最早一批发出车市预警的业内人士:“国内车市一定会有一次重新洗牌,市场不可能容纳下这么多的汽车厂商,到时候淘汰是必然。面对未来的竞争市场,我们要有前瞻性,不能因为今天过得不错,明天的日子就不管了。”对行业发展趋势判断和动态分析,陈斌波向来有着过人的敏锐和前瞻。

陈斌波承认,某种程度上,国内合资公司受制于母公司的全球整体战略布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并不妨碍合资企业去推动跨国公司转变,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权益。中国汽车工业经过合资30年,跨国公司已经意识到转变的必要性。即使是被外界视为保守的本田,也开始放下壁垒,赶上中国车市的脉搏。“就以采购体系来说,过去本田都是一帮小兄弟跟着它一块干,但是现在本田已经逐步改变,向国际化的供应商开放,如果它永远在自己的这个圈子里面,那么在成本上是没有竞争力的。从全球性的构架来看,它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而且已经采取行动了。中国的问题更严重,更应该这样去做。”

陈斌波介绍,东风本田每年的开放步伐都在不断加速。“我们不光是对其他企业开放,比如欧美企业,也真正对中国的本土企业开放。而且,我们说本田在美国市场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彻底地培育了在美国的供应体系。因此,如果本田要在中国获得成功,也必须建立自己的核心供应商体系,然后逐步扩大这个体系,提升合资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开发能力、成本竞争能力等。这才是真正作为战略伙伴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对陈斌波来说,经过10年积累,下一步东风本田必须发力体系竞争力建设。在他看来,过去东本的相对强项是制造领域,但光靠制造不行的,现在必须不断地向产业价值链前端转移,进入最前端的产品规划阶段。他说:“商品企划就好比点菜,这块能力对我们来说是急需改进的。”

陈斌波认为,东风本田经过10年的发展,产品谱系在展开,东风本田的产品特征慢慢体现。但这还不够,如果是仅靠产品本身,企业是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他强调,未来东风本田在激烈竞争的市场里,应该提供不同于别人的一些东西。“我认为品牌是靠产品来支撑,客户能认同你的品牌因为你提供了这样的产品,客户能清晰地理出这样的东西,那么这样的品牌推广才具有价值;另一方面,体系竞争力建设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包括了产品规划研发、生产制造以及终端销售,一系列能力的建设必须有一个轻重缓急。我们过去相对较强是制造领域,但光靠制造不行的,我们现在必须不断往前移,必须进入最前端的产品规划阶段。”

“在做商品企划的时候,如果不能准确把握未来趋势,产品定位不明确,制造能力再强,营销能力再强,这种提升也是比较难的。”对于产品规划,陈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你首先学会的是点菜,倘若连菜都不会点,还怎么去做菜?”

脚踏实地奔目标

治大国如烹小鲜,领导企业亦如此,作为如今执掌东风本田的领军主帅,虽然企业体系不同、品牌文化各异,但陈斌波清楚,其中最讲究的就是拿捏分寸,掌握火候;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

与3年前接任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相比,眼前的陈斌波看起来并没有多大变化——笑容依然谦逊、沟通真诚爽朗。并不为外人知道的是,伴随着过去3年东本体系能力升级,陈斌波本人的“战斗指数”也在不断提升,进入了一个从判断到决策的上升通道。

他坦陈,3年前后对比,要处理的事务内容不一样了,涉及面更广,内涵更加丰富,这种全新的感受,真的是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理解。以前关注的是局部,现在是必须着眼全局,二者责任不同,压力也完全不同。

从原来专注营销到如今统领全局,陈的舞台更大,责任更大,压力也如影随形。陈表示,营销的压力体现在你每天都必须要为销量负责,为目标努力,表现在看得清清楚楚的数字,压力相对而言会更加具体直观;如今成为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压力表现形式不同,不仅要完成数量,更加重要的是经营品质,保证企业未来更好地发展。也就是说,不仅仅是要关注经济目标的达成,更要考虑长远一些,保持组织运转的流畅和制度设计的合理,是另外一种类型的压力。他总结,做管理者与做营销者,二者的相同点都在于,你必须成为专家。不同在于,专家的身份是在一个领域,还是在多个领域。

“相对来说,掌控一个企业,可能你的心境要更平和一些,要更有计划、要逐步循序渐进:营销不一样,营销的问题必须要立马解决。”他顿了一顿说道,“我本质上喜欢做营销,因为通过努力付出的成果可以实实在在地看到。”

熟悉陈斌波的人知道,在他绵柔低调的外表下,蕴藏着一股子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劲儿”。10年前,他代表风神汽车与云豹洽谈并购事宜,只身前往香港与港资老板谈判,直面对方持枪保镖不发憷,依然拍桌子争权益。现在回想起当时的凶险场景他仍不后悔:当时我小命一条不值钱……10年后,已是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的他,依然保持着这股子劲头。

无论是当年意气风发敢只身谈判的风神年代,抑或是用陈氏营销弥补日产缺失的东风日产时代,直至全面执掌帅印渐入佳境的的东风本田时期,陈斌波从当年一个湖北农村娃儿走出大山到今天,不仅仅在于他某一方面的强项和优势,而在于他不断挑战自我和突破界限的人生信念。无论是企业10年愿景,还是他的个人经历,都执着朴实,不由得不让人去信服他、跟随他。

建立一个目标,怀揣一份梦想,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奋力达到成功的彼岸,过程中伴随着一个又一个跳龙门似的升级转型,陈斌波正在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统领全局的人。

(作者/管宏业)【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