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5 > 2015年第4期

王玲玉:与顶尖对标

作者:
时间:
2015-04-29 11:10:38

 由收发邮件起始,再以收发邮件落幕,北京奔驰整车质量总经理王玲玉的一天呈现出有规律的循环。提前一个小时踏进位于亦庄的办公室之后,王玲玉已经做好准备把自己投入密密匝匝的时间表。
9点之前首先需要处理邮件,时间渐渐在密集的会议日程中溜走,直到临近下午5点钟,王玲玉才有机会重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继续阅读工作邮件。“一般都是这样,每天都是这样”,对于王玲玉来说,生活与工作的界限早已隐匿,对抗压力是必然之事。
这个会自嘲“生活质量不够高”的女人,现在担负着世界顶级汽车品牌梅赛德斯-奔驰的质量保障重任。国产化比例持续提升,全球同步上市的节奏逐渐加快,行业的变化给王玲玉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但这些挑战看起来不再是魔鬼,而更像是命运对其的垂青。
对于王玲玉个人而言,整车质量保障又何尝不是极富挑战性的职业体验。在王玲玉超过20年的汽车行业从业经历当中,生产规划才是其此前更为擅长且熟悉的领域。
早在北京吉普时期,王玲玉就参与了奔驰相关车型生产规划与导入,伴随着北京奔驰工厂规模持续拓展,王玲玉开始负责奔驰E级车、C级车等生产保障。2012年9月,王玲玉的名片烙上了“整车质量总经理”的新头衔,工艺环节延伸,知识容量拓宽,这意味着王玲玉需要“重新睁开眼睛了”。
“生产领域与质量管理,二者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以前更多地接触到总装生产规划,对于生产线的架构,工位、设备的搭配都比较熟悉,而整车质量则是涉及整条汽车产业链的概念。”
从冲压、装焊、喷漆再到总装,直到最后将整车交付到消费者手中,一辆汽车经历完整的质量控制闭环,王玲玉的任务就在于成为奔驰品牌“背后的女人”。
    留着精干短发的王玲玉迎向北京正午的阳光,笑容一点一点绽开。这是属于王玲玉的最好一段路,人生最好的旅程,将抵达而未抵达,与戴姆勒全球标准比肩的目标藏在心里。
从容地成长
显然,这个“捍卫汽车质量”的角色并不轻松。按照王玲玉的说法,北京奔驰已经从CKD式的组装工厂,逐步转换为Car by Car工厂,这意味着奔驰国产化比重的不断提升。
国产零部件供应商涌入采购名单,本土整车产量维持60%以上的增长,全新车型密集导入,虽然完整经历了北京奔驰的10年成长,但是在王玲玉的记忆当中,这是前所未有的快节奏。
一张“不容喘息”的时间表横亘在王玲玉面前。“现在,我们每个月基本上都会有新车型的放行,还包括现有车型的改款、不同周期AMG款以及混合动力车新车型在内。”实际上,仅仅就在2015年,王玲玉所在的质量团队就要承担全新GLA以及短轴版C级车的质量验证。
最让王玲玉感到“抓狂”的则是,奔驰全球战略车型加速闯进中国市场。全新C级车就是戴姆勒第一次实现全球4个工厂同步上市的车型,更多的人性化设计,更具想像力的智能设备,这些激动人心的场景,实则给王玲玉的团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考验。
这意味着什么?新车型达到戴姆勒的成熟量产程度,这将可以为王玲玉的团队提供质量标准,不过,现在的情形却是,缺少可供借鉴的经验。
“独自面对问题,并且需要针对中国道路情况,进行问题点的改善。”对于整车质量团队来说,他们面对着一道双向考题,既要保证量产车型按照计划节点投产,保持质量水平稳定,与此同时还需要推进新产品成熟度验证,导入大量本土化测试。
我们是否具备相关知识?出现问题如何反馈?工作流程又是否相匹配?王玲玉将难题抛出自己。这种压迫感打破了生活的平衡,却也为整个团队提供了成长的能量。
按照德勒兹的“褶子理论”,物质的褶子越多,所蕴含的能量就越大,其实,这也适合用来形容北京奔驰整车质量团队。亲身经历所谓“痛苦的浪漫”之后,王玲玉却发现自己从容依旧。
“国产车型产量不断地在往上走,但我觉得我们是相对从容的,我们知道应该做哪些考核,如何推进问题的解决,不同部门之间的磨合、协调,它是一步一步在提升的。”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王玲玉开始思考如何提升团队合作力,跨职能的新模式由此应运而生。
在全新C级车等新车型的质量评价过程中,王玲玉开始推广“工作小组”创新模式。需要强调的是,这是北京奔驰跨职能管理的“首秀”。在这一模式的框架下,王玲玉将整车质量项目划分为六大模块,每一个模块都会组建对应团队,针对性地突破车辆质量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小团队其实都相当于一个跨职能的部门,来自于研发、生产、制造工程等部门的人员融入其中。在王玲玉看来,跨职能团队带来的好处是有助于协同分工,追查真因。
“针对出现的问题,工作小组可以一同讨论,查找零件尺寸,核对总装工艺,相应人员负责各自的工作环节,这可以更快地反馈信息,也有助于我们判定问题原因。”某种程度上,王玲玉也将“工作小组”视为实例培训的重要构成。
如果扭矩考核的结果超出标准范围,又或者是项目推进节点出现延期,站在管理者视角的王玲玉,她将如何应对?“我会不断地提出问题”,王玲玉给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答案。
在“工作小组”的汇报过程中,王玲玉看起来有点“穷追不舍”。“能不能分析一下我们有这么大的投入,带来的好处是怎样的,是否可以把效益、降低成本都计算出来?”就在处理王玲玉接连不断的问题当中,团队的工作思路也在拓展,“让工作小组独立操作,他们也就成长了。”
其实,我们也可以选取“显性”指标来衡量整车质量团队的成长。根据王玲玉的介绍,戴姆勒内部设立了一个独立的质量审核团队,主要负责戴姆勒体系内全球工厂质量评价,评价分数可以直观反映出北京奔驰的整车质量水准。
“全新C级车的整车客户评审方式完全沿用德国本土标准,在独立质量审核团队的评价过程中,我们拿到了通关卡,这预示着我们处于和不莱梅本土工厂相同的水准。”某种程度,与顶尖对标,这是一场长跑,王玲玉正在为北京奔驰整车质量团队寻找最佳节奏。
“大开眼界”的旅程
少为人知的是,王玲玉的职业生涯出现过一段插曲。在北京吉普工作期间,王玲玉曾经拿到了一家跨国零部件公司的offer,这也让王玲玉陷入了选择的苦恼当中。
内心还在挣扎着,王玲玉却获悉北京奔驰合作项目即将落定,这个消息显然“击中”了王玲玉。“当时一想做汽车的,这辈子能做到奔驰,别无所求,肯定不走了,留下来就想干这个。”
通常情况下,王玲玉应该属于“粘液质”的性格,冷静自持,并不过多表露情绪的波动,只不过,10年之间与奔驰品牌共舞,至今仍使王玲玉感慨万千。当“老”品牌撞上“年轻”工厂,并不夸张地形容,这是一次“大开眼界”的旅程。
“触动”始于细节。在整车质量层面,戴姆勒文化讲求Quality is some little things,即细节决定质量,在与戴姆勒团队共同展开质量放行的过程中,王玲玉逐渐体验到细节的温度。
虽然戴姆勒已经走过了129个年头,但在王玲玉的心中,“老”品牌依旧很“任性”。在私下讨论当中,整车质量团队也将戴姆勒归结为“一个喜欢给自己出难题的品牌”。
在全新C级车的座椅软硬度确认方面,戴姆勒研发团队就展现了自己的“任性”与执拗。看似简单的座椅却能够被分解为侧翼、坐垫、靠垫等不同部分,戴姆勒的做法是不断更换座椅样品,去试验,去改进,并且还要通过静态感受以及动态道路测试,最终才能确定一个让消费者舒适的尺度。
于细节之处寻找潜藏的“惊叹声”,从宏观角度感知国际级的制造方式,有的时候,王玲玉会认为自己的工作还有太多“万万没想到”的地方。德国本土工厂整车质量管理流程、工艺检测方法,这些概念不再只是停留于王玲玉的培训记忆当中,如今,戴姆勒全球统一质量管理体系开始在北京奔驰落地生根。
为了达成统一车辆标准的目标,北京奔驰逐一“复制”戴姆勒质量反馈环管理。按照王玲玉的介绍,这是一种“四位一体”的衔接体系。
首先,装配工人需要对零部件和装配质量进行自检确认。在此基础上,质量检验人员展开专业产品质量检验,以防止瑕疵产品流入下个工序;质量监测部门则运用剔试、三坐标测量、色差考核、间隙平顺度测量等方法,保证车辆尺寸精度、焊接质量、车身外观等车辆关键质量特性。行至“最后一公里”,整车质量团队还会在下线新车当中,展开中驾驶与功能测试。
“向戴姆勒本土的工厂看齐,完全沿用戴姆勒质量管理体系,这也是北京奔驰非常看重的一点,很多先进的测量方法、分析手段都在陆续进入中国工厂。”与此同步,王玲玉的团队也在探索本土化问题解决流程。先期采取临时性解决方案,随后在充分挖掘细节的基础上,针对根本原因推进改善,由此才能最终关闭一个问题点。
当然,身处庞大的戴姆勒制造体系,王玲玉看到了更多改善甚至于创新的可能性。为什么不可以打破戴姆勒固有的模式,从而生成全新规则?某种意义上,王玲玉同样是在构建一种新生态,或者说是“与众不同”的合作方式。
“我最开始接手质量规划的时候,通常都是由戴姆勒提供技术支持,德方拿出方案和本地的员工一同推进,这其实会带来实践性欠佳的问题,并不能很好地用来解决差异化的问题。”由此,王玲玉决意绕开戴姆勒提供的“标准答案”,最终实现中方主导问题解决流程。
从略显傲慢的德国人手中“抢夺”主导权,面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王玲玉却“出人意料”地成功了。
戴姆勒本部曾经向北京奔驰提出了一版高达八九千万人民币投资的质量规划,结合北京奔驰实际情况,降低成本是一个必须达成的目标,王玲玉接过了这个“烫手山芋”。
“初期规划还是一个挺模糊的版本,缺少细微数据的支撑”,王玲玉遇到的困难不止如此。GLK项目导入节奏越发紧凑,与此同时,包括零部件、整车工艺在内的各个环节都需要重构优化,与之匹配的却是一支稍显单薄的整车质量团队。
“不断询价,做了大量的细化,接近两个月的时间,我们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10点。”经历了与细节的较量之后,整车质量团队最终将成本降到了2000万人民币左右。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北京奔驰打造了一个特例。中方工厂制定方案,随即与德国质量控制人员建立联系,德方逐渐转向协助确认的角色,对于王玲玉而言,这是一种方向性的胜利。
如今,当你走近北京奔驰整车质量团队,你会发现更多技术手段烙上了本土化印记,就比如全新C级车间隙面差测量方法,这已经在中国长轴距版上得到了适应性改进。一次创新的想法,正在为这座本土工厂埋下伏笔。
 
 

相关信息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