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6 > 2016年第9期

供应商们,小心苹果的青睐

作者:
时间:
2018-09-29 14:49:03

真可谓进亦扰,退亦忧。苹果做得好,供应商失去自主权;苹果做得不好,供应商亏钱傻眼。不过,有资格经历这一切的前提是,先得到苹果宠幸,再祈祷“泰坦”顺利崛起。

苹果造车项目是业内公开的秘密。苹果最迟在去年年初将项目命名为“泰坦”的时候,媒体差不多很快就知道了。虽然蒂姆·库克不愿意向公众汇报进展,但苹果在研发生产消费电子产品时密不透风的保密做法,在汽车行不通。因为汽车的供应链远比手机复杂,更重要的是,苹果缺乏造车的人才。从汽车企业大规模挖人,不可能做到人不知鬼不觉。

不过,苹果仍然坚持了传统做法,和相中的供应商们一对一地签订保密合同,确保后者守口如瓶,甚至供应商名称本身都成了禁忌。

并没有秘密武器

这家不愿透露名字的供应商不无喜悦地声称,将与苹果合作,生产用于苹果公司“泰坦”项目电动车的电池。

这家小型生产商还声称,拥有“可靠”专家团队,持有“空芯电池技术”专利。该电池与声名赫赫的18650电池单体大小相当。和其他与外界空气隔绝电池不同,空芯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散热面积更大,空芯电池内的气体可以排出。另外,空芯柱形电池可以无须焊接即可使用插接方式实现串并联。更换电池变成了简单的拆解积木的方式,无须更换整个电池组。

值得注意的是,业界此前并无“空芯电池”的概念,韩国人在科技上放卫星总是令人将信将疑(黄禹锡教授带来的后遗症)。而“开放式排气”方式,与锂空气电池极为相似。两者都是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是泡在有机电解液里面的碳棒,反应物则是空气中的氧气。金属锂在负极变成氧化锂(Li2O)或者过氧化锂(Li2O2),锂离子穿过固体电解质回到正极水性电解液中。

作为代价,这种反应模式必须设计成开放系统。电极和电解质都暴露在空气中,这使得人们始终无法维持这两者的稳定性,被当做阴极的碳棒会与电解质产生各种意料之外的副反应,从而导致负极劣化,几次充放电循环过后,一块锂空气电池就彻底无法使用了。

锂空气电池因为无法克服该缺点,迟迟不能商用化。而空芯电池可能采取单向排出空气,不必吸入空气,避免负极劣化,但与普通电池的重量相差不大,也就不存在大幅提高能量密度的优势。只是散热效率更高,好处是避免自燃和热衰减。

也就是说,所谓“空芯电池”无法实现电池能力的大跃进。提高续航里程仍然要依靠“堆电池”的方式。马斯克公开不看好“泰坦”项目,他认为等到苹果电动车进入市场时(普遍猜测在2021年),已经错过了时机,不会对市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苹果甚至无法收回巨额投资。

苹果手机重新定义了智能机,苹果电动车能否重新定义EV?至少从电池的能力上看,苹果不具备类似的统治力。

JDI的困境

业界不看好苹果在电动车上的研发能力,不妨碍这家韩国企业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就像被皇帝选中的妃子一样。但是,他们似乎没有仔细考察,做苹果供应商不一定意味着发大财。

表面上看上去,苹果对供应商的控制欲望和提供支持的力度,都是传统汽车生产商所不能比拟的。早在金融危机之前,传统汽车产业界就掀起一场与一级供应商资本脱钩的潮流,而当初反对这种做法的日企,也加入了大合唱。

苹果则反其道而行之。日本显示屏制造商JDI今年陷入了困境,原因就在于智能手机全球市场放缓引起的苹果定单减少。

虽然JDI早就意识到过于依赖苹果的后果,努力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厂的供应商,开发汽车和医疗用面板,但去年苹果业务占据的比例进一步增至53.7%。苹果对于JDI而言,就像某种无法戒断的麻醉品。

JDI为了给苹果生产有机EL屏,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白山工厂。苹果出资1000亿日元,承担了白山工厂建设资金的大头。虽然JDI表示白山不是苹果专用工厂,但工厂设备全部是苹果指定的。在苹果看来,白山就是自己的专用工厂。尽管JDI的CEO本间充曾表示,白山投产“就会满负荷运转”,但8月9日在东京的财报说明会上,本间充只能以鞠躬和道歉开局。今年Q1(2016年4-6月)出现34亿日元的亏损,而本财年开始之前(3月底),预期Q1至少有10亿日元的盈利。本间称“这是受客户需求减少的影响”。“客户”明显指的是苹果。

极力多元化的JDI尚且如此,韩国不知名的小公司能免疫?苹果给钱建生产线的代价就是当太上皇。

进亦扰,退亦忧

业界认为,苹果将会专注于开发只能提供给苹果自动驾驶汽车的创新电池技术。

因此,苹果更有可能会派人深入合作方的研发基地,直接参与电池的开发,而不是使用市场上现有的电池产品。这样它就可以从完全不同的设计、功能以及性能角度来开发仅适配于自己的电池产品。

假定苹果电动车研发过程顺利,在样车出来之前,苹果将运用影响力将整条供应链攥在手里。苹果将尽可能地摒弃与传统汽车厂商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供应商。可以想见,至关重要的电池供应,苹果不可能只使用一个供应商,很可能共享知识产权,分配给数家供应商生产。再看看哪家坐大,大搞“扶植老二打压老大,怂恿老三培养老四”的手段。苹果此前如何对待胜华、仁宝等台湾小厂,如何对待LG、夏普等大供应商,早有成例。除了竞争力超强的富士康(建立在铁血管理制度上),任何供应商都不要想高枕无忧。

在苹果治下,讨论自主性、多元化是个伪命题。再怎么延揽其他客户,生产线是苹果掏钱(或者付了大部分)建起来的,如果产能有限、定单撞车,谁优先?如果其他客户知难而退、苹果电动车也卖得不好,供应商将面临和JDI一样的困境。

真可谓进亦扰,退亦忧。苹果做得好,供应商失去自主权;苹果做得不好,供应商亏钱傻眼。不过,有资格经历这一切的前提是,先得到苹果宠幸,再祈祷“泰坦”顺利崛起。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