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6 > 2016年第9期

回不去的故乡,归来的吉商

作者:
时间:
2018-09-29 15:52:43

“故乡”是每一个人精神上不可或缺的寄托和港湾,是每个人心中对过往记忆的牵挂和留恋。

关于“故乡”的文字或艺术作品,实在是太多了。而我最早读到的正式的叫《故乡》的作品,是初中语文中的课文,鲁迅的短篇小说。

在我读中学的那个年代,语文课本里几乎篇篇是经典,而我的语文老师酷爱要求背诵。对这一篇,老师同样划了好几处段落要求背下来,并在次日上课提问了我,后来在校际交流的“公开课”中又点名我让我来背诵。结果就是,这些段落我至今还能“正背如流”。特别是那通篇贯穿了无奈和悲悯情怀的小说中,几乎惟一的一处带有愉悦画面感的文字: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少年便是闰土。”

这段描写很符合我对故乡和童年玩伴的想像。只是彼时人在故乡,身在家园,除了学业,也算无忧无虑,对于“故乡”二字,并无特殊感觉。我的家乡,美丽的“东北小江南”,边陲小城集安。

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

17岁时随着高考结束,我从东北边陲小城,“燕南飞”到上海。5年本科加三年硕士研究生的求学期间,“想家”是外地同学们特别是闺蜜之间避不开的话题。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看见中秋圆月会想家到落泪,到能够把乡愁藏在心里专注学习,从每天痴痴地盼望家里的来信,到每学期只是从开学返校后那几天才会有一点思乡情绪袭扰,很快便会淡去。

再后来,毕业求职,恋爱结婚,买房定居,养儿持家,职场打拼……故乡,就成了一个只有“春节回家”时才回到视线里的所在。

后来的后来,有了一首很流行的歌叫《牡丹江》,这样唱到:到不了的地方都叫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于是,“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成为了很多游子笔下各种抒怀文字的标题,以至于在一些美食、旅游网站上,甚至在房地产广告上,都能够看到对这句话的各种演绎和使用。

我一直不知道,为什么来自台湾的演唱组合“南拳妈妈”会创作这样一首歌,因为这条美丽的江在中国的东北,或许是巧合吧。也或许因为它充满了乡思乡愁,打动了太多漂泊的游子,它还获得了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十大优良单曲。

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在北京跟几位汽车经销商圈里的东北籍朋友聚会,席间有朋友点唱了这曲《牡丹江》。唱毕,一位来自东北小城镇的朋友感慨地讲述,春节回家,已找不到归乡的感觉,除了耳边的乡音依然亲切。昔日老家的农田已填成了开发区,重新规划的所有的房子长得一模一样,满载了童年记忆的母校小学已无影踪,故乡变成了新农村,自己既是故乡的陌生人,又是大城市的外地人。

说完这些,他清唱了《橄榄树》,歌词却变成“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故乡”。

这时一位来自黑龙江的朋友M女士突然幽幽地问:我已经在北京安家,我女儿在北京出生,我老家的父母已经去世,那我的故乡是在哪里呢?我怎么觉得我真的没有故乡了呢?

说话的M女士,在当晚的聚会里,讲回了东北话,而在此外的场所,她和她全家人已然是标准的京腔,于是我们说你乡音已改,你是北京人啦!她却摇了摇头,目光茫然。

感觉到气氛有点不对,一位很活跃的朋友拿出手机做快乐状地哄她说他们说得不算,有问题找百度,我来查查哈!然后他登陆百度,发现在“百度百科”和“百度知道”中,对“故乡”的解释都是那篇鲁迅小说,于是他改为“什么是故乡”重新输入,并当即把“百度知道”中的回答给大家念出:故乡,就是生你养你的地方。

气氛突然变得凝重,说笑声戛然而止,大家不安地望向M女士,斯人已泪眼滂沱。

故乡还在,但它可能不再是你梦中牵挂的模样,或者你可能成为了没有故乡的人,或者,你再也回不去。

独在异乡为异客,不堪闲坐细思量!

故园有梦 游子有约

两年前,我曾看到过一项对中国人做的关于“故乡”的调查,结果显示大约70%到80%的中国人故乡在农村、乡镇,4%的人故乡在大城市,而今天的中国百姓,大约50%住在大城市。有统计表明,2013年,中国城市的人口数量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的数量。

而城市人口迅速扩张,大城市的“集聚效应”,则是中国城市化战略之下社会发展的必然。

中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大转型时期,大变局的主要推手之一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史无前例地重构着中国的经济和人文地理,更冲击着中国人对“故乡”在实体上和情感上的认知和体验。

而“故乡”又是每一个人精神上不可或缺的寄托和港湾,是每个人心中对过往记忆的牵挂和留恋。

既然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既然由每个个体的乡村和城市组成的我们的“大故乡”的变局不可避免,那么我们最合适的做法,可能不是只沉湎于“故乡再也回不去”的悲叹,而是在接受了“回不去”的同时,顺势而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自己所能之力,让我们的“故乡”发展得更好。

或许也是缘于这样的大背景,上周,7月27和28日,“2016首届全球吉商大会”在长春召开,世界各地的吉商回来“赴约”。这是我的故乡所在地——吉林省至今为止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吉林籍企业家盛会。

而长春,正好是我从上一个公司离职,准备开启职业生涯下一站的城市。这并不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也不能确定地说我回到了故乡。能确定的是,我回家了。

在上一站工作结束、新一站开始之前的空当,赶上此次盛会契机,于是我以独立观察员身份,参加了大会的主要活动。

生逢其时。吉商开声这是“大吉商”圈内的首次盛会,广义的大吉商包含:吉林土生土长的企业家,“走出去”投资创业的吉林籍企业家,外地来吉投资创业的企业家,曾经在吉林工作、生活、学习过并仍然关注吉林省发展的企业家。

在中国,人们更熟悉的是浙商、徽商、晋商、台商、潮商、苏商等几大著名商帮,他们各有其特定的经商之道、鲜明的传统及商帮文化,他们启蒙了中国的商业,促进了商业社会的繁荣。

而生发于吉林大地的白山黑水、诞生于“闯关东”的移民壮举和艰苦磨砺,历经抗日烽火家仇国难洗礼、在新时期改革开放大潮中壮大的吉商群体,则有着独特的气质,他们“爱国护家园,敢为天下先,将山的坚毅、水的包容、黑土地的胸襟,淬炼成器,植入血脉”。

2016年首届全球吉商大会,吸引到了来自五大洲、36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000位吉商出席以及国内、省内的诸多企业家参会。

作为大会的首个重磅节目,7月27日下午,在吉林省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在设施一流的现代化的展演创意广场,全球吉商联合会成立大会隆重召开。

吉商联合会成立大会

在吉林人繁衍生息的漫长岁月中,百年吉商历史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企业家和商业领军人物,培育了吉商代代相传的文化和精神基因,积淀形成了“吉商精神”。

在7月28日的吉商大会开幕式上,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发表致辞,并发布“重德重义、敢闯敢为、善融善创、思源思报”这四句话16个字,为“吉商精神”。

北京吉林商会会长、中基控股集团董事长葛坚先生的发言则代表了广大吉商的心声,他说:“我们是一个热爱家乡、愿意为家乡做贡献的群体,是家乡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家乡和先进的省市相比还有差距,但这正是我们投资的大好机会。省委、省政府特别重视我们企业家,我们这一代吉商可谓是生而逢时,天时地利人和。”

与其他商帮相比,虽看似起步较晚,但在这个“最坏的也是最好的时代”,吉商凝心聚力,吐气开声,生逢其时,值得期待。

在本文开篇提到的鲁迅小说《故乡》中,还有另外一段更为经典的文字,我相信包括你我在内的许许多多国人都能够背诵出来,那就是《故乡》全文的最后一段:“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