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6 > 2016年第12期

通用:启动“二次创业”

作者:
时间:
2018-10-10 15:33:39

“北美三大”的名号近年已甚少听人提及,倒是中国人口中的“ABB”越来越响亮。原因很简单,北美市场与中国市场,此消彼长;国人消费与汽车消费的需求逐渐升级——能在中国市场逐鹿,才有问鼎全球的“实力”。

经过18年的发展,中国市场已经成为通用汽车最大的海外市场。从2008年到2015年,中国市场销量占通用汽车全球销量的比例,已经从13%增长至36.7%,8年时间增长近2倍。过去的成绩固然可喜,但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在中国市场,通用汽车正在进行“第二次创业”。

“技术驱动”是发展基础

在中国市场,通用汽车已经布局多年,表面看是“枝繁叶茂”,实质是“根基深厚”。

早在1998年,上汽通用(时称上海通用)奠基时,就有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同时动工,展示了通用汽车立足中国、发展中国的前瞻思考,奠定了以技术驱动、以需求驱动的基础。

此后,别克品牌、雪佛兰品牌、凯迪拉克品牌先后国产,上汽通用建设浦东金桥基地、烟台东岳基地、沈阳北盛基地以及武汉工厂,另有两家动力总成工厂开足马力生产,总产能超过200万辆。上汽通用2015年的产销量超过175万辆,仅别克品牌的年产销量就已超过百万辆,是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三巨头”之一。

除了上汽通用,通用汽车还于2002年11月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在广西柳州成立合资公司,并于2011年发布乘用车品牌宝骏。

全球发展求“张弛有度”

在全球市场,通用汽车奉行“张弛有度”原则。

经历了2008年的次贷危机之后,通用汽车董事会选择只做“对的事”,坚决不做任何无谓的投资,对任何扩张都持谨慎的态度。

澳大利亚市场的消费需求萎缩,霍顿就停止整车生产和发动机制造,从成熟的汽车制造商转型为汽车销售公司;庞蒂亚克品牌不在,通用汽车立刻将庞蒂亚克中心转为“通用汽车性能与赛车中心”,同步研发赛车、高性能车、量产车的发动机、变速箱、电池电动系统以及燃料电池系统。

堪称美国“国民车”的雪佛兰,是通用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品牌大使”,未来还将成为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代言人”。今天的雪佛兰产品型谱丰富立体,既有Bolt EV电动车,也有迈锐宝HEV混合动力车;有Corvette超级跑车,还有Suburban全尺寸SUV……

“二次创业”看雪佛兰

18年前,通用汽车在华的首个合资企业在上海浦东金桥奠基;今天,通用汽车正在谋划在中国市场的“第二次创业”。

重塑雪佛兰品牌是通用汽车“二次创业”的第一重点。雪佛兰有丰富的产品矩阵,足以满足中国消费者个性化、年轻化的消费需求,但雪佛兰的表现远远没有达到通用汽车的预期。自今年年初至今,雪佛兰先在中国市场提出“梦·创未来Find New Roads”品牌主张,再确立了体育——曼联足球队、家庭——上海迪士尼乐园、公益——红粉笔计划、音乐——春浪音乐节四大传播平台;未来,雪佛兰还会向中国市场陆续导入皮卡、SUV、RS高性能车等全新产品,甚至会采用升级经销商网络、分级销售个性化产品的手段。可以说,通用汽车会借助全新传播平台、激动人心产品,达到重塑雪佛兰的目的。

拉升宝骏品牌是通用汽车“二次创业”的第二重点。宝骏品牌是上汽通用五菱的乘用车品牌,创立至今已有5年,其MPV产品的用户口碑不错,但整体的产品定位不高、消费市场集中于二三线城市。未来,通用汽车会持续向宝骏品牌导入全新技术、前瞻科技,以提升该产品的技术含量及用户体验,进而达到提升品牌的目的。显然,通用汽车会借助全球技术共享、全球采购体系,达到增加宝骏产品竞争力、提升宝骏品牌定位的目的。

国产产品仍需技术支撑

但发展之路显然不是一帆风顺。无论是上汽通用还是上汽通用五菱,都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品牌力则是大家共同面对的问题。

上汽通用五菱现有的产品中,宝骏310则是宝骏旗下轿车产品中惟一月销量跃上5000辆者,令人亦喜亦悲——宝骏轿车终于被消费者接受,但销量最好者只是小型轿车。显然,年轻的宝骏,仍然需要时间、技术,去充实、提升仍嫌单薄的品牌。

上汽通用的产品中,雪佛兰被寄予厚望,将得到更多的全球资源,以新产品承担提升品牌的重任。但此前的11年间,雪佛兰一直以小车制造商的形象示人,在推崇“大即是美”的中国市场,这可以说是先天的缺憾。

除了常规产品之外,通用汽车在电动车、燃料电池车方面均有深厚的技术储备。但面对多存变数、各地为政的新能源车政策,通用汽车的管理者缺少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断和勇气,未来可能还将面临新能源车断供与脱节的危机。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